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央行邁不過去的坎是什麼?

 2016-09-18 1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2016年09月18日訊】商業銀行2016年中報公布之後,幾個數字非常醒目:第一,銀行員工總數下降約3.5萬人,無論用主動離職還是被動離職來解釋,最終的原因都是因為銀行的經營局勢在惡化所帶來的薪酬壓力而導致,多家銀行出現總薪酬下降是導致員工總數下降的直接原因。首先是息差在下降,這已經在銀行的報表中顯示了出來,其次是新增信貸同比出現了負增長,1-7月累計新增信貸79936.00億元,同比下降1.79%,當息差下降、壞賬上升而新增信貸下降之後,減薪裁員的出現是必然的,這無需解釋。

新增信貸與新增存款息息相關。

到去年到12月底,本外幣存款餘額139.78萬億元,同比增長12.4%。而今年1-7月,本外幣存款餘額同比增長的數字分別是12.3%、13%、12.6%、12.6%、11.3%、10.7%、9.5%,在此,可以明顯看到一個滑落的趨勢。7月本外幣存款同比增長9.5%的時候,出現了1-7月新增貸款環比-1.79%的負增長。實際上,這也與從去年10月份以來M2增長率的下降基本吻合,存款增長9.5%與7月份M2餘額10.2%的增長率有些相近並同步。

這與老唐的經濟增長模式息息相關。老唐是通脹行經濟體,經濟的增長嚴格依托信貸的增長,而信貸的增長依托的是本外幣存款的增長。當經濟下行的時候,意味著本外幣存款增速的下滑和新增信貸增速的下滑。當下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央行就會放水,正常情況下就會進入實體經濟,推動信貸增長,帶動實體經濟上行,也就帶動存款的增長(財政存款和住戶存款),存款增長、信貸增長和經濟增長進入良性循環。而當經濟過熱出現的時候,央行就會加息提准,抑制信貸,抑制經濟過熱和存款增長。老唐家的經濟曾經經歷很多次這樣的循環,比如2007-2008年初,2011年前後都是因為央行主動收縮帶來的信貸、經濟增速和資本市場的下滑,下滑到一定階段之後,反向操作,由此看來,央行很省心,控制著印鈔的閥門就可以了。

個別朋友總說,你看2008年如何,2011年如何,等等,這樣的學生都是如今學校培養出來的「好學生」,照貓畫虎畫的很好。2007年、2011年,都是通脹不斷加劇之後央行的主動收縮行為(壓縮信貸),為什麼說是主動?因為唐幣匯率處於上升週期,經濟潛力還在,不過是央行的收縮行為階段性打壓了經濟潛力的發揮而已。而現在,人民幣處於貶值週期,經濟潛力已經逐漸喪失,央行也好財政也好,都在竭盡全力推動經濟增長,但經濟卻持續下滑,無濟於事。也就是說,今天的這種新增信貸下滑是被動的!被動的原因就是匯率壓力制約了央行的放水行為、經濟潛力耗盡之後財政獨木難支,和2008、2011完全不同,如果畫虎,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所以,今天我們看到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情形。央行放水之後,無法進入實體經濟,就只能進入資產價格領域狂炒一番。也所以,你可以看到,商業銀行在得到央行的資金之後,大部分投入個貸領域。「個貸(主要是房貸)增速是近幾年來前所未有的。」中信銀行高管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坦言,數據顯示,中信銀行的住房按揭貸增速為29.4%。據五大國有銀行的中報顯示,6月末房貸餘額合計高達8.72萬億元。其中,建行仍是房貸餘額最多的銀行,截至6月末,建行房貸餘額為3.21萬億元。央行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全國房貸新增2.36萬億元,同比多增1.25萬億元。在1-7月份新增信貸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個貸的突飛猛進,意味著其它貸款的新增數量在大幅度萎縮!(上半年萎縮的幅度大約就是1萬億左右)

未來,央行怎麼做?

其一,央行可以選擇繼續大規模放水,但就必須忍受匯率跌跌不休的後果,在人民幣貿易加權已經高估的情況下,就是在加速醞釀跳貶的到來。加速貶值必定帶來貶值推動的通脹,早日逼迫自己進入加息週期。而加息週期的到來對於如今的經濟和資產價格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深度蕭條不可避免。

其二,央行可以選擇不放水,在商業銀行1-7月新增貸款已經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不放水的結果就是新增信貸負增長不斷持續,直接將經濟送入深度蕭條,這會帶來財政收入的萎縮和資產價格的跳水。

其三,央行不斷放水就可以讓資產價格在加息週期到來之前不斷上漲嗎?一樣做不到。我們知道,房地產是不創造財富的,不過是這個國家的個人和地產商、財政左兜倒右兜的遊戲,換句話說,就是將居民存款導入地產商和財政的口袋。居民的存款從何而來?當然主要是從其他產業的工薪等收入中來。房地產繁榮不斷持續,其它產業受到的擠壓就會越嚴峻,破產企業就會不斷增加,失業降薪就會不斷加劇。換句話說,工薪收入等會隨著其他產業的新增貸款不斷下滑而下降,最終帶來本外幣存款增速的下滑。此時,央行為了維護資產價格的遊戲就只能不斷地放大槓桿,減少遊戲的本金。可是,放大槓桿,意味著購房人每月的負擔加劇,就會減少消費支出。為何前面幾篇文章都在探討消費的內容,原因也就在此,目的是為了觀察現在的市場走到了哪個階段。當居民開始減少消費的時候,未來就會出現:第一,可支付用於首付的本金開始下滑,還貸的能力下降;第二,有些人純粹是投機(根本承擔不起長期的房貸本息),當市場開始出現不妙的苗頭之後,就會恐慌出逃。現在就處於恐慌出逃的伊始階段,7月,深圳房價下跌超過8%,就是恐慌開始顯露苗頭。也所以,需要在各地立即製造地王,上海取消土地拍賣也無非是製造新供房屋枯竭的預期,昨日又有開炒北京的報導,這種報導都是在安撫那些開始恐慌的行為,希望用這些手段延緩恐慌的蔓延。

所以,央行不斷放水,並不能將資產價格持續推動到加息週期到來以前,原因在於,居民用於支付首付、還貸、消費的存款枯竭。數字就會體現在新增本外幣存款的增速上。當本外幣存款增速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後,制約新增信貸、制約交付首付和支付貸款本息的能力。

現在,房地產市場的槓桿率越高,意味著未來的恐慌越嚴重,所以,央行等制定了「七部委聯手封殺「首付貸」已被確認為違法違規金融產品」這項政策,事實上,說明央行也處在恐懼狀態,或者說,一手通過地王等安撫市場,一手開始撤槓桿。

其四,今天,央行越放水推動資產價格,實體經濟越艱難,意味著人們可用於支付消費和支付房貸首付的能力越低,最終會帶來惡果。隨著四大行、三桶油等巨無霸企業裁員減薪和大量的私企不斷破產,失業和減薪所帶來的恐懼就會不斷蔓延,人們就會開始恐懼未來,開始存現金以給未來的生活以保證。現在很多企業開始儲存現金(有很多報導),當這種儲存現金的趨勢開始蔓延到百姓的時候,是什麼場景?第一部是除了生存必須的消費之外,其他消費沒有了,這已經在經濟數據上反應了出來,第二步就是買房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了,突變就會發生。

以前幾次房地產行業的變化都是比較緩慢的,但我認為這次的變化將是突變,與以前有根本的差別。今天,房屋已經成為很多國人的信仰,當突變發生之後,信仰的「豐碑」倒塌了,也只有如此,才能讓國人的「豐碑」倒塌。

7月M2增長率下滑至10.2%;7月本外幣存款下滑至9.5%並出現1-7月新增貸款環比1.79%的負增長;1-6月新增貸款中,個貸高速增長而其他新增貸款增速大幅下滑;7月深圳市場下跌之後,莫名勢力開始在各地製造地王並在上海北京製造的恐慌局勢,都說明某些人自己開始恐慌;深圳市場7月的大幅下跌本身就意味著房屋持有者開始出現恐慌情緒,等等,都意味著宣泄週期即將到來。

萬物終有根源,放水推動資產價格保財政,這是任何人都可以想到的招數。但是,實體經濟被犧牲之後,失業減薪不斷蔓延,首付和還貸的本息從何而來?本外幣存款增速下滑、實業新增信貸增速的萎縮和個貸的高速增長之間的矛盾所決定的坎是央行也邁不過去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岳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