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股市的贏家?(看中國配圖/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5年02月15日訊】誰是中國股市的贏家?
第一,國企是中國股市最大的受益者。早期許多經營情況不佳、資金週轉困難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經過所謂的資產剝離、財務包裝後,在股市套取大量資金,從而脫胎換骨成為市場上的大小霸主。
1998∼2000年間,所謂國企三年脫困,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行動就是國企上市,僅那三年就從股民口袋裡掏走了近5000億現金,絕大部分股民被深度套牢,成為國企改革的埋單者。
在國企上市過程中,得到直接利益的是國企的管理層,相比非上市公司,他們不僅獲得了支配巨額資金的權力,而且資本市場也為他們創造了許多個人致富的渠道。
這包括:利用內幕消息在外圍炒股獲利、利用內幕消息與出資者合作獲利、利用上市公司的優勢在收購兼併業務上謀取暴利、為上市公司股票增發而謀利,等等。
第二,政府是中國股市的第二大受益者。收益由兩個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是股票交易印花稅所得,這部分是直接的現金收入;第二部分是間接收入,即把一部分原先需要國家財政撥款或者投資的國企推向市場,由老百姓從儲蓄存款中負擔這些「改革」的成本,這樣就相應減少了政府的財政負擔。
第三,證券公司是中國股市的第三大受益者。證券公司除收取交易的佣金外,在所謂自營證券業務上,參與股票坐莊炒賣,勾結上市公司高官形成利益聯合體,在股市上賺小股民的血汗錢。
第四,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是中國股市的直接受益者。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原始股東中除大股東外,相當多的小股東,所謂的「小非」(即上市公司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
限售流通股佔總股本比例小於5%,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上市一年後,「小非」可以逐次拋售部分股票),都是公司上市過程中的利益交易、合作和博弈的結果。
這些小股東,主要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戰略投資者,比如私募基金,在公司上市前一年左右時間入股公司,上市後三年內逐步推出套現。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在上市前能夠成為公司股東的不是有背景,就是有名氣,或者有特別利益安排。
第二種是為公司安排上市的中介人或者機構,一般而言,它們的股份有些是送的,有些是超低價的,而且入股付款採取遠期交易的方式,這些人或者機構必然是政府關係極為強大,特別是諳熟證券監管系統的人脈。
第三種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母公司或者公司實際控制人安排的利益代理人或機構,代理的功能主要是為公司上市後套現服務。
第五,證券行業專業人員,包括證券分析師、莊家及其操盤手、基金經理、內幕消息炒股專業戶。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股市利益所有者中,有的是花錢得到的股份,有的是沒花錢得到的股份,有的是以天價得到的股份,有的是以「白菜價」得到的股份。
得利的大小,是在某種利益格局下形成的股市「生存食物鏈」規則排列。很顯然,在中國股市二十幾年的歷史中,散戶處於這個「食物鏈」的最底端,處於被吃的地位。
據Wind的數據,到2011年,兩市總共為企業融資近50000億元,政府印花稅收入約為6000億元,券商佣金至少4000億元以上,開戶數達1.39億戶,實際開戶數約為6000萬人。
截至2010年年底,兩市上市公司累計分紅約5000億元,加上基金分紅約3000億元估算,合計約8000億元。
也就是說,中國股市在過去21年裡,從投資者身上拿到的現金將近60000億元人民幣,而股市回報給投資者的是8000億元人民幣。
股市投資者投入資金後,在市場買賣的結果是,集體虧損52000億元(60000-8000),以6000萬個戶頭來算,戶均虧損為86600元。
中國股市20多年平均投資回報為負,任何股民都不能倖免。
有一個廣為流傳並被大家長期炒股實踐經驗認可的說法,在中國所有股民中,炒股的戰績是一賺二平七虧(10%的投資者賺錢,20%的投資者平手,70%的投資者虧損)。
總體上,90%的股民和投資者並沒有通過投資股市得到任何回報。也就是說,股海淹死的總是股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