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煮豆的民間智慧

 2013-01-07 23:2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五穀雜糧有悠久的食用歷史,傳統上因為「不好消化」「不好吃」而被當作「粗糧」。這在營養不足的古代當然是對的。現在,對許多人來說,溫飽已經不成問題,反而是能量過剩導致的問題更加突出。許多科學研究顯示,熱量高、好消化的精米白面與肥胖、高血脂、高膽固醇、糖尿病、癌症等等有一定關係。五穀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等現代人更容易缺乏的成分,因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它們也就華麗轉身,成為了「健康食品」。

然而它們都難以烹煮。尤其是豆類雜糧,通常都有堅硬的外殼,沒有煮爛的話很難下嚥。高壓鍋來煮當然是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但是在古代,人們有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在歐洲,有一本無名氏寫於1838年的書,介紹了兩條煮豆的秘訣:一是用河水或者溪水,而不要用井水;二是,如果只有井水可用,就在裡面加入蘇打粉。隨著蘇打粉的加入,水會變白變渾,一直加到水不進一步白為止,然後用澄清的水來煮豆。

分子美食學的創始人蒂斯對這種民間智慧充滿了興趣。他一如既往地用實驗來驗證這些秘訣,並且尋求背後的科學機理。他首先想到的是:蘇打粉的加入增加了水的鹼性,是不是酸鹼性對煮豆會有影響呢?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他拿了三個同樣的鍋,放了同樣多的蒸溜水和豆,在同樣的火力下煮。第一個鍋不另外加東西作為對照,第二個鍋中加了一些蘇打粉增加鹼性,第三個鍋中加了一些醋增加酸性。

等到第一個鍋中的豆煮熟,三個鍋中的差別不用任何儀器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加了蘇打粉的豆已經開了花,而加酸的卻還依然堅貞不屈。

為什麼加鹼有助於把豆煮爛?蒂斯分析說,豆類的堅硬外皮是由果膠和纖維素組成的,而果膠分子中有大量的「羧基」。羧基是有機酸的功能基團,醋之所以酸就是因為醋酸分子中有一個羧基。在酸性環境中,羧基會老老實實地呆著。而在鹼性環境中,羧基的氫原子會離家出走,跟鹼私奔而去。這樣,剩下的羧基就因為缺了一個氫而帶上負電。不同的果膠分子都帶上負電,就會互相排斥。正所謂最堅固的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當果膠分子們互相拆臺,由它們組成的豆皮也就土崩瓦解了。

在水里加蘇打粉,其作用並非僅僅是增加鹼性。河水溪水與井水的區別,還在於水的「硬度」。水的「硬度」是衡量水中的鈣和鎂含量的指標。井水中的鈣鎂離子多,所以水的硬度高。蘇打粉是碳酸鈉,能與鈣鎂離子結合生成沉澱。加入蘇打粉後看到水變白,就是沉澱出來的殘酸鈣和碳酸鎂。當沒有更多的白色產生,就說明其中的鈣鎂被除去得差不多了。經過澄清的水,「硬度」就大大降低了。

從無名氏的民間智慧來看,是不是水的硬度對煮豆也有影響呢?為了驗證這一點,蒂斯還是做實驗。他用了兩個同樣的鍋、同樣的火力、同樣多的豆和蒸餾水,但是在第二個鍋中加入了鈣增加水的硬度。45分鐘之後,蒸餾水煮的豆已經完全熟透,而加鈣煮的豆還像木頭一樣堅硬。蒂斯解釋說,鈣離子含有兩個正電荷,能夠與豆皮中的植酸和果膠結合。這種結合把它們緊緊地拉在一起,堡壘也就更加堅固,要想攻破就更加費勁。

現代人當然不用這麼複雜。首先,很多人用的桶裝水是經過純化的,水的硬度本來就不高。其次,溫度是影響顯著的因素。在高壓鍋裡,溫度能夠達到110到120攝氏度。雖然只比普通鍋裡高一二十度,但足以使煮豆效率大大增加。

增加鹼性對於把豆煮熟很有效,但是它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帶來其他的影響。比如煮綠豆,人們除了希望煮熟,還希望盡量保持湯的鮮綠。加鹼可以更快煮熟,但是綠豆湯中有一些多酚化合物,在鹼性條件下會被迅速氧化,生成棕褐色的色素,從而使綠豆湯變色。此外,酸鹼性對湯的味道也會有很大影響。所以,要不要通過加鹼來加快煮豆,需要有更全面的考慮。

除了煮豆,其他五穀雜糧的情況也類似。要想把它們煮得爛熟,除了用高壓鍋、增加煮的時間之外,用純淨水和加一點鹼都是很有效的辦法。

来源:網易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