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忠厚誠實 司馬光巨著造福後人(圖)

---《談人生之悟》系列文章之三

 2017-10-26 0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
中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孟子告子下》篇有一段關於人成才的論述,即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司馬光的人生和成才過程,就是對這個古訓的最好實踐和註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人,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他的為人謙恭溫良,忠厚誠實,做官剛正不阿,做學問勤奮刻苦,為後人敬仰。他的成才與其父的啟蒙教育分不開。

司馬光少年時打缸救朋友的故事,是說他小時候聰明機智,已經家喻戶曉。我在這裡再引敘一個小故事,是司馬光他自己對人說的,他小時因說謊被其父教誨,改過後而終生不忘做一個忠厚誠實人的故事。

蔣中正先生的文學侍從秦孝儀著《進德錄》第六篇中說,司馬溫公曰:「光幼時,弄青胡桃,女兄欲脫其皮不得,女兄去,一侍女以湯脫之,女兄來問,光曰自脫也,先公適見之,呵曰:小子何得謾語。光自是不敢謾語。」又自言:「吾無過人,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溫公一生,夷險一節,得天下之望,故邵康節謂:「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將這段文言文,譯成現代白話,意思是:司馬光說,我年幼時,弄來一個青核桃,姐姐要把青皮剝下去,但是沒辦法弄,她就走開了,旁邊一個使喚丫頭看到了,她就用熱水燙,將青皮去掉了,姐姐回來問,我說是我弄去的,被我父親看到了,訓斥道,小小的年紀怎麼說謊!從此以後我明白了,再也不敢隨口誑語。司馬光還說:「我並不比別人強多少,但是我一生的作為,沒有不可對人講的。」司馬光的一生,無論平時還是危險時都一樣守節,得到人們信任。因此邵雍說:「司馬光是一個忠厚誠實的人」。

前面文言文中的邵康節,即司馬光的朋友邵雍,他是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預言家。據民間傳說,司馬光不僅對人講這段故事,而且還將這事記在紙上,策勵自己做個誠實的人,邵雍的兒子邵伯溫就親眼見過這張紙。

人生在世,幼年的啟蒙教育對於一個人成才非常重要。所以宋朝時王應麟就把教子寫入《三字經》,即:「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司馬光的父親,從小就對他嚴格要求,抓他的成才教育。司馬光自幼就聰明好學,他六歲開始隨父讀書,到七歲時就能背誦《左氏春秋》。其父為官,無論上任旅途還是出遊會友,都把他帶在身邊,他從12歲就開始隨父「行萬里路」。他父親自東京汴梁出發到四川廣元上任,就把他帶在身邊,叫他長見識。沿途經過洛陽,潼關,寶雞,過秦嶺到四川。

提到秦嶺,在此講一個小插曲,秦嶺在中國中部地區,是東西走向的大山脈,它和淮河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秦嶺山脈跨越甘,陝,豫三省,東面河南省境內的伏牛山就是其東支脈。秦嶺山脈西邊至甘肅省臨洮(tao)。秦嶺主峰太白山在陝西省寶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一行幾人因公出差,時間是10月初。在西安事畢後,要急於趕去四川參加下一個既定活動。飛機票,火車票未買到,於是基層單位派兩輛麵包車專程送我們。汽車從西安出發向南行,從爬終南山開始計算時間,車沿著盤山公路緩慢爬行,汽車到秦嶺山頂時,路面上已經有積雪。翻越秦嶺後又翻越大巴山,在萬源住旅館過夜,第二天清晨出發繼續翻山越嶺,到武則天故鄉四川廣元時,算計下來,汽車翻越秦嶺和大巴山兩座山脈就用了兩天時間。

書歸正傳,司馬光父子翻越的也是陝西省境內的終南山段,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們是從寶雞開始爬秦嶺。唐代詩人李白詩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指這段秦嶺。那年頭可是沒有盤山公路啊,更沒有寶成鐵路,寶成鐵路是開鑿了無數隧道,穿越秦嶺。而宋朝時的秦嶺山巒起伏,溝壑縱橫,人煙稀少,野獸出沒,荒涼無比,他們是靠騎馬或徒步翻越終年積雪的秦嶺。翻過秦嶺後,還要翻越陝西與四川交界的大巴山,米倉山才能到達四川,可想而知,旅途是多麼艱辛。隨著他父親職務調遣,到15歲時,他已經去過了河南,陝西,四川等省。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遷20歲參加會試中進士甲科,做了華州判官,從此步入官場。四年後被仁宗召入宮廷,任命同知諫院,1076年神宗繼位任御史中書,哲宗時任宰相。

司馬光對中國文化歷史最大的貢獻,是他以畢生精力,主持編纂了中國第一部巨型編年史。他編這部歷史巨著先後用了15年,經歷了四代皇帝,就是仁宗,英宗,神宗,哲宗。1065年他任龍圖閣直學士前開始編寫編年史,1066年編成《通史》八卷。得到英宗支持,神宗繼位後他繼續編寫,神宗賜書名為《資治通鑒》。後因他對王安石變法有異議,1070年他自己請求離開朝廷,第二年移居洛陽繼續編史,1085年哲宗繼位後,司馬光又回到朝廷任相。元豐七年,即1084年《資治通鑒》完成,皇帝又任命他為資殿學士。1086年他擔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資治通鑒》這部編年史,共294卷,400萬字。從時間上,自戰國初(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時期宋太祖趙匡胤滅周之前(公元959年)記錄了共1362年的史實。那年頭可是在沒有打字機,更沒有計算機啊,一切史料都靠他親自閱讀,梳理,親自按時間順序編寫,雖然皇帝支持,給他人員和必備的物質條件,但是別人只是編纂起輔助作用。

最初他為編這部巨著,自己出資在洛陽買了20畝地,建了一個「獨樂園」,藏書萬卷。後來又建了「讀書堂」,藏有精闢善本5000卷,又得到宋神宗賜書2400卷。由此可見他一生閱讀了多少書。

編寫歷史書可不是照搬別人寫的東西,要在閱讀大量史料的基礎上,鑒別是非,去偽存真,要分清主次,要用編者自己的歷史觀,在其文學修養基礎上,用最簡潔生動的語言文字,把史實書寫表達在紙上,所以我說他是用畢生的精力和知識來完成這一歷史大任的。

司馬光為官也是個清廉官,他也是和王旦,岳飛等有德之功臣一樣不納妾。他和妻子在洛陽,居住在簡陋的房子裡。正當他離開宮廷編史書,經濟最困難時妻子去世了,他沒有積蓄,只有三頃薄田,為給妻子辦喪事,只好將這薄田典出,給妻子置了棺木下葬。司馬光在他完成《資治通鑒》不久以後,就病逝了。據史書記載,當時在京城從朝廷到民間,都為他的逝去悲慟,在他去世以後,朝廷追封他為太師,溫國公,溢文公。

司馬光一生的著作非常多,內容涉及文學,歷史,哲學,醫學,經學等,現舉幾例,如歷史方面還有《通鑒舉要例》八十卷,《秸古錄》二十卷,其他如《凍水紀聞》,《司馬文正公集》等。在歷史上,他同孔子,孟子並稱儒家三聖。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