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以茶代酒」從何而來?

 2013-01-08 14: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素有「以茶代酒」的習俗,每逢宴飲,不善飲酒或不勝酒力者,往往會端起茶,道一句「以茶代酒」,以盡禮數,既推辭擺脫了飲酒,又不失禮節,而且極富雅意。這一軼事廣為應用,可知此典故是從何而來呢?

話得從頭說起,公元252年,吳太祖孫權病死,其子孫亮繼位,由干後宮政變,孫亮之兄孫休上臺,到孫休臨終時,遺詔兒子繼位,任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豈知孫休屍骨未寒,兩位「顧命大臣」嫌孫休兒子太小,改立23歲的「長君」孫皓為帝。

孫皓初登王位,撫恤民情、開倉賑貧,深受黎群愛戴。後來過慣了帝王之奢侈生活,變得專橫拔扈,殘暴施虐、沈迷酒色,荒淫無度,不理朝政,盡失民心。孫皓好酒,經常擺酒設宴,強要群臣作陪,每設酒宴,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每人以7升為限,(按現在度量衡一升酒有二斤),不管會飲酒與否?必要碰杯大飲,每杯定要見底,孫皓是個暴君,說一不二,動輒殺人,誰個不畏懼於他?所以每次席間,一片狼藉,群臣七倒八歪,醉臥地上,醜態百出。其中有個人叫韋曜,酒量只有二升,韋曜原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任為太傅,謂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其因地位相當特殊.故此,孫皓對韋曜也格外照顧,早知韋曜不勝酒力,就在杯裡暗中換上清茶,韋曜也心領神會,故意高舉酒杯,「以茶代酒」乾杯,就這樣不至於醉酒而失態。

孫皓竊知二位「顧命大臣」嫌他性情粗暴,且酗酒如命,已流露出後悔立他為君之意.

孫皓不知感恩戴德,反而收押他們,並且放逐到廣州,途中派人追殺,誅滅三族。

韋曜是個耿直之臣,常諫勸孫皓,說他在酒席上令侍臣嘲謔公卿,以取笑為樂,長久以往,外相毀傷,內長尤恨。韋曜奉命譜錄孫皓之父南陽王孫和的事跡時,因秉筆直書寫了一些他見不得人的醜事,觸怒了孫皓,公元273年竟被投入大獄,最後殺頭送了命。

公元280年,吳國為西晉所滅,孫皓做了俘虜,被遣送到洛陽,受封的爵位只是「歸命侯」,這個無能暴君苟延殘喘了四年,病故洛陽,時年42歲。說孫皓因酒誤國,遺臭萬年,恐怕也不為過,事實眾所周知。

来源:網路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