content

五嶽散人:人民幣的兩種"含金量 "

 2011-08-11 12:0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同樣面值的人民幣,其實含金量從來是不同的,這點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而這種含金量不同也有兩種表現形式,咱們先說說第一種。湖南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頻道瀟湘之聲《為民熱線》欄目接到了一些同學投訴,說自己專升本的時候,被迫交了1萬塊錢的捐資助學費,當記者採訪湖南省教育廳新聞中心主任李讓恆的時候,得到了這麼幾句回答:「這個事很重要嗎?很大的新聞嗎?」、「我覺得不是很大的新聞」、「湖南廣播電臺說有這樣一個事,專升本,要捐1萬塊錢,她認為這是很大的事」。聽著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回答,記者把這話總結了一下,得出的結論是1萬塊錢在這位主任心目中不算大事兒。不過,緊接著有當地官方消息說,這人其實是外聘人員。奇怪的是,出事的時候總是外聘人員與臨時工,不知道正常的官方人士都到哪裡去了。

在通貨膨脹的今天,可能1萬元在很多人看來算不上大事兒。這就是人民幣第一種含金量不同:相對價值不同。自從個人所得稅底線調整之後,月收入3500元以上的人士才需要繳納這個稅款了。根據稅務部門統計,全國繳納個稅的人從8000多萬一下子降到了2400多萬人。夠了交稅底線也不過年收入4萬餘元,要是不夠這條線的話,大概連這個數都到不了。1萬元對於這2400萬之外、又不是不需交稅的公務員來說,算是個不小的數字。對於一個億萬富翁來說1萬元不算什麼,對於一個小商販來說,1萬元可能就是全部身家。按照這種人民幣的相對價值不同,出發點當然也是不同的。對於這位主任而言,這點錢都拿出來說事兒,可謂是學生無理取鬧、記者大驚小怪了。這也無怪前段時間有媒體指出,現在的大學校園裡,窮人的孩子越發少了。如果主管教育的官員都按照自身的貨幣含金量來衡量的話,確實容易人為地造成經濟門檻,使得窮人家的孩子很難上得起學。據說咱這裡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利用經濟槓桿來調節社會資源,沒想到應用最好的領域倒是在這裡。

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並非只是窮人的孩子上不起學那麼簡單。在一個社會裏,社會各個階層能夠有機會流動,社會的穩定性就會大大增強。如果一個社會當中,身處底層的人因為種種原因永遠身在底層,這個社會就比較危險了。畢竟中國有句老口號叫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誰也不會甘心一輩子、幾輩子都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即使有皇帝的時候,也給窮人留下一個科舉考試的上進階梯,哪怕是艱難,也還是有希望的。有希望就不會頻繁造反。

原來我說過,社會的板結化正在形成當中,這種對於人民幣含金量的不同感覺與基於這種感覺而出臺的做法,使得這種板結化更為加劇。與其說這是對於人民幣含金量的理解不同,不如說完全是兩種社會思維的對立,反映在了對待「1萬元」這點兒「小錢」的態度上。而這種社會思維的對立,幾乎像是兩個不同的中國,正如我們是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但還有無數的人連繳納個稅的資格都沒有。

順便也說一下另外一種人民幣的含金量標準。除了相對價值不同外,人民幣的絕對價值也不同,主要體現在很多人的工資收入確實不高,但各種花費不是自己不花錢就可以報銷,同樣的1萬元工資,白領們在大城市過得如履薄冰,而某些具有權力的人則工資基本不動。這是絕對的價值不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21世紀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