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有句俗語「窮人炒股,富人持債」,這句話說明瞭股市的風險大,債市相對穩定。股市和經濟成正比,債市和經濟成反比。也就是說,經濟興旺的時候,股市一般朝上漲;而經濟衰退的時候,債市就繁榮了。
投資股票和債券的最大區別,就在於購買股票(包括普通股和優先股)的投資者,是股票發行公司的股東;而購買債券的,就是發行債券的公司或政府的「債主」。例如,如果你的朋友搞了個網站找你參股,那就相當於讓你買他網站的股票;而要是他找你來借錢的話,就類似於讓你買他網站的債券。
投資債券必須先瞭解債券市場的特徵。債券從發行開始到最後到期的票面利率,其總收益是固定的,也可稱為「定期債務」,即意味著發行債券的政府或公司,將在未來特定的時間支付固定金額的回報。當收益率下降時,債券的價格就上升了。比如最近德國發行的短期國債(包括3個月、6個月及1年期),其平均收益率為-0.0122%。儘管債券的收益率為負數,大家也都競相買入,這說明德國的信用良好,國債的違約可能性幾乎為零。
年初,標普一氣下調了法國和義大利等9個歐元區國家的評級。這說明今後法國等國家再發行國債的話,必須提高其票面利率,就像希臘等國家一樣。如此一來,那些國家的舉債成本將增加,實際上是限制這些國家隨意借債。
今年新年伊始,彭博新聞社就報告了一條「壞消息」。根據報導,預估2012年G7加「金磚四國」等主要經濟體的到期債務規模,約為7.6萬億美元,其中最大的借債國是日本,需籌集3萬億美元;美國名列第二為2.8萬億美元,中國作為新興市場也需要籌集1200億美元。如果將700億美元利息以及新增加的融資成本包括在內,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再融資規模,將突破8萬億美元的大關。加上歐元區國家削減開支將抑制需求,全球經濟正面臨惡性通縮循環,並將導致價格凍結。有鑒於此,2012年對大多數機構投資者來說,把資金投向債券市場,應該是最安全的選擇。畢竟,投資不賠錢是第一原則。
然而意欲投資2012年的債券市場,首先必須考慮歐洲的前景。因為歐洲大陸的經濟新聞在2011年下半年,幾乎全是有關債券市場的報導,那些報導都擔憂政府債券違約(除德國外)、銀行危機進一步加劇,甚至歐元面臨瓦解的可能。於是,投資者回應這些報導的直接辦法,就是轉向投資美國國債。
與此相反,好消息反令美國債券市場業績平平,人們都轉向高風險投資。比如去年初大家都不看好美國國債,但由於歐元區債務危機引發避險需求,使得美國國債表現強勁,單是長期國債持有者就獲得了30%的收益率,可謂美國國債的大豐年,使年初看空美國國債的投資者,不免扼腕嘆息。
今年年初,德國央行拍賣了39億歐元的短期國債,包括3個月、6個月和1年期,儘管平均收益率為負0.0122%,卻立刻被一掃而空。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和荷蘭等國緊跟其後,相繼出售國債,債券銷售橫掃整個歐洲。
因此對機構投資者,特別是市場中的buy side,比如退休基金、社安基金等,整個2012年,bond might not be your best friend, but your only friend(國債可能不是你的好朋友,但將是你唯一的朋友)。
顯然,在歐美,隨著衰退加深,通縮已至,看似壞事,可通縮是對通脹懲罰,也是中醫療法,不能再high下去了。好似月圓後必然月缺,潮漲後一定潮落,調控若能到位,當然是最理想。但事實上,矯枉總是過正,不過正則不能矯枉,不得已而為之,只希望政府的調控,能將其控制在適當範圍之內,使得壞事不至於變得更壞(惡性通脹),而能變為好事,將經濟調試到可持續發展的地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