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墓怪異符號曝露契丹神秘失蹤之謎(組圖)

 2013-05-04 12: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華民族是神州大地上多個民族歷經幾千年融合而成的,在這幾千年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中,曾有一個民族扶搖而起,又神秘消失,這就是契丹族。契丹的本意是「鑌鐵」,即堅固之意。這個剽悍勇猛、好戰威武的民族,在二百多年的時間裏曾經揮斥長城內外,飲馬黃河。但令人驚異的是,這樣一個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來就集體失蹤了,人們再也聽不到關於他們的消息。

1922年,一位比利時傳教士,在中國內蒙古一座被盜掘一空的900多年前的契丹人古墓中,發現了一塊刻滿奇怪的類似文字元號的石碑。當時,沒有人能識別這些猶如天書的符號。這些符號公諸於世後,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些符號會不會是契丹文字呢?據史書記載,契丹人建立遼國後確實曾經創造契丹字,然而,契丹文字早在700年前就失傳,後人見都沒有見過。考古學家和古文字學家經過考證,認為「天書」就是早已被歲月掩埋的契丹文字。結論一出,舉世期待,契丹這一消失的民族會不會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呢?

                     

                              《契丹人引馬圖》

關於契丹的起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有一位男子騎著一匹白馬自湟河(今西拉木倫河)而來,一位女子則乘青牛自上河(今老哈河)而來。二者相遇,結為配偶,生了八個兒子。後來,他們的八個兒子分別繁衍為八個部落,逐漸發展成為後來的契丹。這是一個神話傳說,不過據《魏書》記載,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為一個中國北方民族就已經出現。他們兵強馬壯,驍勇善戰。部落首領耶律阿保機的統一了契丹各部,於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國,947年改國號為遼。大遼王朝最強盛時期,曾經雄霸中國北部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一線,東臨庫頁島,西跨阿爾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契丹王朝在中國延續存在了200多年,與宋朝形成南北對峙的格局,差一點就將宋朝滅亡而統一全國。家喻戶曉的《楊家將》,講的就是1000年前,宋朝軍隊在楊家將率領下與強大的契丹軍隊激戰沙場的故事。在此期間,中原地區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被阻斷,以至許多西方國家誤以為整個中國都在契丹的統治之下。於是,契丹成了全中國的代稱。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裡第一次向西方介紹東方時,就以契丹來命名中國,直到今天,在斯拉夫語國家中,仍然稱中國為「契丹」。

                   

                                     山西省應縣 釋迦塔

契丹民族不但創造了強大的軍事王國,而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至今在黃河以北地區保存下來的古佛寺和佛塔,巍峨雄偉,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堅固挺拔。尤其山西省應縣的釋迦塔,是現今全世界保存的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塔式建築,歷經多次地震而不毀。從中不難看出,創造如此輝煌文明的民族,一定有著相當的經濟基礎和雄厚的工程技術力量。同時,也可以看出契丹王朝對各種文化兼收並蓄,除了大量吸收中原漢族人才以外,還通過與宋朝的交流獲得先進的生產技術。契丹民族,確實在中國北方開創過一派繁華的時代。然而,如此一個強大的民族,為什麼會這麼迅速的消失呢?

一般說來,契丹民族的衰亡是隨著契丹王朝的滅亡逐漸開始的。契丹王朝的滅亡不難從史書中查到。據記載,遼和北宋對峙長達160多年,然而,最終滅掉遼國的卻是曾經歸附於契丹的女真人。完顏阿骨打領導女真部落在遼國的疆域內攻城掠地,並於1115年建立金朝,並最終取代了盛極一時的契丹王朝。亡國的一部分契丹人在皇室成員耶律大石帶領下被迫向西遷移,在今天的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了西遼,又稱哈喇契丹國。這個帝國也曾強盛一時,但最終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所滅。契丹的殘餘勢力被迫再次西遷,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兒漫王朝,但不久還是銷聲匿跡了。

契丹作為一個民族,為什麼在歷史中漸漸消失了呢?契丹人究竟去了那裡?他們還有沒有後裔?尋找這個失蹤的民族,成為一個誘人的歷史之謎。

據《遼史》記載,遼滅亡後,至少還有兩大部分契丹人留了下來。一部分是契丹末代皇帝的追隨者,另一部分是聚居在遼國南部的契丹人,還有一些散居各地的契丹軍民。黃河流域不斷出土的文物說明有的契丹人被女真人降服,有的向北回遷到契丹的發祥地,也有人和北方其他民族逐漸融合為一體。事實上,在金朝統治時期,契丹人不斷舉行起義。當蒙古族興起後,契丹人紛紛投靠,想藉助成吉思汗恢復本民族的地位。這也從側面證明,到元代初期,契丹人的勢力仍然十分強大。

那麼,幾百萬契丹人到哪裡去了呢?史學界推測大致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第二種可能,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伊斯蘭化,演化為其他民族。第三種可能,金、蒙戰爭爆發後,部分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在隨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時,散落到了全國各地。這幾種可能雖然不同,但是都承認契丹民族作為一個民族,已經不存在了,他們已經被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之中,永遠的消失了。

當然也有幾種版本傳說契丹民族沒有被融合,他們作為一個民族仍然存在。一種說法認為,生活在大興安嶺、嫩江和呼倫貝爾草原交匯處的達斡爾人,就是契丹人的後裔。達斡爾的意思是「原來的地方」,也就是故鄉。幾百年來,達斡爾人就在這裡遊牧,但究竟哪裡才是他們的故鄉?達斡爾人自己不知道,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文字,只能靠口述來傳承歷史,清朝以前的事就沒有人知道了。學者通過比較研究契丹族和達斡爾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歷史等內容,找到了大量證據證明,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但這些只是間接的證據,具體定論尚待進一步的證明。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契丹部落最後流落到了雲南地區。他們的根據是,在雲南施甸縣,發現了一個仍在自己祖先的墳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統稱「本人」。在施甸縣由旺鄉的一座宗祠裡,還發現了一塊上面篆刻著「耶律」二字牌匾。據「本人」介紹,這是為了紀念他們的先祖阿蘇魯,並表明他們的契丹後裔身份。歷史上確有記載,阿蘇魯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後裔,他的先祖曾參加西南平叛戰爭。但這並不能證明這些「本人」就是阿蘇魯的後代。畢竟漠北和雲南相隔萬里,在沒有確切證據之前,學術界始終未能給這個自稱契丹後裔的族群正名。

最近,社科院的劉鳳翥教授稱利用DNA技術揭開了這千古之謎。他率領的專家們先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屍的腕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誌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在雲南保山、施甸等地採集到「本人」的血樣;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在完成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後,得出了如下結論: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雲南「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繫起源,很可能是蒙古軍隊中契丹官兵的後裔。

但是這項測驗的最大的難題是要證明實驗所獲得併進行分析的是古代契丹的DNA的確是古DNA,而不是污染物。因為古生物遺存中的有機物經長期降解已保存無幾。實驗只能在有限的DNA中複製擴增並排除污染。雖然這次分子考古的實驗每一步都進行了陰陽性對比,可還是沒能嚴格按照國際上權威的分子考古——尼安德特人的分子考古法來執行實驗。

這項測驗還有待於進一步的驗證。其實即使最終證明這項測驗結果準確無誤,也不能過於簡單地來看民族源流問題,因為契丹族一千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外婚制」,所以純粹意義上的契丹人已經不存在。

来源:《歷史密碼Ⅱ:解讀十大歷史另類面孔》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