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12月23日訊】財政收入作為中共內部利益分配的主要手段,但現在中央地方財政失衡加劇,中央與地方「錢袋子」爭奪愈演愈烈。
作為「十二五」(2011年-2015年)期間中國稅制改革的重頭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下稱「營改增」)一直被期望在2015年底之前實現全行業覆蓋。然而臨近年底,「十二五」也迎來收官之刻,全面「營改增」卻已然無望。
「營改增」自從2012年1月在上海試點以來,已有四年。目前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營改增」已在中國全面推開。然而,在電信業自2014年6月納入試點之後,近一年半時間「營改增」再無新動作,改革似被按下了「暫停鍵」。
究其原因,除了未納入試點的生活性服務業、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等四大行業都有自身的複雜性,也與中央地方財政收入失衡等原因密不可分。
建築業和房地產業的共性問題,在於進項難抵扣。而金融業的問題則在於資產的配置行為不屬於消費,因此金融業應不應該征增值稅本身存在爭議。
營業稅屬於地方稅,是地方稅收的主要來源,增值稅屬於共享稅,按75︰25的比例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共享。
即便目前「營改增」的增值稅收入100%歸地方所有,「營改增」帶來的減稅後果還是大部分由地方承擔。而且這部分增值稅收入早晚也會按統一的比例向中央劃轉,這是地方財政無法承受的。
自2014年6月電信業納入「營改增」試點之後,雖屢有傳聞試點會繼續擴大範圍,但事實上金融業、房地產業、建築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的「營改增」改革,在過去的一年半內擴圍受阻。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金融業、房地產業、建築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四大行業涉及的營業稅稅額約1.6萬億元,佔營業稅稅收總額的67%。這意味著「營改增」最難也是最關鍵的部分仍亟待推進,而這麼大的利益注定令中央和地方爭奪不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