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溫州炒家「轉舵」 炒房不如存定期

 2012-04-15 12: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溫州炒房團」曾是樓市的一個風向標。前幾年,「溫州炒房團」所到之處,勁吹樓市漲價風。不過,在調控政策的一連串打擊下,「炒房客」們卻已經偃旗息鼓、鳴金收兵了。

黃先生是溫州蒼南人,早在1994年就來到北京做燈具生意。不過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樓市價格突飛猛進,黃先生在北京的「第一要務」就變成了「炒房」。2005年前後,也就是樓市最火的那幾年,黃先生在北京最多曾擁有過22套住宅和4個商鋪。

「我們那時候經常被稱為是腰上掛滿鑰匙的人,」黃先生面帶微笑,顯然對過去的生活感到滿意,「我雖然不把鑰匙挂腰上,但當亮閃閃的鑰匙擺上一抽屜的時候,那感覺還挺好的。」

黃先生購買的住宅和商鋪中,位置、戶型絕佳的房子,用黃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升值空間大,適合長線投資,一般用於出租,等過個幾年,價格翻過幾番之後再出手賣了。」而其他的房子,大約過個半年一年黃先生就會「賣掉再換一批」。

「通過炒房具體掙了多少錢,」黃先生笑著搖搖頭,「說實話,我自己也不知道,不過一般半年漲個20%-30%,我就會出手賣了,行情好的時候半年也能漲50%。」

2009年,北京的房價以月漲數千的速度瘋狂上漲,據北京中原統計,2010年一季度北京商品房均價已經達到21880元/平方米,相比2009年同期房價11615元/平方米上漲幅度已經達到88.4%。

這時,人們把民怨發泄到了炒家身上,一時間「投機商」、「無良炒房客」的指責四起。「在順境中被罵,是另一種心態。」黃先生回憶,這甚至變成了他炒房的動力。他知道,如果不是感覺到房價會更瘋狂地上漲,不會有那麼多人急著跳出來罵他們。

不過,市場的「拐點」還是來了。

從2010年4月開始,樓市調控的大幕拉開。而這一輪調控,首先打擊的就是與黃先生具有同樣身份的「炒房客」群體。

溫州炒房客與山西煤老闆不同,他們對政策是敏感的。政策甫一出臺,黃先生馬上就聞出了不同以往的味道,「這一次與之前幾次調控並不一樣,這一次直接以打擊炒房為目的,手段和力度都超出以往,而且週期也要更長。」

於是,到2011年上半年,「急售」、「跳樓價」、「房主揮淚甩賣」的字樣頻繁出現在北京大街小巷的中介裡。黃先生也與其他投資客一樣,希望盡快處理掉手頭上2010年初買進的通州樓盤。

「我當時在通州一個比較有名的樓盤,1.7萬元/平米買了2套住宅,到2011年初1.5萬元/平米都沒人接盤,所以就簡單裝修一下先出租了。」黃先生說,為了出售方便,他跟很多炒家一樣,在跟租客的合同中,都加了一條,將來如果房子出售,少收一季度房租,房客必須馬上搬離。

「買房子1年,如果賣了不僅不賺,可能還要賠錢,如果只是出租的話,這樣的投資回報率,又覺得不值。」黃先生無奈地說。

黃先生算了一筆賬,他在通州果園附近購買的一套總價接近200萬元的精裝修三居室住宅。由於房子戶型較大,但位置靠近地鐵,因此租金在通州來說也算比較高的,每月租金3500元,一年的租金收入為4.2萬元。

「這還不包括添置簡單傢俱的成本,但是如果存定期的話,即便按照當時2.25%的一年期定期利率來算,一年的利息收入也有4.5萬元,何況現在利息也上調了。」黃先生說,「如果買理財產品的話,一年約5%的收益,比投資房產可划算多了。」

到如今,黃先生在北京的房產只有四套住宅,一套位置較好的商鋪在去年年底因為資金緊張已經賣出去了。「現在除非是性價比非常高的房子,否則基本不會出手,」黃先生說,「現在又開始做點燈具、餐飲類的生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夏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