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實身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子女。父母做為過來人,知道什麼樣的人適合婚配給自己的子女,也是禮法的考量。女兒家掀起紅蓋頭,便已為人婦。從此夫妻恩愛,白頭攜老。女兒家以「三從四德」來要求自己,相夫教子;男兒則齊家修身,志在天下。
其實,古代的大戶人家,比如安徽宏村的承志堂,在二樓的走廊護欄上有兩個方形小孔叫做相親孔。女子到了婚嫁年齡的時候把門當戶對的公子請進家來讓他們坐在大廳兩邊,小姐能透過上面那個的小孔從上往下看,看中了哪一位就和自己的父母說。只此一眼,少女的情愫從此就有了寄託。據說背光的設計,上面的小姐看公子是一清二楚,但是公子想看小姐其實是霧裡看花什麼都看不到的。
古代還有小姐繡樓,也是特有的建築。彩樓飛檐上翹,木欄杆典雅精緻。繡樓的主人一定是家有千金,千金們在女大當婚的時候,可以在繡樓上拋繡球,以此找到如意郎君,想必小姐對新郎的武功非常自信,才敢放手拋下繡球。
《禮記•昏義》曰:「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婚禮者,禮之本也。」可見,在古人的眼中,婚姻是非常神聖的。現代人也承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家庭的穩定是社會安定的基石。
珍惜良緣 永結同心
從古到今,同樣是婚姻,同樣是家庭,是否有了變數了呢?俗話說「姻緣天注定」,無論是父母操心的,還是自己找朋友找的,其實都是天意使然。「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所以要感謝上天給了你這樣一個丈夫,給了你這樣一位妻子。
婚姻是神聖的殿堂。西方人要到教學舉辦婚禮,宣誓無論貧窮與富有,無論健康與疾病,都不離不棄。東方人要拜天地,向天地發誓永結同心。結婚禮成之後,便開始二人世界,要面對現實的生活。
總的來說,在掀起紅蓋頭之前,雙方彼此都是知之甚少的。日久天長,二人終於瞭解對方的脾氣、秉性,其實這在當今時代也是如此,婚前婚後也是絕然不同的。婚後,有的人依然保持熱戀般的甜蜜,有的人則原形畢露;有的人日子紅火,有的人過的貧賤;有的家庭和睦、其樂融融,有的家庭不和、劍拔弩張……其實,無論面對何樣的婚姻,只要善於經營,就能夠走的過來,只要能走過來,就會有美好的結局。婚姻中,我們得到了成長、提高了修養;婚姻中,我們知道了體貼對方、珍惜對方、同情對方。
有一位修煉人,婚後她的丈夫對她突然變不好了,讓她非常痛苦。後來,她通過功能看到,原來歷史上有一世她曾經是一個妃子,把一位侍女給誤打死了,而這位侍女就是她今世的丈夫。此迷一破,一切釋然,今世還不得好好償還人家!
婚姻是一種責任,是兩個家族的結合,這是婚前所不可設想的。《禮記•昏義》曰:「婚姻合兩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古人會用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糟糠之妻不下堂」,而現代人往往不珍惜天賜良緣,離婚率頗高,而隨之帶來的社會問題相當嚴重,孩子也被推給政府或親屬,造成的是幾代人的悲劇。
有一位老人,在兒子結婚時若有所指的說,一個家庭全靠兒媳婦起很大的作用。且不說他說的對不對,在現代陰勝陽衰的天象下,女人是起不小的作用。「柔弱勝剛強」,有人說,女人要柔和,安詳笑容,和一家的人緣。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兒女,助夫成德。女人有三婦:悍婦、弱婦、媳婦。媳婦的意思就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女人要像水一樣隨遇而安,隨貧隨富,可高可低,如水能養育萬物,又不與萬物相爭,知足常樂,和顏悅色。
破壞婚姻丟狀元
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勸合不勸離」。據《集福消災之道》記載,破壞婚姻會遭到惡報。四明地區有個人名叫葛鼎鼐,在學宮讀書的時候,每天上學都要經過土地廟。
有一天,廟祝(神廟裡管理香火的人)夢到土地神告訴他說:「葛狀元每次經過這裡的時候,我(即土地神)都得起立向他致意,給我增加了許多麻煩。希望你能為我筑一道小牆,以便把我遮擋在裡面,免得我總是要向他(即葛鼎鼐)起立致敬!」
廟祝就照著土地神的意思,開始準備建築一道小牆。剛剛找好了工人,準備開工的時候,又夢到土地神託夢給他說:「你不用建小牆了,葛鼎鼐幫人家寫了離婚書,因此,他的功名已經被上天一筆削盡。所以我就不用再向他起立致敬了。」
原來當時有一個鄉里人,準備要拋棄自己的妻子;但是他不會寫字,於是就請託葛鼎鼐,代筆幫他寫。葛鼎鼐當即高興的幫對方寫了離婚文書。那人很快拋棄了他那位正派卻無依無靠的妻子。
後來,葛鼎鼐聽了廟祝所講的情形,大為後悔,就竭盡全力,說服並挽回了鄉人夫婦的婚姻。後來,他果然沒能夠當上狀元。由於他有悔過自新的表現,上蒼還是讓他考中了鄉榜,也就是省裡面所選拔的舉人,官也只做到了副使的職位。
掀起紅蓋頭,需要的是堅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一生的相守。婚姻也因此成為地久天長的傳說。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