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武聖關羽的墓地為什麼被稱「關林」?(圖)

 2017-03-26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武聖關羽的墓地為什麼被稱「關林」?
宋代追封關羽為「義勇武安王」,所以埋葬關羽身體的湖北當陽墓被稱為「關陵」。(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古代社會,埋葬人的墳墓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不但墓地的大小不同,其名稱也有區別。根據死者生前的社會地位,共分為五個等級。從高到低分別稱為:陵、林、塚、墓、墳。

在中國古代,只有「皇陵」一說,「陵」乃皇家專用,是埋葬帝王的墳墓。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逾矩。古代帝王多提倡「厚葬以明孝」,死後都有肅穆莊重的陵墓,甚至還有地下宮殿。許多帝王的陵墓集中反映了當時的設計思想和建築水準。帝王陵的所在地往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如著名的黃帝陵、禹陵、秦始皇陵、漢茂陵、唐昭陵和乾陵、宋陵、明孝陵、十三陵、清三陵和東西陵等等。

宋代追封關羽為「義勇武安王」,所以埋葬關羽身體的湖北當陽墓被稱為「關陵」。

民國以後,陵為帝王專用的規制被打破。國人懷念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稱他在南京的墓地為「中山陵」。各地埋葬革命先烈的地方,均稱之為「陵」園。

帝王為陵,王侯將相為塚。關羽和孔子都屬於王侯將相一類,本應為塚,但歷代帝王為表示自己遵從文武義之道(孔子為文聖,代表教育,而關羽為武聖,代表勇武和忠義),人為的把二人提高,覺得把二人與一般王侯將相並立,有損聖人之名。但陵又屬於帝王專屬,二人難以進陵,故而取一字諧音為「林」。由此來說,只有埋葬「聖人」的墳墓才堪稱為「林」。

在中國歷史上只有兩位:一位是人們熟知的儒家創始人「至聖」孔子。其子孫世代承襲「公」爵,最後一任爵位一直承襲到民國末年(末代公去到了台灣),所以他的墓地被稱為「孔林」。另一位是被尊為「武聖人」的三國名將關羽。他在中國民間的地位和孔子不相上下。所以,建於關羽故里山西運城的墓地和埋葬關羽首級的洛陽墓地均被稱為「關林」。

後來,介於皇帝王公和諸侯之間的一類人的墓也稱為「林」。如嵩山少林寺的高僧圓寂後葬於寺西,他們的墓地被稱為「塔林」;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袁世凱死後,主政者將其墓地效仿「孔林」、「關林」而謂之「袁林」;東北王、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北洋政府最後一位統治者張作霖的墓地「元帥林」。但都不是正規的聖人之「林」了。

埋葬公孫王爺(由皇帝分封的王、侯、皇親國戚等)的墳墓稱為「塚」。如:××衣冠塚,陝西關中一帶的古塚、荒塚等。

墓、墳

均為埋葬逝世之人的地方。埋葬一般士大夫(封建社會的官員)的墳墓稱為「墓」。有直呼其名姓者,也有稱其官銜者。如岳飛墓、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之)墓等等;埋葬平民百姓的墓稱為「墳」,多以土堆成型,老百姓稱其為「墳疙瘩」。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