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9月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在廈門進行第九次會晤。(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9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9月3日∼9月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在廈門進行第九次會晤。此前在5月,中國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表明「一帶一路」從規劃逐漸進入到實施的階段。對比可以發現,金磚國家成立至今,國際質疑聲音越來越大,「一帶一路」與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也有不少重疊之處。
本次峰會是在2011年三亞峰會之後,中國第二次承辦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此前8月召開的金磚機制經貿部長會議已經為此次會晤奠定了基礎。在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做了主旨演講。
自2009年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四國在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首次舉行正式會晤以來,金磚國家峰會已經舉行八次。由於今年的第九次峰會定調為「金磚機制下一個十年走向」,所以受到各界格外關注。
9月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宣言發布。宣言主要內容為:開放的金融體系對可持續增長和發展非常重要,將管理過度跨境資本流動與波動帶來的風險;維護以世貿組織為代表、以規則為基礎、開放和包容的多邊貿易體制,重申確保全面實施和執行現有世貿組織規則,進一步加強世貿組織作用;重申努力建立公平、現代化的全球稅收體系,推進稅收信息交換,加強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
該宣言最後表明,南非將於2018年舉辦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
不過,金磚國家合作機製成立至今,國際上對其的討論和質疑從未停止過。尤其近年來,「金磚失色論」屢屢被提及,源於金磚五國的經濟都未呈現出良好的狀態。
「機制無效論」也喧囂塵上,巴西學者梅阿拉.富利和亞得利阿納.阿布得納認為,金磚國家無憲章和組織機制,無總部也無常設秘書處,甚至缺乏開展各種活動所需的固定資金,而這一切正是任何一個機構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條件。
印度學者梅墨裡.杜班和蘇雷希.辛格則指出,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和其它重要會議提出了許多看似宏大的目標。但是由於缺乏機制化,金磚五國無法對落實這些重要文件的成效進行跟蹤和監督。
並且,有關「金磚國家機制」與「一帶一路」關係也被熱議。「金磚國家」與「一帶一路」是否存在一種概念上的重複?因金磚國家的經濟疲態盡顯,而且合作機制和「一帶一路」有不少重疊之處,另外俄羅斯、印度這兩個經濟體量較大的金磚國家已經在「一帶一路」的沿線中,因此有學者認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已到了「退休」的時刻。
金磚國家
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首次提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來自這四個國家的英文國名開頭字母所組成的詞BRIC,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其發音類似英文的「磚塊」(brick)一詞的發音。2003年,奧尼爾在一份題為《與「金磚四國」一起夢想》的研究報告中預測,到2050年,世界經濟格局將重新洗牌,「金磚四國」將超越包括英國、法國、義大利、冰島、德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高盛這份報告出臺後,金磚四國受到世界廣泛關注,這一概念由此風靡全球。2010年12月23日,中國與俄羅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South africa)作為正式成員加入該合作機制,合稱金磚五國。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的概念,最早由中國在2013年提出,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此後,這一規模宏大的計畫成為中國的政經和外交的重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