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神話的「網際網路+」還能堅挺多久(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9月29日訊】這兩年,網際網路+已經在最高層的直接影響下,變成了各行各業爭相吹捧的新經濟模式,也是各領域相關企業想盡辦法、窮盡手段,模仿、借鑒、抄襲中最熱門的工具,依靠「網際網路+」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成了各行業、各領域、各企業心中頂禮膜拜的靈丹妙藥。
俗話說,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網際網路+通過這幾年的實踐和探索,究竟對各行各業起到了什麼作用,恐怕沒有幾個專家敢站出來說句公道話。畢竟,中國九成以上的企業依然是干實體、走傳統的商業道路,讓他們盲目的採信「網際網路+」這種所謂新經濟形態是不是符合企業長遠發展、轉型升級。
首先,佔據最大資源、最大市場的傳統國企,他們雖然擁有絕對的資金優勢、人才優勢、背景優勢,但這些企業的管理層絕大部分都是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別看這些國企幹部個個都是博士、碩士,但又有幾個董事長、總經理懂網際網路,恐怕連使用電腦這麼簡單的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困難,更別說採用「網際網路+」來幫助國企轉型。國企的壟斷病、霸道病、獨裁病積重難返,連深化改革這樣的舉措都推進困難,還讓他們玩「網際網路+」難道不是笑話。
其次,只有最小市場、可憐資源的傳統民企,儘管他們這幾十年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難以統計的奉獻,可是他們的資金實力、人才實力都難以抗衡國企,在面臨經濟轉型的時期,讓他們採信「網際網路+」的新經濟神話無非是增加企業負擔,讓他們雪上加霜。
通過觀察發現,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這幾年都在搞「網際網路+」,在一些所謂的專家忽悠慫恿之下,不是自己建設開發電商平臺,就是依附淘寶、京東等網際網路商業平臺開旗艦店做網路銷售。讓一些原本就經營困難、實力薄弱的傳統實業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中生不如死,甚至無力回天。包括一些上市企業,動輒投入數千萬建設這樣或者是那樣的網際網路渠道,最後基本上都是顆粒無收,不僅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甚至影響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再者,以扶持中小微企業為藉口,利用「網際網路+」這種所謂新經濟形態大搞網際網路金融,出現一批打著眾籌、眾幫、眾扶、眾創為旗號的「網際網路+金融」,如P2P網路借貸、眾籌模式的網路投資、挖財類的手機理財APP、第三方支付平臺等五花八門的平臺。可是,從這幾年新聞的報導中不難發現,這些所謂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其實就是高利貸的變種,跑路的、跳樓的、騙錢的各種醜聞不一而足,對干實體的企業、和參與投資的個人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迄今為止,管理當局也未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統和監管措施,任由其摸著石頭過河非常之危險。
搞「網際網路+」名義上是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其實,已經從各個層面對傳統企業造成了負擔,無論是從資金壓力、人才壓力,還是從產業升級、模式更新等方面,讓企業基本上處於無所適從的狀態。特別是讓那些原本就壓力大、資金缺、資源少、人才難的民企更是茫然失措,不學「網際網路+」就跟不上形勢、就不懂新經濟,學「網際網路+」不但沒有增加業績,反而加重了企業的各項成本,這也危機。
很多人以為開闢了電商平臺,或者進行了網路營銷就等於實現了網際網路+,這是一種比較危險的認識,也是造成失敗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此類公司多屬行業龍頭,體量大而經營模式成熟,轉型難度較大。網際網路+需要做脫胎換骨式的體制改造,倘若企業僅僅把電商當成一個新生業務渠道,或者把網際網路業務當成一個新業務模塊而非戰略方向,則難免跟自身線下渠道惡性競爭,產生左右手互博現象,導致內部資源耗損巨大,難以讓新業務渡過有投入無產出的成長期。
究其根本,我國網際網路核心技術遠不如美國,工業製造能力又不如德國,現階段把「網際網路+」當成口號喊喊無所謂,當要想帶動傳統工業、傳統農業和其它領域的發展,還只是屬於「夢」的階段。中國之所以會出現「網際網路+」這個神話,是由於馬化騰、馬雲等網際網路企業大佬輸出的營銷理念,為他們企業未來的發展製造神話。
一個以「連接一切」,實現資源共享,一個是以雲計算猶如水和電一樣,是未來人類的必需品。正如有人說,國內有些傳統公司試水網際網路+,往往將中國13億人口當成自己的潛在市場,實際上,這是個陷阱。因為網際網路已經把中國社會分為有網和無網兩個世界,全國網際網路普及率47.9%,意味著還有約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游離於網際網路世界之外。
誠然,「網際網路+」看起來是個好東西,也是製造神話的最佳武器,但是對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究竟有多大的幫助,不得不令人深思,它能夠堅挺多久,值得思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