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聯想集團正式剝離房地產業務(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9月22日訊】9月19日,柳傳志選擇了和房地產分手。
這一天,聯想控股和融創中國的股東們獲知,聯想將其旗下的房地產業務賣給融創中國,總價格接近138億元。
根據新聞報導,我們知道了以下基本事實:
1、聯想控股旗下的房地產平臺叫「融科智地」,此次融創收購了融科智地下屬41家公司的股權、債券,涉及到42個項目。這些房地產項目位於北京、天津、重慶、杭州等16個城市,建築面積1800萬平方米,未售面積730萬平方米。此次交易完成後,聯想徹底退出了房地產領域。
2、聯想控股在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大約為2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36%。其中房地產板塊貢獻利潤3.65億元,較2015年上半年的14.48億元減少了10.83億元,降幅75%。
3、中科智地一度有單獨在A股上市的計畫。去年11月,聯想曾大規模撤換過融科智地的管理層。今年2月融科智地房地產曾計畫向中國證監會申請25億元人民幣的公司債券,及面50億元人民幣的私募債券。
4、房地產一度是聯想六大戰略板塊之一,這六大板塊是:IT、金融服務、現代服務、農業與食品、房地產、化工與能源材料。
好了,問題再清楚不過了:聯想因為IT而起家,後來獲得了很多地方政府提供的廉價土地,從修建自用的廠房、辦公樓起步,誤打誤撞進入了房地產行業。
聯想控股轉讓房地產之前的核心業務(網路圖片)
在房地產最風光的年代,聯想一度把房地產業務列入了支柱行業,也掙過一些快錢。但整體而言,聯想缺乏房地產基因。換句話說,搞技術的人,不太懂得怎樣跟地方政府的官員廝混。所以,聯想的房地產業務一直不能突破「規模魔咒」。
如今的房地產進入下半場,市場呈現如下特徵:
第一,能賺錢的城市越來越少,未來值得繼續拿地開發的城市也就是40到50個。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沒有規模支撐,弄不好很容易虧錢。
第二,中心城市的項目,將越來越帶有「啃骨頭」性質,也就是所謂的城市更新、舊城改造。這些項目要求開發商跟地方政府更緊密地合作,聯想這種技術系出身的開發商,肯定玩不轉。
第三,開發商正從春秋時代邁入戰國時代。春秋八百諸侯,戰國只有七雄。這是一個寡頭時代,一個規模致勝的時代。央企房地產公司在合併,恆大、萬科這種巨頭在牽手。2016年以後,你每年沒有1000億的銷售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開發商。
而聯想本身的核心業務,也遭遇了重大挑戰,用柳傳志的話說聯想正遭遇「第四道坎」:由於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聯想PC業務被壓縮,手機、伺服器等新業務尚未形成氣候。
今年5月,聯想集團(聯想控股旗下IT業務)公布2015年業績之後,有媒體做出了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聯想巨虧8.4億,華為年賺369億!
可見,放棄房地產業務是聯想整體戰略轉型的一部分。房地產之所以最先從六大板塊裡被剔除出來,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聯想沒有房地產基因,不適合幹這個;二是這個行業有明顯的見頂跡象,連萬達都在逐步淡出了,聯想又有什麼可以留戀的呢?
在聯想把房地產業務賣給融創的背後,還有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故事,也就是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和融創董事長孫宏斌的愛恨情仇。
孫宏斌是聯想早期的骨幹,因為財務問題一度被聯想送進監獄。後來孫宏斌贏得了柳傳志的諒解和信任,又在他的幫助下提前出獄,柳傳志還提供資金幫助孫宏斌創業。孫宏斌歷盡挫折之後,終於成為排名前十的開發商。在聯想放棄房地產業務的時候,孫充當了接盤人的角色。
有人說,孫宏斌終於在今天一雪前恥。可筆者恰恰認為,孫宏斌在今天回報了柳傳志的恩情,成就了企業界的一段佳話。
聯想淡出房地產業務,帶有極強的象徵意義:雖然眼下一些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仍然如烈火烹油一般,但中國房地產的盛宴已是「夕陽無限好」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