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北京的霧霾。(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4月11日訊】昨天去醫院做了一次心電圖,女醫生把我領到一個小屋裡,指著一張單人皮床讓我躺下:擼起袖子......還好沒有加油干,我突然有種進了路邊大保健店的感覺,這大概是霧霾太重,我吸毒致幻了,就像很多人霧霾吸多了把自己幻想成了綠蘿,總想承擔起清理霧霾的重任。事實上,你只是一盆廉價的綠蘿,承擔不起昂貴的治霾使命。霧霾既不是你家門口那層薄薄的雪,也不是他人瓦上淡淡的霜,它是一個沈重的公共問題,是一場巨大的公共危機,它不是你拿把掃帚學學雷鋒獻獻愛心就能打掃乾淨的,而是需要強大的政府行政資源介入才有可能解決,這不是政府在獻愛心,這就是它的責任。
對於個體而言,你相信「治理霧霾,人人有責」,你喜歡「治理霧霾,從我做起」。這是你的自由誰也攔不住你,但你別把它當成真理強加於人,別指責別人不跟你一起「行動」。因為你們所相信和喜歡的,既不會使問題得到解決,又模糊了責任主體,還使自己看上去很傻,關鍵是霧霾依然治理不好,我們還要跟著一起遭殃。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國的活。在以個人英雄主義為主題的歐美大片裡,一個俠往往就能解決社會危機,拯救全人類,比如蝙蝠俠、鋼鐵俠、蜘蛛俠、閃電俠什麼的,你是不是這種片子看多了?面對現實中的霧霾,真把自己當成綠蘿俠了。
朋友圈裡有不少人在轉《霧霾下,我為什麼沒搬回美國》這篇文章,為什麼沒搬回美國呢?看完後我得出了答案,因為作者腦殘唄,而且是個挺真誠的腦殘。作者像福爾摩斯一樣抽絲剝繭,極力讓我們相信眼前的霧霾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原因一定不是我們普通人看到的那麼簡單,一定有其深層次的原因,比如,作者說「我們一邊抱怨霧霾,一邊不停的買買買。」然後重點來了「這兩件事情之間看似並沒有什麼聯繫,但事實恐怕遠非如此。」作者又說「大家的吐槽多是針對在這些過程中,政府的監管不力、不依法辦事,或者是企業的良知喪失,罔顧其他人的安危,只顧著賺錢。」然後重點又來了「但我總覺得這些事情背後,並不是如此簡單的因果關係。」作者究竟是在《環球時報》工作過,還是在央視的《走進科學》欄目裡上過班?看似深沉的發問,卻基本都是胡攪蠻纏,簡明的問題非要套上高深的外衣,連《環球時報》都不敢說霧霾跟個體的消費有關,按照作者的邏輯,人類活著就是罪惡,是不是要把他們全部關進集中營實行供給制?
作者的邏輯跟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類型是一樣的,都很粗放,關於霧霾,他的邏輯是這樣的:為了不讓你餓死,所以建了工廠生產物資,後來你的慾望越來越強烈,所以資源消耗的越來越多,也就有了霧霾,所以你要控制自己的慾望。其實作者可以說的更直白一點,霧霾的根源很明顯在於我們活著,如果我們都死了,一切社會問題都不會存在了,這屆政府問題這麼多,是因為這屆人民問題多,這屆人民沒有了,這屆政府也不會有問題了。這個思路簡單來講就是,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那麼問題就解決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只要人人少開一天車……」「只要人人從我做起……」,這些口號雖然在形式上不同,但本質上都中了同一碗雞湯的毒:「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可我真的挺光明的。這些話不僅僅是模糊了責任的主體,還錯誤的把責任推到每一個個體身上,更重要的是它給出的解決方案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完全不可行,它荒誕的就如,十三億中國人,只要人人給我一塊錢,我就能變成億萬富豪。
說句心裏話,寫到這我真不想再說這個作者腦殘了,我想直接喊他傻瓜,「尤其是對那些生存在社會底層的人來說,如果讓他在霧霾和有飯吃之間選擇,他一定會選擇有飯吃。企業的良知恐怕也要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先不說選擇有飯吃有什麼問題,他給出的這兩個選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你死我活只能選擇其一的關係,治理霧霾跟吃飯之間不可以並存?治理霧霾就要餓死人?這還是不想著解決問題老想著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思路。他的傻瓜之處還在於要求企業講良知,企業遵守相應的商業法規和納稅政策就行了,講良知幹嘛?而且對於企業而言,什麼是良知?遵守商業規則正常納稅是不是?企業不遵守規則,相關部門放任不管,這就是執法部門的責任,把它歸結於企業的良知問題,依然是模糊了責任主體。
作者說「可如果我們是決策者,會如何選擇?我們會為了拯救大家的身體健康就放棄經濟發展,犧牲國家的利益而任由美國對我們進行打擊嗎?」這是受迫害妄想症犯了吧。依然還是老問題,拯救大家的身體健康怎麼就是放棄經濟發展了?這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假如真要二選一,那選擇大家的身體健康又有什麼問題?作者也要搞清楚,對於政府而言,這不是什麼「拯救」而是義務。《洛杉磯霧霾啟示錄》的作者雅各布斯曾講「那麼治療數以千計罹患癌症的患者的代價呢?照顧下半輩子被慢性病纏上的病人又要多少成本?治理霧霾、防患未然要比為公眾健康受損買單便宜得多。為環保付出金錢,獲得的是更好的公眾健康。人們不再需要巨額的醫療資源,人們的工作能力也更強。這些對於經濟增長好處更加長遠」。作者不是不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他是太明白另外一個道理:在這裡,人的成本恰恰是最低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即便多年以後有數量龐大的人因眼前的霧霾而病重,那麼治療成本也是個體自己承擔。
作者說「我當時在環保系統的大部分同事,尤其是年輕一代,都是有理想有擔當的,每天的工作也很辛苦,但體制的種種限制導致效率不高,可大家仍然在努力。比起社會上大肆抱怨指責的人,他們的行動更值得被尊重。」真的是很不要臉,你的同事們在環保部門工作,拿著納稅人的錢,活沒干好,但就因為你們很有理想很有擔當很辛苦很努力,我們不但不能抱怨還得尊重?還有講理的地方嗎?在其位謀其政,為什麼要設立環保部門,為什麼要花錢養著環保人員,不就是讓你們解決環保問題嗎?也沒讓你們明天就給解決好了,大家都同呼吸共命運這麼久了,但你們三天兩頭的耍無賴,硬說自己很努力幹得很好了,硬把霧霾的責任說成納稅人愛吃燒烤火鍋,你們的良知呢?當然,跟企業要講監督而不能講良知,對政府部門也同樣如此,就像張雪忠老師說的那樣,「一個真正有公民意識的人,並不會動輒進行自虐式的自我歸責,並試圖避開政府去嘗試各種於事無補的私人化努力,而是要對政府進行嚴正的質詢和問責。」
總有人說,你們整天指責政府,真讓你們去做,你們也不知道怎麼做,張雪忠老師順便也把這個問題回答了,史稱雪忠送炭,他說:假如我是執政者,我將大致採取如下措施來治理霧霾問題:1、責成環保部門嚴格執行現有的與空氣質量保障有關的立法,尊重和保障媒體的報導自由,鼓勵公民對環境執法行為進行有效監督。2、成立獨立的、專業的調查委員會,詳細調查霧霾的成因與來源,並以調查報告為基礎,提請國會制定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同時給予不同類型的企業長短不同的過渡調整期。3、針對主要污染源進行分類的、更深入的調查,在工業、能源、交通、居住等領域,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減少大氣顆粒物的排放。4、保障各地的自治權力,允許各地採取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5、鼓勵和資助社會力量,對大氣污染防治進行宣傳、調研和治理。當然,政治反對力量和全體公民的監督、批評,是上述措施能夠取得成效的制度基礎。其實雪忠老師講的方式方法並不難想,難點在於最後那句話。
很多人都喜歡把公共問題私人化、抒情化和泛道德化,這當然有認知層面的因素,但在我看來主要因素是,總把該政府做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總把自己的事,不當回事,歸根到底,其實是不想惹事。像一個傻瓜一樣活著,卻說自己在改變社會,像一個膽小鬼一樣活著,卻說很愛自己的家人。哦,我一不小心又逼你們勇敢了。對於這類現象,莫之許老師這樣說,「公共問題私人化,是公共參與堵塞的後果。在極權體制下,民眾被剝奪了幾乎所有的公共權利,缺乏有效的公共參與渠道,甚至,只要嘗試介入公共事務,還會遭遇到維穩,甚至是專政打擊,然而,民眾又不可能脫離公共事務而獨活,公共問題的出現,個體依舊需要作出應對,長期處於這種參與不能,而認知上和心理上又需要處理應對的困境之下,造就了這種迴避實質參與的替代方法。」
經濟發展總是要帶來環境污染,這話沒錯,但不是要帶來這麼嚴重的污染,總拿經濟發展為眼下的大霧霾開脫,就像拿繁衍後代為強姦行為開脫一樣荒謬。道理雖然很簡單,但生活卻很複雜,看,綠蘿俠們又上路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夏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