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輪迴現像在到處詮釋。例如風起雲湧,凝聚成雨,雨水被太陽蒸發後變成雲,雲再聚成雨,這種週而復始,是輪迴的現象。連宇宙物理的運轉也是輪迴,譬如春夏秋冬、花開花落等等。可見世間的一切現象都離不開輪迴循環的道理。人,也在輪迴中。我們常常看到電視中受刑的犯人,在面臨死亡的那一刻,拍著胸膛豪邁的說上一句:「砍頭不過是個碗大的疤,十八年後老子還是一條好漢。」可見人是相信輪迴的。在近代,西方心理醫師利用催眠術喚起病者的前世記憶,震驚全球。那麼什麼是生命的輪迴呢?
一、何謂生命輪迴
佛說:死亡,只是此期生命形式的消失,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卻離不開輪迴不息的六道,離不開炙然火宅般的三界。在出離生死之前,生命仍將延續,所做的種種業力,也將跟隨著並影響著我們。「六道」,佛教的六道即指天道、人道、修羅(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獄道,這都是由於五戒十善及十惡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惡,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僧團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稱為五逆)而有的類別,五戒十善分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羅的三道,十惡五逆分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獄的三道。作善業,生於上三道,作惡業,生於下三道。在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開始,就這樣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便稱為輪迴生死。而「業」,即人的行為,主要指身、口、意三業。「身業」是身體的行為,「口業」是種種言說,「意業」是精神意識的行為。「業力」則專指以前(如前世)所表現的行為,可以導致當前(現世)的結果的力量。
佛經云:「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壞,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佛教認為三世輪迴的主體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種子識,它不是像靈魂那樣的主體,因為阿賴耶識只是一種能力,它能夠聚合業力的種子,因而它是一種業力的聚合體,不斷亦不滅。生命接觸種種境緣後,產生種種的善惡行為,這些行為後果的種子又回薰於阿賴耶識,儲存於阿賴耶識,當肉體死亡時,阿賴耶識最後離去,而在生命體投胎轉世時,最先投生,因此阿賴耶識是輪迴的主體根本。人在輪迴途中,因阿賴耶識中的種子而顯善惡境界,隨遇各種緣而上升善道或墮於惡道,這些都是根據其中的業力而定。
有人提出,既然有輪迴的存在,為什麼我們對於前世過往的事卻沒有一點記憶呢?道教認為,人在投胎前,一旦喝了「孟婆湯」,就會忘掉過去的種種。西方柏拉圖認為靈魂投胎前要經過酷熱的沙漠,口渴難忍,飲用了「莫愁河」的清涼河水,才去轉世降生,但是一喝了「莫愁河」的水,對於過去的點點滴滴將遺忘盡淨。羅馬人則相信人在投胎時所經過的河叫做「奈思河」,喝了「奈思河」的水,對於前生往事再也思憶不起來。
佛教主張人之所以會忘掉過去的事,是因為「隔陰之迷」。陰指的是「中陰身」,自亡者斷氣,至轉世投胎前之歷程稱之為「中陰身」。「中陰身」,六根具足,狀如五六歲孩童,具有神通,能夠穿越銅牆鐵壁,去來迅速,無所障礙,唯有雌性的子宮以及佛陀的金剛座不能穿過。「中陰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經過七番生死(短暫者僅二七或三七日),等待業緣的安排,而去投胎。由於這個「中陰身」的隔離,使我們忘記前生的種種造作,不知身為何道眾生。
二、輪迴的根本原因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幸福安樂,不願貧困痛苦。但人一旦來到世間就得經歷生、老、病、死,就算有快樂也是短暫的。人為什麼會落入這種苦難的境地?而為什麼這種苦難不是一世,我們總是在不斷的輪迴流轉之中?
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痴愚、貪愛、瞋恚。痴愚即是無明,眾生的意欲大多是盲目的,以盲目的意欲指導行為,這種盲目的不能見到世間實相的意欲就是無明,也是我們執取和貪愛的根源。不瞭解事相的本性,被痴愚所驅使,對自己喜歡的事物產生愛樂之心,而對不喜歡的討厭的事物產生忿憎感;又因為貪愛與瞋恚,助長了痴愚。因為它們我們的心靈外觀扭曲。
我們常常會說「我覺得」、「我認為」、「我可以」等等這樣的話,這就是由痴愚、貪愛、瞋恚三毒構成的每時每刻的我執。我執,指人類執著於自我的缺點,包括自大,自滿,自卑,貪婪……,或者自我意識太強,或者太關注自己而忽略別人等等。有情眾生為了滿足自身的慾望而做下或善或惡的業,如此種種造成了眾生的苦難。
三、超越輪迴
《圓覺經》裡說:「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只要有恩愛貪慾,就逃不出輪迴。輪迴,是生與死不斷循環的過程,印度人認為處於輪迴中的生命是不完美的,因為生靈要接受永恆的輪迴,在世間遭受每一期生命的痛苦也就是無限的。在佛教看來,長生、永生、不死,仍然在痛苦的輪迴之中,唯有無生,才能從生命的煎熬痛苦之中超拔出來,才是究竟常樂的清淨生命。
佛教的最終目標,是解脫,超越,自由,或涅槃,佛教希望人們能夠從現實的苦難之中,達到自由和解脫的「涅槃」境界。涅槃是超越現象無生無滅的一種精神境界。所謂無生的境界,就是超越輪迴,不受生死之苦的境界。
那麼怎樣才能超越輪迴呢?那當看清六道輪迴之苦,並產生出離之心,「汝當求出離,得此佛說教。以恆堅實志,奉行次法規。如像推草寮,摧破死主力。當舍生死輪,滅苦盡無餘。」修持佛陀開示的法教,便能將煩惱如草屋般摧毀,進而除去我執,打破自我中心的迷思,從輪迴中解脫出來。佛陀開示的法教即為戒、定、慧三學。戒,是一種規則,它能幫助我們戒掉不良的習氣、不好的行為,幫助我們遵守一定的人生規則,使我們獲得幸福;定,就是心專注一境,同一時間內專心致意做一件事;慧,表現為正知正見,瞭解事物的本來面貌。戒、定、慧三學,是清治貪瞋痴煩惑的利器,是使人們逃出生死苦海的法門,是我們求得解脫的道路。由於戒行的精嚴,正知而住,使心不為五欲之境所動,由此進而修定,由修定而離欲,依定而發慧,有慧便可以降伏內心的煩惱,而得到解脫。
有人提出,之前已種下惡業,如何解脫。對於過去已然造下的種種惡業,可以借由福德智慧的廣增來轉化,福德從行善來,智慧由修道得,所以《優婆塞戒經》云:「善心智慧因緣力故,惡果定者亦可轉輕。」即使是造了五逆十惡的人,若能於臨命終時,至心稱念阿彌陀佛,令聲不絕而具足十念者,便可帶業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的蓮華之中。此外,禮懺誦經也是佛教特有的修持法門。
四、輪迴的意義
那麼輪迴的存在對我們的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對生命有什麼意義呢?
似乎總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來生,我一定會……」從這句簡單的話可以看出人是相信輪迴的,而生命的輪迴給人以希望。人的生命不止只有短暫的幾十年,這一期的生命結束了,下一期又開始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綿延不絕,希望無限。「好比燃燒薪木,一根木柴燃盡了,再加上一根,一根一根地添加,雖然木材各不相同,但是火焰能夠不停地延續下去,薪盡火傳。」
生命的輪迴,給人的心蓋上一座房子,約束淨化人的心靈。當有情眾生「確信業報由各自負責」才不會像賭徒那樣,不計後果押注,恣意揮霍自己的人生,也不會受到外界的種種誘惑,種下惡業。善惡自造,苦樂自招心不敢如野馬,任性而行。
生命的輪迴,給人精神上的寄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在輪迴面前,即便是天上的「神」也不能脫離「業」,這樣人才能真正的達到平等的境界。不管你是俯看眾生的達官貴人也好,還是跪坐街頭以行乞為生的乞丐也好,都不可能避免的進入六道輪迴中。而在輪迴中,神無權主宰人的下一世生命,而是由人自己的業力所決定,根據人自做的業力,而產生千差萬別的苦樂果報。從乞求神靈賜福予我們不要降禍的神權控制中超脫出來,主宰我們的是自身的業力,神不能給我們幸福,也不能剝奪我們快樂的人生,自己才是起惑造業,輪轉生死的掌權者。
有了輪迴,現世的生活才有意義,短暫的塵世生命才有了著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會讓現世的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會更加謹慎。有了因果輪迴,這個世界就會少了許多惡,肆無忌憚的貪官污吏就會少很多,盜賊詐騙就會少很多,就會少了爾虞我詐、爭名奪利,多了行善積德,現世就會變得美好一些。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