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10月31日訊】日前網路熱傳一篇文章,作者名字不詳。文章作者表示,出了國後慢慢發現,在國外的生活比在國內的輕鬆,即便如此,我們海外華人依然比一些老美,老墨過的累很多,究其原因是中國人改變不了愛面子的虛榮心。
文章稱,很多老一代的移民生活圈子從未超出過唐人街,即使來美國多年,生活習慣依然和國內差不多,多年前國內物資貧乏和審美粗鄙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永久的時代烙印。
文章舉例,舊金山的古董商人王先生身家數千萬,在舊金山買了好幾套房子,但他依然捨不得花錢提升生活品質,別墅裡面佈置得如同貧民窟,更捨不得請鐘點工收拾花園,索性拉來石子把草坪都蓋上。
除了會見重要的客人,王先生會換上西裝開著奔馳赴宴外,平時總是把一件灰線衣扎進GUCCI腰帶,露出POLO衫的領子。
王先生的一位朋友是臺灣商人,嘲笑他說賺了那麼多錢卻不知道怎麼花,活的還像大陸人六十年代模樣。倆人是生意夥伴,一同回國時又互相吹捧,以美國富商華僑身份在國內做生意,回美國後又一同向朋友們炫耀在國內的見聞。
這些經過艱難打拼在美國生存下來的老華人看不慣年輕人炫富,富二代開豪車吃大餐買名牌在他們看來就是敗家,毀了中國人節儉的美德。
但他們又不得不給這些年輕人面子,在美國經濟不景氣時,越來越多的華人依賴國內市場開展業務,這些「二代們」可能就是自己的金主。
為什麼中國人會活得這麼累?
面子即虛榮心,虛榮人人有,只是中國人虛榮心相比歐美比較重罷了。中國人愛面子自古就有,這是由歷史、思想、教育等多方面導致的。很難具體說它具體是怎麼形成的,每個人都有好面子的心理,只不過在中國這種現象比其他地方表現的更為明顯罷了。
有些人甚至因為面子而拒絕承認錯誤,即使他心理清楚,但是卻無法在人們面前坦誠。可以說這是中國人無聊的虛榮心作祟,但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這樣的:上學時會被父母拿去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工作後會不自覺的拿其他人跟自己比較,以後有了孩子也會不自覺的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的比較,然後形成循環。
很多外國人都不理解為什麼中國人會如此好面子,重攀比,他們卻看到了這裡面的商機,這就是為什麼在還有那麼多窮人的中國,會是世界奢侈品消費最多的國家。
中國人過於重視面子,顯然是社會心理的需求,是在意「對方如何看自己」。所以通過炫耀比其他人強,來滿足自己的面子。
用有錢來肯定自己,於是中國遊客極大地推動著各國的奢侈品消費市場。
在國內,沒房沒車彷彿是多麼丟人的事,但是國外多的是的有錢人住著簡樸的房子、開著二手車。中國人平白給自己在經濟上增加這麼大壓力,能不累嗎?
中國留學生(以及他們的父母)相比美國人,有嚴重的常春籐情結。跟鄰居說起孩子留學的學校時,父母最期待的反應是一說出校名,鄰居就懂了。
如果不太出名,那就百度一下它的綜排;如果綜排也一般,就看專排;如果專排也一般,那就說有多少諾獎、普利策獎獲得者……。彷彿上了知名院校,就是社會精英。
在國外人與人之間直呼其名很常見,包括上下級之間,或者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然而在國內的不少企業,互相的稱謂還是要加上某經理、某總等頭銜。在激勵方面,當無法漲薪時,給予員工頭銜或者職級的晉升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激勵手段,因為多少讓員工感受到了被公司認可。
而美國人,誰在意你是啥職位,干自己的活,過自己簡單的小日子。
「面子」如同衣物首飾,適當、得體即可,太多裝飾不僅累贅,還沒有多少實際價值。把自己打扮得優雅、自然、得體,是你給予對方的禮貌和尊重。但打扮得過於奢華、超出場合需要、以至於矯揉做作的程度,對自己是一種麻煩,也會招別人厭煩。
鄰里街坊問你孩子上什麼大學也好,你多年的同學問你現在掙多少錢也好,你完全可以不用理會。如果真的需要依靠炫耀孩子的學校、每個月的工資,才能感覺到哪怕一絲開心,或者信心,那說明你內心真的是太空虛了,太缺少力量了。
這種愛面子的氛圍,也說明瞭國人在價值判斷上的偷懶的心理。塑造內在價值多那麼地難,難到在現在這樣一個追求效率的社會,只想通過自己的名校光環或者身份背景來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
其實,對於「面子」,明智的做法是適度裝點自己,以對別人表示尊重就好。如果說取悅別人對自己有好處,那做一點也罷。
為了取悅別人,費盡心思,打腫臉充胖子,自己卻沒撈著什麼好處,這樣的行為是很愚蠢的,完全沒有必要。
保護好面子,只是勉強應付了當下,如果內心裡面是大片的空洞和腐朽,早晚也都要崩塌。
如果整個社會都浮於表象,不去深入地識別良莠,驗證真偽,盲目追求名牌、名校、頭銜,那麼好的東西混在糟粕裡面,無法被發現,真正的價值會離人們越來越遙遠。
責任編輯: 張海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