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藏後,金城公主名義向玄宗進獻金盞器物。(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公元707年,吐蕃請求與大唐和親。新贊普尺帶珠丹年幼,此時的尺帶珠丹不過十一歲。
金城公主的具體出生日期不詳,但遠嫁的時候也不過十歲出頭,還是個小女孩。
與文成公主一樣,金城公主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主,只是出生於李唐宗室。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李賢的孫女。金城公主原名李奴奴。
生於皇家
公元710年正月,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吐蕃。因為,公元709年十一月,吐蕃已派遣大臣尚贊咄等1000多人前來迎娶公主了。
中宗親自渡過渭河,到如今的陝西興平設宴百官,命隨從大臣賦詩爲公主踐行。席間談及公主年幼即要遠嫁時,中宗說著歔欷了很久。中宗又命大臣們賦詩餞別,於是《全唐詩》中出現了十多首送金城的詩。
將公主送到始平縣後,中宗將始平縣改名爲金城縣,下令釋放金城縣罪人,死罪除外,蠲免天下賦稅一年。又改其地爲鳳池鄉愴別裏,以爲紀念。
當時尺帶珠丹不過十四歲,金城只怕也大不到哪裏。中宗對這個養女是很不捨的,從小對這個兄長的女兒就格外疼愛,將其領養於宮中,從此以後,金城公主就成爲了中宗的養女,為了國家,她要完成她的使命。
促進吐蕃經濟發達
金城公主入藏的時候,「中宗賜錦繒別數萬,雜技諸工悉從,給龜茲樂」,帶去了工藝技術、中原特產以及先進的農業生產。
「給龜茲樂」據稱,這是中原音樂入吐蕃的開始。金城和親時,唐蕃之間交通很不方便,爲迎接金城,特在悉結羅嶺鑿石通車。
同時促進了兩國之間的經濟貿易,中原的絲綢、茶葉等物品交換吐蕃的牛、馬、玉器等等,使兩國經濟貿易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階段。
就像金城公主在信中寫「奴奴降蕃,事緣和好」,她將緩和兩國緊張關係的重任抗在肩上,爲兩國的甥舅之好做出極大貢獻。
在公元707年,吐蕃請求與大唐和親。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圖為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促進吐蕃文化繁榮
入藏後,金城公主名義向玄宗進獻金盞器物,「請《毛詩》、《禮記》、《左傳》、《文選》各一部」,將中原儒家思想文化帶到了吐蕃,讓他們知道忠、信、禮、義。此外。唐玄宗下詔,要祕書省抄一套賜吐蕃。這應是漢藏文化交流的好機會。
但是,卻引發激烈辯論。負責校刊文章的祕書省正字於休烈堅決反對說:春秋魯國因秉持周禮,使齊國不敢攻擊。楚人巫臣教吳國人駕御戰車,楚國便疲於奔命。魯國因守典而國存,楚國因喪失車乘技術而危及邦國,兩者都可借鏡啊!
另一種意見反對,中書侍郎裴光庭持不同意見,他說:「吐蕃由於不識禮儀經典,以致辜負大唐國恩,現今來哀求跪請,應允許吐蕃的降順附從,賜給詩書,漸漸以聖人聲教陶養,這是可以達到的。休烈只見吐蕃會生出種種真偽變作,不知經典也能長養人的忠信節義。」
唐玄宗聽了裴光庭這番議論,讚歎:「善」,準公主所求,賜吐蕃「《毛詩》、《禮記》、《左傳》、《文選》」。這段故事,載於《新唐書卷一百四於休烈列傳》。
舅甥友好
公元732年,金城公主向玄宗上《請置府表》,稱:「聽聞皇帝萬福,我非常歡喜。如今兩國舅甥和好,以後也不變更,天下百姓得以安樂生活。」
公元733年,唐、蕃在青海日月山如今的赤嶺定界刻碑,約以互不侵擾。特別是赤嶺界碑的樹立讓兩國受益匪淺,吐蕃承諾不侵河、湟之地,不掠牛羊、莊稼;大唐承諾不襲擊吐蕃城寨,不阻斷吐蕃道路,「不以兵強而害義,不以爲利而棄言」。在界碑樹立的三年左右時間裏,吐蕃即出現「畜牧被野」的景象。
金城公主710年入藏,740年去世。金城公主在吐蕃的三十年間,吐蕃出使大唐不下27次,大唐出使吐蕃不下15次,公主以「合同爲一家」爲原則,在維繫兩國友好關係方面做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