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百歲佛學大師的精神養生法

 2012-04-06 18: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學大師,生於1907年。

65歲那年,他發表《般若心經入門》,因說法精妙。一舉成名。從此四方講學,還年年推出新作品,迄今著述超過130部,成為日本佛學界的一個奇蹟。

松原泰道致力於推廣一種佛教生活哲學,把一般人難以理解的佛學經典與智慧寫成易於理解的著作,也把佛教的理念活學活用,成為一套經世致用、充滿智慧的人生覌。

我的人生是從50歲開始的

松原泰道說:「我的人生是從50歲開始的。以我的經驗來說,五六十歲是人生的轉折點,由此人生可分為兩段:50歲前,是打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我們往往為立足社會、養家餬口而疲於奔命,基本上是為別人活著;50歲以後,經濟基礎已經奠定,職責也已完成,這才到了實現自我、創造自我的最有價值的階段。」

有人問他:「你的長壽秘訣是什麼?」他爽朗地笑起來:「哪有秘訣?我從來不知道自己能活這麼久

他的長壽並沒有遺傳因素,母親在他3歲時病逝,父親在他30歲那年也因腦溢血辭世。他自幼到成年都是體弱多病,身體差到連參軍入伍的標準都達不到。大學時,他還得了一場病,差點命赴黃泉。

松原泰道的長壽顯得不可思議。也許,只能從精神層面尋找長壽依據。果然,他說,他一向看重精神養生法

親身經歷的三個故事

大學那年,他得了腎病,奄奄一息,卻遇到了一位好醫生。醫生誠懇地對他說:「孩子,你太憂鬱了,你的病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因素導致的。我們能不能來個分工合作:外面的病由我來治,心裏的病由你來治。」這番溫暖人心的話鼓舞了他,他開始樹立信心,積極樂觀地配合治療,腎病很快就好了。

這次康復給了他深刻的啟示:心態健康最重要!

他去外地講學,午間到一家餐廳吃了一個便當〈註:盒飯〉,便當裡有一個裝筷子、牙籤的紙袋,上面印了一闋歌詞:「見也難,別也難;有哭泣,有歡笑;時光像秋風匆匆吹過,一生只見了這一回。」當時,有三個藝伎表演這闋短歌,優美而感傷。第二年,他再去這個地方,已經見不到這三個人了,就像歌裡說的那樣。

他意識到:一切稍縱即逝,對人對物都要用心珍惜。

1954年,北海道有一所寺廟請他去講經。臨出發前,天氣預報說颱風即將登陸,對方來電話通知他不要上船。於是他退了票。沒想到,原定的那一班船被颱風襲擊,整個船沉沒,死了1200人。聽說船上有一個美國牧師,自己有救生圈,看到一個女人懷抱孩子卻沒有救生圈時,他把自己的救生圈給了女人,女人和孩子獲救了,他卻被淹死了。

這場悲劇震撼靈魂。從那時起,松原泰道覺得,他的生命是別人給的,他要學著多舍少取,回饋他人,要「用懺悔和佈施之心創造萬物共生的世界」。

他的精神養生法就這樣形成了。

三不原則       

精神養生法還有個「三不原則」:不勉強,不浪費,不懶惰。

不勉強,指的是不好高騖遠,做脫離常規的事;

不浪費,指的是珍惜時間、珍惜身邊的事物、珍惜他人的善意;

不懶惰,指的是自己的事不能讓別人去做,不管年齡多大,都要鼓足熱情繼續學習。中國有個名叫百丈的和尚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認為說得很有道理。

終生學習

有一位曾探訪松原泰道的人說:「原以為,一位百歲老人會枯萎得如同核桃殼一般,沒想到松原泰道的面容如此潤澤、明朗。他的笑容如冬日陽光般溫暖,話語間有一種與萬物共生其榮的欣喜和感激。」

近日,松原泰道在寫一本書《學習死亡》。他說:「死亡像不停行走的鐘,每一秒都存在,也許這是一本寫不完的書。但寫不完有什麼關係呢?人生總是半途終結的。我們每天只需盡力做好能做的事,力所不及的事,就交給蒼天吧。」

他的座右銘是:終生學習,至死方休!

来源:學佛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