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私營企業家對體制信心喪失 投資劇烈下降

 2016-06-12 16: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6年06月13日訊】民間投資從未獲得中共高層如此密集而持續的關注。5月初,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討,此後9路督查組奔赴18省區,督查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著力擴大民間投資。

跟地方政府、國企能夠憑藉所有制身份比較容易地獲得財政資金和銀行信貸傾斜不同,民間企業投資相當大程度上依靠以利潤為主的內源性融資,數據表明民間企業投資與利潤具有很強的正相關性。

民間企業投資意願不足,除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過高、私人產權保護不夠、法制化欠缺、政府干預過多、官員廣泛的不作為等老問題外,近年又增加了貨幣超發抬高企業成本、政策信號搖擺市場預期不穩定兩大因素。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幾天前在中國青島舉行的《中國財富論壇》上披露,今年前四個月,中國私營企業的投資增幅劇烈下降。對大多數中國經濟觀察者而言,白重恩透露的並不是什麼機密和新鮮事情,近幾年來不斷有報導表明,目前中國正在出現第三次向海外移民的高潮。與以往的移民以求學、技術移民為主不同,第三次移民潮中多數是投資移民。這表明,私營企業正在減緩在本國的投資,而將大量資金投向海外。

與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不同,私營企業家是自己財富的創造者和擁有者,出於發展和保護自己財產的本能,他們是對經濟發展環境最敏感的社會群體,他們的減緩投資,無疑意味著中國的投資環境正在惡化。同時,私營企業家手中資金的走向也是未來經濟增長預測的最重要的風向標,投資的減緩甚至減少,直接導致就業、消費等社會經濟活動的放緩和減少。對於多年來速度不斷放緩的中國經濟而言,私營企業家們繼續減緩投資無疑是雪上加霜。

中國私營企業對國內投資的減緩和加速走向海外的直接原因是中國的投資效益大幅度下降,從而使得投資無法得到合理的回報。資本總是向收益高的地方流動的,在資本市場開放的經濟全球化時代,資本一定會在全球範圍內去尋求收益最高的地區。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中,因為中國的人工成本、環境成本相對便宜,而資本的收益相對較高,這使得中國不僅成為國際資本看好的地方,也同時吸引了大量本國的私營資本繼續投資。現在生產能力過剩,市場供大於求,必然投資收益下降,投資也就自然跟隨著下降。

私營企業投資減緩的第二個原因是投資人對經濟發展的前景不看好。今天的投資是明天的生產能力,也是明天的市場供給能力。私營企業家今天是否投資的決定是以對未來市場需求的預測為基礎的。假如他們對未來的經濟不看好,尤其是對未來的市場購買力不看好,那麼他們自然就會減少今天的投資,否則今天的投資只會形成未來的過剩生產能力,而過剩的生產能力是無法得到回報的。私營企業家們現在減緩在中國的投資,正說明他們對明天的中國經濟沒有信心。這一點與「看好中國經濟」的官方宣傳完全背道而馳。

三是由於中國法治環境的惡化導致私營企業家們對自己的財產沒有安全感。白重恩在上述講話中也直接點明,經過他的調研發現,「對中國產權保護不是那麼放心,這是民企投入比較弱的一個原因」。只要中國還不是一個真正的法治社會,私營企業家的財產就不會安全。中共在經濟走不下去、社會維持不下去的時候不得不依靠民營企業家來盤活中國經濟。但是它始終認為私營經濟不是自己的力量,而且中國目前的政治制度使得國家隨時都有權重新剝奪私營企業家們的財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