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1月24日訊】各位,過去這一週(指1月19-23日)過得怎樣?喜極而泣還是驚魂未定?更加猶豫不決了還是大徹大悟了?老實說,我過得不怎麼樣。週一的那場大跌完全不堪回首,但隨後的巨大陽線似乎也未能帶來與它視覺衝擊力一樣的振奮效果。
很顯然,大盤指數經受住了考驗,看上去只是下調了一個檔位並完全保持了繼續向上的趨勢。大量的市場評論家們變得比過去更加樂觀,語氣也更堅定,他們在表達對市場走勢越發一致的看法時,不約而同地告訴人們,是那個通常被稱為管理層的力量導演了這一切。
憤世嫉俗的聲音指出了政府說話不算話帶來的惡果——原來允許證券公司自主決定的事情,變成了違規。媚上奉迎者則從隨後官方透過各種渠道做出的解釋、辯白中讀出了政府百般呵護的意味,在他們看來(實際上很有說服力),政府有些事情做得不恰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傳遞出的信號是什麼,他們最喜歡說的話就是在中國炒股票一定要聽指揮。
在我眼中這一切都是悲哀的,並不是因為這樣的市場不是市場,也不是說這樣的市場裡不能賺到錢。我的悲哀來自於這樣一個發現——在這樣的市場裡你不是在和聰明的人做生意,而是在與無知打交道;而且,遍佈市場各個角落的無知都有一個源頭,那就是政府。政府的無知是對市場最大的傷害,也是讓整個市場變得越發無知的原因。
小的無知隨處可見。比如政府在油價連續下跌時反覆加稅,它給出了很多牽強的理由,讓它看上去並不是蠻不講理。但是,無知表現在政府難道想像不出人民有多麼不能接受嗎?政府真的以為自己給出的理由不會被人民在網路上批駁的一無是處嗎?
再比如,對一部顯然經過審查通過的電視劇打斷它的正常播出,勒令播出方重新剪輯女人胸部以下部位的鏡頭再行播出這樣的鬧劇居然可以上演。在接受了人民狂歡般的諷刺嘲弄以後,有關部門回應說他們這樣做是因為電視劇播出後接到了部分群眾的投訴。不容爭辯的無知又出現了:如果同樣出於響應群眾投訴意見的理由,現在在另一部分群眾批評這樣的處理不當時,有關部門是不是也會把沒有裁剪過的劇集另外播出呢?
你也許會問這樣的事情與資本市場何干?舉這些例子我只想告訴各位讀者,為什麼證監會可以做出那樣的管理舉動。因為,在所有的政府部門中都存在著「普遍的無知」,你不但要面對這些無知,你還必須猜得透無知帶來的後果,否則,你很可能已經在上週的股市中完全迷失了方向。
實際上更大的無知正在產生更大的影響,貨幣政策仍然被強烈的計畫思想主導著,儘管它總是被宣稱由最市場化的政府部門及其領導人操控著。之所以這樣說,概是因為我無論如何不能理解他們所說的那個政策目標——貨幣政策的目標就是讓貨幣流向實體經濟、流向真正需要信貸資金的中小企業。在我看到這樣的表述時,我的疑問就是如果有關部門不做出指令性的安排,資金難道不是自由的流動嗎?如果是自由的流動,它又如何按照你希望的方式流動呢?那麼自由的流動與有計畫、有目的的安排之間是如何實現轉換的呢?
這個問題我相信不但困擾著我,也困擾著整個資本市場,只不過很多人不敢認真地求證這個問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中國的金融環境中依靠銀行間市場的間接融資比重過大,而以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市場為代表的直接融資比重過小。很簡單,如果資金不進入股市,那麼融資者又如何從這個市場裡獲得資金,從而讓這種融資方式的比重提高呢?
回到當前的市場,對政府極富容忍度的中國投資者大多體諒政府對股市炒得太高、以致累積過高風險的擔心。但我必須要說,這種容忍其實是對無知的容忍,同時很不幸的,投資者自身也難以變得更加聰明和富有智慧。按說,人們在這個市場裡比拚的是對確定性的把握能力,而不應該是對無知者帶來的更加不確定性的把握能力。如果果真是後者的話,這個市場甚至連賭場還不如,因為開賭場的老闆還知道,輸贏的概率要保持穩定、不能輕易調整。
【編後語】這篇文章的作者眼光獨到,角度新穎,觀點入木三分,我們驚詫於它是出自於一家中國大陸的媒體。但是憑心而論,文章只是點出了一個極為正常不過、極具中國特色的現象——政府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縫不插,只要是對他們有利的。這個政府就像一個看不見卻又感覺得到的幽靈,如影隨形,跬步不離,掌控著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假如不能從制度上徹底解決這個難題,其他的一切說道和理想都只能是緣木求魚,痴人說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