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0日清場前夕,金鐘佔領區傍晚恢復雨傘運動初期人頭湧湧的景象。(圖片來源:Pasu Au Yeung/維基百科)
【看中國2017年6月30日訊】當年鄧小平和撒切爾夫人商討97後香港前途問題時,鄧小平擔心港人出現移民潮,因此同意以「高度自治,港人治港,50年不變」的政策來治理香港。現在,50年不到一半,一國兩制已經變成「京人治港」。
連續重大事件
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大規模血腥鎮壓的事實,強烈衝擊了將被「回歸」的香港人,高達100多萬人走上街頭,讓中共大為驚動。
2003年,港人發起反對《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七一遊行,此立法明顯針對香港市民的民主活動與組織,限制港人自由民主權利,企圖實施「香港中國化」。60萬人參加抗議,中南海又再次被強烈震動。
2012年,把中共愛國教育的「國民教育」強加於中小學校課程,灌輸其「愛黨愛國」,黨國不分給香港下一代,遭到港民強烈的抨擊與反對,近10萬香港人不分男女老幼,走上街頭抗議示威。
2013年元旦,13萬香港人走上街頭,要求甫當選的梁振英下臺。
2014年8月31日,普選辦法公布,其結果並非港民預期的直接普選,而是選委會先選出北京認可的候選人,再由選民投票,此舉引爆了「雨傘運動」,是香港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活動。
港人的堅韌
1997後,面對政府制度越緊縮,公民權利漸剝削,為何打壓越大,香港人反抗越大?
眾所皆知,老一輩的香港居民,大多經歷戰亂迫害,從大陸逃難過來,許多當時身無分文,憑著堅毅和努力,在彈丸之地生存下來,對得之不易的自由,不容輕易被奪取,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下一代正承繼著。港民知道,共產黨本質不可信,朝令夕可改,一國兩制只是權宜之計,可在其政權的玩弄下,慢慢變調。
100多年來,香港是一直是中國領土內,唯一能守住的民主陣地和堡壘。然而,北京又最忌諱集會遊行,參加遊行的人數,就是國際社會對北京管轄香港成果的指標。終於729反洗腦抗議,逼使港府撤回「國民教育」這一課程;七一大遊行終使港府擱置23條立法;轟動國際的「雨傘運動」也登上時代雜誌封面,引起全球關注,港府。
經濟困境生活不易
然而,港人除了需要爭取民主法治,還得面對生活壓力。由於社會貧富不均惡化,中資湧入香港房市、推高房價,年輕人承擔不起住屋開支,加上青壯年的薪資不成長、低薪情況蔓延,大眾普遍對香港生活不滿。
6月21日,美世諮詢公司公布年度《全球生活成本指數調查》排行榜,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貴的外派城市。港人如何在夾縫中生存?
看中國財經專家Peter博士指出:事實上,「一國兩制」是維繫內地與香港關係的基礎。隨著內地經濟上的發展,對香港政治,經濟上的不斷滲透,香港人的話語權越來越少。港人從主人越發變成了「僕人」,香港成為了被利用的融資地,是中資企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融資市場。
香港的未來
Peter博士分析,「金融穩,經濟穩,從而政治穩定。政治經濟無法割裂開來。香港在金融方面的地位,在10年乃至20年無可取代。以前有種說法,就是上海在20年之內超過香港,甚至取代香港!現在這種聲音幾乎消失了,就是因為:在開放程度上,法律法規,人才,金融自由度等諸多方面,上海在現有體制下(共產體制),不可能取代香港。」
「雖然港人在夾縫中求生存,但是本人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人民幣走向全球,非但沒有可能,反而越來越多困難,內地政府非常清楚這一點:香港是內地對外的窗口,對外的橋樑!」
儘管北京把香港視為顛覆中共政權的基地,香港人以街頭抗議方式來爭取人權,這正是民主的核心價值。香港的遊行抗議,有著促進中國本土民主化的巨大作用,如Peter博士所言:港人遊行就是給內地的壓力,保持一定的壓力,也就保持一定的權利。權利是爭取來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