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交易已經成為一個能攪動美國股市,甚至是全球股市的「金箍棒」。
4月23日,一條Twitter消息,2分鐘,道指(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145個點,數千億美元的市值蒸發。「這令人沮喪和後怕,但這就是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美資券商Keefe, Bruyette &Woods股票交易副主管格蘭特這樣描述這場股市發生的波動。
這一波動後,飽受爭議的高頻交易又被推入漩渦。高頻交易是參與者利用超級計算機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握股價的波動來獲利。美國時間4月23日下午1:07:50,一條據稱來自美聯社的Twitter消息說,白宮發生兩起爆炸,美國總統歐巴馬受傷。幾分鐘後,這一消息被證明是假消息。但是,被稱為「演算法」的交易程序已經進行了大批量拋售,這種程序能夠根據搜索到的關鍵詞推算出交易決策,並自動執行買賣股票的指令。
最近兩年,股市發生大震動的背後的原因都離不開高頻交易的身影。
股市中的「噪音」
高頻交易在過去十年主宰了美國股市交易,通過複雜的電腦程序在頭寸間買入或者賣出,賺取細小的差價。但是近年來一系列的交易事件,引起了市場人士和監管機構對高頻交易的嚴格審視,高頻交易引發的股市混亂也飽受詬病。
根據路透社報導,此次推特假消息發布後,三分鐘內有逾6.2萬份標普500期貨近月合約和18萬多份10年期美國公債期貨近月合約易手。一名接近市場的專業人士表示,造成瘋狂拋售的原因,除了計算機程序自動執行的買賣之另外,也有部分原因是由此引發的交易員跟拋行為。過去基本面投資者主導的市場,交易行為的依據是公司的財報,而高頻交易者買賣股票的一句是他們對於市場參與者如何行動的判斷,而非公司的收入和費用。
此次推特信息引發的股市暴跌也並非第一次發生。2010年5月6日,導致突然「閃電崩盤」,瞬間下跌高達1000點,至今原因未明,但是高頻交易被默認為是重要原因之一。「這一次推特引發的暴跌的原因確定就是高頻交易造成的。」上述接近市場的人士表示。
除了引發市場波動,電子交易因技術故障帶來的交易事件也比比皆是,造成的損失也不可預估。美國網際網路公司Facebook在首次公開募股(IPO)時遭遇技術故障,股價暴跌,至今相關的賠償審判還在進行中;美國頂級的做市商之一—騎士資本在一次重大軟體問題中,股價下跌26%,損失了4.4億美元,騎士資本一度頻臨破產,最後不得不接受私募基金的收購,這些私募基金包括私募股權General Atlantic(該公司旗下擁有高頻交易巨頭Getco)、黑石集團等四傢俬募基金;美國食品巨頭卡夫公司股價曾在開盤後一分鐘內飆升30%,據調查初步顯示,該錯誤交易是由一個錯誤的交易演算法引發的。諸如此類事件反應出電子交易主導的股市是有其脆弱一面。2012年年底,英國央行兩位研究員通過研究發現高頻交易只會給市場帶來「噪音」。那麼到底誰是這些「噪音」的「製造者」?
行業巨頭
現如今,高頻交易已是如此流行,幾乎主導了全球的股票交易市場,尤其是在發達國家。高頻交易佔到美國股票交易總量的65%,佔歐洲股票交易的45%,在日本這一比例為40%,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分別是30%和24%。
收購騎士資本的高頻交易巨頭Getco每天為美股提供20%的「流動性」。Getco是紐交所的第二大特定做市商,在它的花名冊上有超過850家上市公司,這些公司的股票價格都被嚴格監測。
能夠跟Getco併肩的高頻交易商還包括Flow Traders,、IMC,、Op-tiver, 這三家交易商總部都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除了Optiver成立於2004年之外,其餘兩家都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跟個人電腦的發展保持同步。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更快速的信息系統,能夠進行更短時間內的持續報價。高頻交易公司進而壓縮了買賣差價,通過大量交易收取低廉的報酬。美國高頻交易的價差已經從以美元為單位,壓縮至以美分為單位。
除了這些大的做市商,高頻交易從大銀行到對沖基金都被廣泛應用,大銀行會在自營部門使用高頻交易。
交易所也跟這些高頻交易公司關係密切。對於高頻交易來說,速度至關重要,一次交易耗時通常以微秒計算。為此,很多高頻交易商通過將伺服器放在最靠近交易所的伺服器的地方,通過複雜的設備或者簡單的設置一個計算機程序來執行預先設定好的指令,使得自己的交易遠遠快於交易員的交易。而對於交易所來說,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股票投資者開始放棄交易所,轉向更為隱秘的非公開交易市場,如今通過非公開渠道達成的交易量所佔的比重已經達到了創記錄的近40%,交易所為了彌補市場份額下滑的影響,推出了結構複雜的新型交易指令以及返利優惠,這將有利於採取複雜高頻交易策略的交易員,但是卻損害了普通投資者的距離,也因此被監管機構懷疑可能存在不公平交易。
監管之困
對於高頻交易的利弊之爭早已有之,支持者表示高頻交易者對市場的貢獻是正面的,它們提供了流動性,收窄了買賣價差,而被利用為壞的目的是極少的。而反對者表示高頻交易者定期操縱了不知情的投資者,破壞了市場的穩定應該被控制。
根據英國央行的研究,高頻交易並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會增加流動性,反而在約一半的機會裡減少流動性,這種情況正好是市場最需要流動性的時候。在2010年的「閃電崩盤」事件中,市場參與者說流動性在市場下跌期間迅速枯竭。流動性衡量的是交易員迅速賣出股票倉位的能力。拉斯維加斯的一名自營交易商表示,當推特的假消息曝光時,買賣價之間的差價急劇擴大,而每次只要有這類新聞出現,就會看到市場流動性迅速蒸發,高頻交易交易商便抽單。
美國一家金融服務公司2012年曾發布報告稱,投資者在交易時往往發現自己排在了那些捷足先登的交易者之後,想要執行交易指令必須等待,繼而導致了較差的投資業績。
高頻交易商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高頻交易的市場正在萎縮。原因是在過去四年中,全球股市交投量不斷穩步減少。從2009年開始,全球的股票交易量進入下滑期,以美國為例,2012年股票交易量僅相當於1997的交易量。一家股票經紀公司估計,高頻交易公司今年從美國股市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要比去年低35%,比創下行業最高記錄的2009年低74%。
高頻交易商還在面臨監管機構的調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正在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展開合作,對高頻交易是否導致市場操作進行調查。《經濟學人》報導稱,歐洲正在討論的金融交易稅,部分原因正是針對高頻交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