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裡有一本珍貴的藏書——《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於1818年寫成,作者卡爾•威特是一位清貧的牧師,他記述了弱智兒子在14歲以前的成長過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賽德茲說:「把一個低智兒童培養成了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這是證明《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神奇和偉大的最好例子。」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有時候會非常專制,以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這樣必然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反而使孩子對人產生怨恨;有時候會在眾人面前嘲笑、奚落孩子,這樣也必然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作者在第九章〈甚麼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中,講訴了如何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
我對兒子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
作者對兒子的教育一直是非常嚴格的,但不是強迫孩子盲從,而是注重講道理,以理服人,孩子才會樂於接受。他在教育兒子時,首先是尊重兒子,在不傷害兒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講道理。
有一天傍晚,兒子在外面摹仿古代騎士,用一根長棍子代替寶劍,假裝和強盜作戰。在兒子玩的不亦樂乎時,不慎將鄰居花園中的一束花砍倒在地,兒子「呀」的叫了一聲,看到鄰居的房門沒有人出來,就想馬上「逃跑」。這時他叫住了兒子:「卡爾,你知道你犯了個錯誤嗎?」「知道。」兒子小聲的回答。「那你應該怎麼辦呢?」「不知道。」兒子低下了頭。「兒子,聽我說。你應該立刻去敲鄰居的門,向他們道歉。」兒子辯解道:「可是,我並不是有意的。」「卡爾,你要記住,人們犯下錯誤,在很多情況下都不是有意的。但錯誤已經犯下,你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雖然鄰居沒有看見是你幹的,但他們確實受到了傷害。你應該去道歉,人不能傷害了別人就逃之夭夭。你不是在扮演騎士嗎?騎士是勇敢的人……」「爸爸,我明白了。」兒子像一個真正的騎士那樣敲開了鄰居的門。
第二天,他碰見鄰居,鄰居沒有提起花被損壞的事,只是說了一句:「威特牧師,您的兒子是個誠實的人。」他用兒子崇拜的騎士來激勵兒子,讓兒子懂得了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之間犯下的錯誤,都是應該由自己負責。
不矇蔽孩子的理性,不損壞孩子的判斷力
我們有時候會思考教育孩子最關鍵的是甚麼?其實我們都會有自己的教育目的,而且教育孩子本身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要涉及很多方面。有時候我們為了生活或者其他原因,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和思維方式,甚至採取粗暴專制的方式,這樣的做法最容易傷害到孩子的判斷力。
作者認為教育孩子最關鍵的就是不矇蔽孩子的理性,不損壞孩子的判斷力。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孩子小或者不懂事,經常會出現一些令人難堪的局面,這時如何教育孩子就是父母的責任了。遇到這種情況他不會馬上去斥責兒子,而是先向對方道歉:「我兒子是在鄉下長大的,所以才說出這樣的話來,請您不要介意。」
過後等到兒子問到他時,再說明原因:「你剛才說的那些話從道理上來講也沒有甚麼不對,而且我也是那樣認為的。但在別人面前那樣說就不好了。難道你沒有發現,當你說了那些話後,彼德先生的臉都臊的發紅了?人家只是因為喜歡你,又礙於爸爸的面子,所以才沒有作聲。但他一定很生氣,後來彼德先生之所以一直沉默不語,就是因為你說了那種話。」他在教育兒子時合情合理,對兒子的態度從來不專制,也就不會矇蔽兒子的理性,更不會傷害到兒子的判斷力。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表現後,有時候會當面斥責,有時候還會拳打腳踢,經常怪罪孩子不禮貌。其實這時父母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因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有時候從孩子身上就能夠看到父母的影子。所以如何進行合情合理的教育、不傷害孩子的教育,值得每一位父母去思考。(待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