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王的房企被限貸,樓市再顯轉向信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6年08月02日訊】中國大陸一些商業銀行近期下發的2016年房地產行業授信政策中明確,對於2015年三季度以後拿地且土地成本過高的項目,原則上不介入。
網路流傳的某商業銀行流出的內部授信文件
某商業銀行流出的內部授信文件(網路圖片)
據《澎湃新聞網》8月1日報導,某不願具名的開發商向坦言,個別銀行改變政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監管層對於層出不窮地王現狀的態度轉變。
證監會在近日召開的內部會議上表示,開發商通過再融資補充流動資金將受到嚴格限制,再融資所募資金只能用於房地產建設,而不能用於拍地和償還銀行貸款。
所謂的再融資,指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的直接融資。
某上市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房企上,主要體現為通過股權融資,資金成本很低,停止再融資用於拿地,對於不少A股上市房企影響較大。
上述人士稱,房地產項目一般兩部分,土地款和項目開發建設資金,土地款一般要求是自有資金,這部分銀行是不給予貸款,但是開發商通過各種諸如信託、私募、再融資等籌措資金,他們會企業在拿地錢約定,如果拿到土地會給予資金支持,因此一般開發企業自身的出資比例僅佔土地款10%-15%,後續的建設資金,一般選擇向銀行申請開發貸款,因為資金成本最低。一個房地產項目,開發商自己出資的佔比非常低。開發商申請融資的渠道很多,單個銀行調整貸款政策,對房地產行業影響不大,但是無疑會增加房企的融資成本。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林波在《2016年中國城市房地產投資前景排行榜》報告發布會上表示,下半年房企的融資肯定不如之前那麼順暢,但是目前大多數房企,因為銷售狀況很好,銷售回款十分充裕,因此融資渠道收窄對其影響並不會快速反映出來。
但也有房企人士表示擔憂,上半年土地市場競爭激烈,很多企業是沒有機會拿地,因此暫時沒有資金危機,但是要保持規模,就要持續補充土地資源,隨著土地資產的快速升值,對資金的依賴度只是繼續上升,如果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改變對於項目的預期,收緊風控,將大大提升房企的成本和風險。
新華社近日發文稱:「在當前相對寬鬆政策下,部分開發商通過融資舉債、加槓桿等方式造「地王」,企圖以房價上漲自我解套;在積極擴張戰略下,部分企業上半年債務融資規模較大。加槓桿無疑有助於消化房地產庫存,但如果槓桿過高,房地產就不再像必需品,而是越來越像金融品,勢必催生房地產投機行為和房地產價格泡沫。如果繼續加槓桿,將導致舊的泡沫還沒擠出,新的泡沫又會積聚,最終可能會在政策收緊時破裂,導致房地產市場、金融體系甚至整個經濟出現風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岳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