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民定居加拿大後,發現這裡稅很高,到美國買東西是佔美國人的便宜;而加國的自然環境,也吸引了很多美國人來「看熱鬧」……
從前在加拿大內陸省時,常聽住在加美邊境附近的朋友念叨到美國購物。在網上看到有網友一年到美國20多次,總結出了到美國的購物經:哪個海關出入檢查松,每天什麼時間段出入境最方便,如何加油最省錢……中國人到了加拿大依然不改勤儉持家的本色,買個米呀面呀都不惜出趟國。
搬到溫哥華才發現,原來「美國購物」是一個跨了種族、年齡和性別的集體行為。因為美國的商業比加拿大發達,簡單來說從各等級百貨商店到各種生活用品品牌都比加拿大豐富;再加上加國大部分省份的銷售稅都比美國高,煙、酒更附加特殊的消費稅,所以美國的東西普遍要便宜20~30%。
據加拿大統計局數字,去年12月的聖誕購物旺季,有250萬加拿大購物者到美國同天往返購物。而同天往返到加拿大的美國人僅有約60萬人,是前者的1/4。數據同時表明,接待最多加拿大消費者的美國城鎮,一個是靠近溫哥華的美國華盛頓州的Bellingham,另一個則是靠近溫尼伯的美國北達科他州的Grand Forks。這兩個美國小城都名不見經傳,卻因為靠近兩個加拿大的大城市,成為加拿大人購物的樂園。
前同事鮑勃剛剛退休,因為閑不下來,準備在夏天親自動手把房子裝修一下。所以從春天起他就開輛福特大皮卡頻繁出入美國,從房子的窗戶到牆壁中隔熱用的填充材料、地毯……甚至連一個40多英吋的大屏幕電視都從美國運過來。一個月下來,海關中幾個驗關員都混成了熟臉,老鮑勃每次都聳聳肩,擺出一張加拿大勞動人民般樸實的笑臉:「沒辦法,經濟不好,又退休了……就靠買材料省點錢。」驗關員於是睜隻眼閉隻眼,連超薄大電視都沒收繳關稅。
老友斯蒂芬和他太太更絕,雖然是加拿大公民卻在美國買了一塊地,建了一個小房子。她太太是加拿大的小學老師,於是每天下班都拿著護照排隊過關。即使這樣,還是比學校其他住在溫哥華跨區的老師在路上花的時間要少很多,他們動輒就要1個多小時的路途。況且,溫哥華地區的房子要比美國邊境小鎮的房子貴多了。
美國人到加拿大通常是看看熱鬧。很多美國人全家度假都會選擇開車到附近的加拿大城市轉一圈,到溫哥華滑滑雪,到溫尼伯放放風箏(溫尼伯以土地平坦風大著稱)。去年的一部好萊塢電影《50/50》中年輕的主人翁聽說自己得了癌症的第一反應就是:「我不想死,我連加拿大還沒有去過呢。」
這話的意思是——我連家門都還沒有出過呢。頗具喜劇感的地方是,這部電影大部分外景都攝於溫哥華,電影一開頭男主角晨跑的美麗海邊公園就是溫哥華著名的斯坦利公園。
沒錯,美國人還喜歡到加拿大拍電影。溫哥華快成好萊塢最大的外景地了,你會在很多電影中看到加拿大的風景,比如《暮光之城》中大部分外景都來自於溫哥華群島的托菲諾。
除了拍拍電影,他們也到這邊吃吃中餐。大家都知道港臺好多名大廚都移民到加拿大了。斯蒂芬一家懶得做飯的時候,就會從美國入境——溫哥華的飯倒是比美國的便宜。
上個週末,我們家終於決定順應潮流到美國購物。發了幾個簡訊問周圍的朋友有啥要帶的嗎,回覆最快的一條就是:「給我們帶兩桶4公升的牛奶回來,價錢比加拿大便宜一半呢。」
再有人和我說起到美國買米買面,我一定會得意地笑復:我還到美國打過牛奶呢。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