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週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因無法承擔民間借貸利息的企業家紛紛逃亡或者自殺,成為近期中國新聞經常出現的內容。Getty Images
今年中國通貨膨脹持續,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評估已不像去年那樣樂觀,雖然還會有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經濟學者薩伯拉曼尼安(Arvind Subramanian)那種過時的樂觀,比如他認為再過十年,人民幣將取代美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再過二十年,中國的經濟崛起將讓美國黯然失色。但中國國內的主流意見則是如何應付難關。
這難關如何過?歸納而言大致有三大類意見,積極轉向、再次刺激與政策不變。
但無論是哪種方法,首先得面對2009年以來的積極財政政策造成的爛攤子——中國將其稱之為改革以來第四輪「經濟過熱」。
第四次經濟過熱留下的若干陷阱
中國從改革以來,已經歷過四輪經濟過熱:第一輪,1987∼1988年;第二輪,1992∼1996年;第三輪;2002∼2007年。第四輪則是2009年∼2010年。其中兩輪均發生於現任總理溫家寶執掌國務院期間。第四輪經濟過熱主要是投資過熱與房地產過熱,主要是2009年之後中國政府投入四、五兆救市所致,即典型的「投資推動型經濟過熱」,而且主要是政府「過度投資」,而這投資的資金不少來自於銀行印鈔票。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這一輪過熱幾乎完全承接了第三輪經濟過熱中的所有問題,並且加倍放大:如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資源型產業的兩大問題──「帶血的GDP」與「高度環境污染」,經濟的高度對外依吁,內需嚴重不足,產業結構的嚴重不平衡,唯一可見的主要成就是政府財政收入激增,當然也伴之以社會反抗事件的激增,去年已增至18萬起。
第四輪經濟過熱造成的陷阱之多之深前所未有,這裡列舉兩大主要陷阱:
一、高通膨陷阱。中國這段時期的通膨率之高,遠超過國家統計局願意承認的數據。而通貨膨脹之主因,就是貨幣發行過多。根據官方數據,2009年廣義貨幣供應量為60.6兆元,是GDP的1.8倍,多出了27.1兆元,2010年前三季度就超發43兆元。總理溫家寶的兩次講話——從今年兩會期間要「消除房價物價上漲的貨幣基礎」,到4月13日溫相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消除通貨膨脹的貨幣因素」,正式承認發行貨幣過多。
二、地方債務陷阱。為了向銀行大量舉債,各級地方政府設立了「地方融資平臺」。央行實行「寬鬆貨幣政策」的兩年之間,全國各銀行借給地方融資平臺的錢到底有多少?據央行公布的《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截至2010年年末,全國共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1萬餘家(省、市、縣三級),2010年末銀行系統的全部貸款餘額為47.92兆元,其中30%是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總額約為14.4兆元,其中三分之一是由國家開發銀行貸放,其餘則由國有商業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現確定其中有2兆到3兆有違約風險。
逃債與中小企業破產潮
寬鬆貨幣政策造成了高通膨與地方債務兩大陷阱之後,2011年的貨幣緊縮政策又挖了一個目前正在發酵的民間信貸陷阱。在巨大的通膨壓力與地方債務陷阱面前,央行不得不收緊銀根。在央行不斷縮緊銀根的宏觀背景下,民間借貸不論是規模還是利率都近於瘋狂,連經濟落後的地方也開始瘋狂放貸,放貸現象大規模入侵資本市場,最後醞釀成中國式信貸危機,目前因資金鏈條斷裂發生大面積的借貸人違約逃債現象,風險高危區包括浙江、江蘇、福建、河南以及內蒙古等省區。據《溫州民間借貸市場調查》顯示,當前1,100億元溫州民間借貸資金中,用於一般生產經營的佔35%,用於房地產項目投資或集資炒房的佔20%。
陷入民間信貸陷阱的中小企業紛紛垮臺。融資難導致中小企業轉向民間借貸,這種「飲鴆止渴」的高利貸嚴重侵蝕企業利潤,正在成為壓垮中小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據9月初發布的《2011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顯示,今年1至7月,在31萬戶規模以上企業中,虧損企業戶數為4萬戶,虧損面為12.7%。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虧損程度卻在逐月加重: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幅由1至2月的22.2%上升至1至6月的41.6%,1至7月又進一步升至46.9%。因無法承擔民間借貸利息的企業家紛紛逃亡或者自殺,成為近期中國新聞經常出現的內容。
如何刺激中國經濟?
《歐洲貨幣》9月25日將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長獎」頒給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周在頒獎典禮致辭中列舉的獲獎原因有三:第一、作為應對金融危機一籃子措施的一部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價格和數量工具,擴大貨幣供給,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第二、今年以來,為確保經濟平穩復甦,實現經濟軟著陸,中國及時調整了貨幣政策,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第三、作為轉型經濟體,中國不僅要防止通貨膨脹,而且還要維護金融穩定,央行在這些方面都可以起重要作用。中國堅定推進金融改革,及時補充銀行資本和處置不良資產,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用通俗語言闡釋,第一、二條的意思就是:中國央行先超量發行貨幣吹脹經濟泡沫,繼之劇烈收縮銀根壓縮自個吹脹的經濟泡沫,就是獲得此獎的主要理由。值得注意的是,周小川在第三條當中還表示了不僅要防止通貨膨脹,還要維護金融穩定,這說明只要沒有來自更高層的壓力,周小川這個行長能夠當家,三個月至半年內放鬆銀根不太可能。
沒有政府投資刺激,中國經濟等於失去動力源。這就是其他政府部門的官員比如財政部認為刺激政策總體上不宜輕言退出,農業部主張邊行邊看。各地方政府則因房地產市場遭受嚴格調控陷入蕭條而想方設法抵制的原因。就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希望中國採取中性政策,不宜總是緊縮。
找不到方向的「積極轉向」
要說北京沒想過積極轉向,那也並非事實,無論是溫家寶還是十八大之後準備接班的備位總理李克強,都多次強調過要將經濟結構轉型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智囊中的所謂「積極轉向派」,不僅相信中國經濟可能面臨「二次危機」的衝擊,而且這衝擊的力度不小,更兼第四輪經濟過熱改採取的危機應對政策,負面作用正在顯現,爛攤子還沒收拾完,因而不能再來一次政策刺激。
問題是向高科技發展,中國根本沒有足夠的技術開發力量,僅靠剽竊知識產權是無法獲得技術進步的。前幾年從日本、德國剽竊來並冠上「自主開發」的高鐵技術,曾一度想推廣到世界,甚至已經與美國加州達成合作意向,但因營運以來事故不斷。今年723溫州動車事件,暴露了中國用從各國「拿來」的技術拼裝出的所謂「自主創新產品」中國高鐵,吁在嚴重的安全隱憂,不僅高鐵從此低速運行,向世界輸出高鐵技術的美夢也一併破產。
在經濟成長進入平緩期之後,促進經濟轉型是要付出代價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得付代價,比如縮減財政開支,降低企業與個人稅負,涵育企業的創新動力。但這一點在社會矛盾不太突出時北京政府就無法做到,現在每年需要從財政中支出五、六千億維穩費用時,自然更為困難。
事實上,各級地方政府仍然走在引污入境與土地財政的老路上。一方面是大量引進能夠創造高稅收的化工項目,如PX項目就是這些年各地重點引進的大項目,另一方面是繼續賣地。以往賣地是地方政府重要財政收入,從1989年的4.47億元,到2010年的30,108.93億元,21年間土地成交價款增幅達到6,732倍。今年儘管北京想給房市降溫,但各地土地出讓規模仍在擴大,今年1至8月,全國計畫指標安排使用已佔全年80%以上,其中12個省分幾乎已將全年的計畫指標用盡。
中國經濟在透支環境、剝奪勞工生命福利、侵犯知識產權、罔顧社會分配公正的情況下走到今天,前景晦暗,無藥可治。這就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從去年開始,不再談經濟而熱心於談政治的原因。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