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園丁文苑】文史常識之十七:元代立國初期的教育家許衡(圖)

 2018-04-08 08: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圖片來源:Fotolia)

我在《北京的文化軼事》文章中,曾經談到,忽必烈在燕京恭聽萬松老人的講經說道,以及在建立元朝時,尊儒教,重用漢臣,仿效漢法治理國家的事例,其中提到以劉秉忠,張文謙為謀士的事。許衡也是在元朝開國時,輔助忽必烈的漢人之一。由於他在元朝時,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作出過很多貢獻,所以我這次就講他的故事。

許衡字仲平,號魯齋,生於1209年,卒於1281年,懷慶路河內縣(今河南沁縣)人。他是元朝建國初期的一個教育家,科學家。

許衡的家,世代務農,但他幼年聰慧過人,七歲入學,私塾先生教他一些古文章節和句子。他問老師「為什麼要讀書?」老師回答:「為了考試,成就功名利祿。」他又問:「僅止於此嗎?」先生大驚,感到這孩童非同一般。稍後他的求知慾更是如飢似渴,老師講什麼,他都要刨根問底的提問「為什麼?」後來他的老師只好對他父母說:「令郎聰敏過人,我已經不能勝任,請另聘名師。」於是辭館而去。就這樣,他一連跟隨過三個老師就讀。雖然他的童年,少年時期經歷戰亂,而且他家境貧寒沒錢買書,即便如此也不輟學。

他在家耕讀時,家境貧困,遇到荒年,就吃糠咽菜,雖然這樣,他也泰然處之。遇上年景好,生活稍有寬裕時,就接濟有困難的親戚朋友。

為讀書,他可以步行到百裡之外去借書,抄書。例如有一個算命先生家中,有一部解釋《書經》的書,他便到這位先生家親手抄寫,回來仔細研讀。在戰亂中他家逃難到徂徠(cu lai)山,在那裡他得到王弼註釋的《易經》,他夜思晝誦,身體力行。

有一次在夏天逃難中,過河陽,大家非常幹渴,恰遇路邊有一棵梨樹,眾人都爭先恐後的搶著去摘梨吃,許衡卻端坐在樹下鎮定如常。有人對他說:「現在兵荒馬亂的,這樹早沒有主人了,可以摘梨吃。」許衡說:「這梨樹無主,可是我的心怎能無主哇?」

後來他又讀了程頤的著作《易傳》,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小學》等書。在輝縣他時他經常與名士姚樞,竇默等探討學問,內容涉及廣泛。科舉後他就致力於講學,傳道授業。他用《小學》,《四書》及他個人寫的《大學直解》,《中庸直解》,《大學要略》,《編年歌括》,《稽古千字文》等做為教材。

學問有成後,他還到大名府講學,弟子眾多,因此名聲大震。在元憲宗四年(1254年),應忽必烈召,到朝廷做官,出任京兆提學,授國子祭酒。至元六年(1568年)他與徐世隆共同制定朝廷禮儀制度,與劉秉忠,張文謙一同定官制。至元八年(1271年)任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國子祭酒是個主管教育的官職。忽必烈親自召集蒙古貴族子弟做他的學生,經忽必烈批准,他的十二個漢人弟子做伴讀,更有利於中蒙文化融合。

當時中國社會經過戰亂,民生凋敝,經濟亟待復甦。許衡向忽必烈建議重桑農,廣興學校,行漢法。他說:「古今立國規模雖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民心。」他建議忽必烈實行儒家仁政,以獲民心。忽必烈接受了他的建議,對元朝初期穩定政局,發展經濟,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儒學起到了推動作用。他還不遣餘力的推動教育發展,他的教學方法是循循善誘,身教言教,潛移默化。他愛生如子,對學生學業,生活關懷備至。忽必烈也很尊重他。有一次他臥病在家修養,忽必烈打發東宮官員傳諭:「公毋以道不行為憂,公安,則道行有時矣,其善藥自愛。」意思是說,「你不要為你的主張,道理沒得到推行而憂慮,你要安心修養,你的建議的道有時間推行,你要好好服藥自愛。」

許衡的數學知識,天文知識也得到施展,他主持並與郭守敬一起制定了《授時歷》。他與徐世隆,劉秉忠,張文謙一起制定的朝儀,官制,完善了元朝官員品階等級制度和立國規模。

許衡一生從事教育,為國家培養了許多具有儒家思想的高層管理人才。他的學生姚燧,耶律有尚等都是學有成就的人才。他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病回懷慶修養。72歲時,在懷慶病故,懷慶人無論貴賤長幼,皆為之慟(tong)哭,四方學者聞之,相聚哀思,更有不遠千里者,赴其墓前憑弔。大德元年(1279年)元成宗帖木兒追贈許衡為榮祿大夫,懿號文正。至大二年,加贈正學垂憲,佐運動臣,太傅,開封儀同三司,追封魏國公。

他的著作頗豐,收入《四庫全書》的有《魯齋集》六卷,《魯齋心法》七卷,《魯齋遺書》,《許文正遺書》,《讀易私言》,還有他與郭守敬合著的《授時歷經》等。他在講學中還傳播程朱理學。他的知識面廣,涉及政治,教育,科技,文學等各個領域,並在實踐中頗有建樹,對後人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他的詩文也別具一格,以上如此多的著作,也是他知識淵博,勤於筆耕的體現,因此他也是個文學家。

前面談到許衡逃難,乾渴遇梨樹不隨波逐流的故事,他一句「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說明瞭他內心境界之高。古人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人同有「心」,但心主不同,有人心主善,有人心主惡,有人心主公,有人心主私。主公者,與人為善;主私者,貪婪無厭。人心底無私,光明磊落,天地就寬;人私慾膨脹,損人利己,必身敗名裂。對於修煉正「道」的人來說,主善,主公就是要修成先他後我,無私無我的正覺。

凡是世間事,都是人在做,神在看。人做事的是非標準,不是人自以為是,而是由神定的標準來判斷,即天理。符合天理,(也就是人們說的良知,良心)方為是,違背天理即為非。中國大陸那些貪官污吏,有一種心態,就是當他們貪污受賄時,以為背地裏偷偷摸摸的做了,別人不知道,其實《聖經新約》裡有耶穌的一句話:「遮掩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所以,古人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做人只有具備良心,懂得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道理,才能有心主,才能以道德為準自我約束,不做違背天理之事。這就是我對許衡所說「吾心獨無主乎?」的理解。

李嘉誠的風水師陳朗有句至誠遺言,具有醒世作用,現抄錄於下,作為本文的結束語。他說:「現在世道很壞,大家為了求名,求利不擇手段,問題還是出在有沒有聖教(賢聖教育),廉恥沒有了,更不要說仁義道德,你們這些人,如果想要世世代代保有富貴,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聖教給提倡起來,人人有廉恥,人禍就少了,人禍少,天災自然就減了。」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