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10月17日訊】本月初,包括美國、日本在內的12個太平洋國家達成了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在許多人看來,這個美國領導的協議主要是針對中國的。長期以來,中國一方面利用國際經濟交往所帶來的好處,同時又利用集權政治制度的特性迴避國際義務。TPP正是為了終止中國的不良行為。這種看法不無道理,集中全球經濟一半以上的環太平洋地區存在激烈的經濟競爭和政治博弈。TPP協議的達成,意味著中國在這一地區的betway体育手机网
一輪博弈中再次遭受挫折。
中國著名的社會學者秦暉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的發展是在參與全球現代化的過程中巧妙利用集權制度下的「低人權優勢」的結果,這種結果有利於中國的權貴,對普通民眾並不公平。已故旅澳經濟學家楊小凱也曾警告過中國,雖然在發展初期可以利用在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的落差實現加速追趕,但是如果制度變革長期滯後,政治制度終究會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短板。在這種情況下,「後發劣勢」必將斷送發展成果。
TPP協定的簽訂,可以看作是對秦暉、楊小凱理論的政策詮釋。TPP協定與現有的世界貿易協定最大的不同有兩點:第一,這個協議所涵蓋的範圍比任何現有的協議都要廣泛,它的內容包括貿易和服務自由、貨幣自由兌換、稅制公平、對國企壟斷的限制、保護勞工權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環境資源、信息流動自由等等。第二,這個協定更加體現法治精神,他要求成員國在發生糾紛的時候讓渡政府權力,由更加中立的第三方嚴格按照協議條款進行裁決。
TPP協定看似針對中國的,其實並非特定針對中國。看似針對中國的,是因為中國政府不願意尊崇這些要求,因此中國必然地被排除在TPP協定之外。說它不是針對中國的,這是因為這些範圍廣泛的協議條款是人們對國與國之間經濟交往的本質認識進一步深化的結果。說到底,國際貿易的目的是增進人民的福祉,如果只有政府和那些與政府關係密切的國有企業和權貴們從中獲取經濟利益,人民的權利得不到保障,那就違背了國際貿易的初衷了。 而且,兩國政府對經濟活動干預程度不一也必然影響兩國貿易的公平程度。
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而言,TPP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在自由貿易精神的啟發下、在國際發展模式的對照中,中國民眾和知識精英有機會進一步認識到中國現有發展模式的非正義性和不可持續性。中國的發展模式對內是非正義的,它掠奪性地使用資源,壓制勞動者的基本人權,剝奪普通人享受信息的權利等等,將發展的成果高度集中在權貴集團的手中。中國的發展對外也是非正義的,它享受自由貿易帶來的好處,同時對資本進入中國的金融、信息技術領域等等進行無理限制。中國的普通民眾和外國貿易夥伴當然不會容忍這種狀況長期存在。
中國的經濟發展正面臨三十多年來少見的嚴重困難,TPP在這種情況下達成協議,對中國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壓力。那些與中國在勞動力市場上具有競爭能力的TPP成員國,例如越南、墨西哥等等,將通過這個協定奪取包括美國在內的中國現有的主要出口市場;而那些對中國的種種進口限制感到不耐煩的發達國家也會對由於有了新的貿易夥伴而對中國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為了應對TPP帶來的這些可能的衝擊,中國唯一的出路是改弦更張,尊崇「國際經濟合作的普世價值」,將公民利益至於政府利益之上,尊崇對等原則,尊崇法治精神,做國際經濟合作的守法者,而不是投機者。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