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帶雨,嬌美動人,也如離人之淚。
清明柳絮隨風飛時,也正是白梨花兒如雲似霧、團簇滿樹的季節,「梨雲柳絮共微茫,春入園林一色芳」(元代陳樵《玉雪亭其二》)。在陽春桃李話別的暮春時節,梨花雲伴著柳絮雪,瑩瑩潔潔,洗淨塵埃,梨(離)柳(留)攜手,又好像要與好春告別,欲去還留。
一樹梨花瑩瑩比皓月,秀出日夜不同的風情。愛在春夜裡賞梨花的古人不少,留下許多詩句讓人玩味。
梨花芳菲 日月不歇
白日裡看過梨花雲,可在夜中觀賞過梨花伴月?一樹梨花瑩瑩比皓月,秀出日夜不同的風情。愛在春夜裡賞梨花的古人不少,留下許多詩句讓人玩味。「風吹楊柳絲千縷,月照梨花雪萬團」(唐末宋初・劉兼);「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唐・溫庭筠);「照天不夜梨花月,落地無聲柳絮風」(周伯仁,一說周伯春之句)等等,都是此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宋人史達祖說「杏花煙,梨花月,誰與暈開春色?」(《陽春曲》),把春天的美麗浪漫都收攏在一兜子裡,染出無邊春色。
白日裡看過梨花雲,可在夜中觀賞過梨花伴月?一樹梨花瑩瑩比皓月,秀出日夜不同的風情。
梨花帶淚 花不迷人人自迷
梨花雲,化春雨。梨與「離」諧音,梨花帶雨,嬌美動人,也如離人之淚。「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淚灑梨花雨」(歐陽修《漁家傲》)、「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長恨歌》),都把梨花帶雨和灑淚的倩女幽幽相連。梨花雨,無聲之語,無聲勝有聲,美女倩倩惹人愛憐,梨花帶淚,離人淚讓人情牽……古來梨花就和純淨的美女相連。雨打梨花,短暫的遲暮之美,更讓人悵然若失。
在梨花白淨的臉龐上古人給點上了「梨渦」,「梨渦」笑靨漩人醉!醉倒溫柔鄉,情不自禁可能誤平生。朱熹就曾經寫下一詩以自警自惕「人慾」的可怕,沉湎女色可能毀人一世英名、斷送人的一生:
十年湖海一身輕,歸對黎渦(*通梨渦)卻有情。
世路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生平。
--《宿梅溪胡氏客館觀壁間題詩自警》之二
梨渦代指美人、女色,多少江湖豪雄過不了美人關?!朱熹贈己送人一句「世路無如人慾險」,真人生警語!花不迷人,人自迷!
二十年梨花槍 天下無敵手
帶淚梨花不是尋常花,你看她嬌嬌弱弱我見猶憐,可知花兒翻身一躍,能迅速變臉成了帶槍梨花。「梨花槍」是一種變化多端的長槍。
《三才圖會》中所繪的標鎗、長鎗與梨花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長槍的長棍一端嵌著尖銳的金屬頭,它是中國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器。《事物紀原》載錄,諸葛亮始用木作槍,長丈二,以鐡為頭。南宋時有梨花槍法[1]。明代名將戚繼光《紀效新書・長槍總說》:「長槍之法,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就說梨花槍法,始於楊氏。楊氏是金朝領地上紅襖軍首領楊安兒之妹「四娘子」楊妙真,她非常擅長使梨花槍。戚繼光又說:「楊家之法有虛實、有奇正,有虛虛實實、有奇奇正正;其進銳,其退速,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故曰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宋史紀事本末・卷八十七》記載「四娘子」(楊妙真)和她的丈夫「李鐵槍」李全都善長使槍。四娘子的哥哥(楊安兒)和李全是金朝河北、山東一帶聚眾為盜的「紅襖賊」(「紅襖軍」)的巨頭。宋寧宗嘉定十一年,李全率眾歸附南宋,成為南宋「忠義軍」的一支,受封為京東路總管,在對金作戰中立下戰功。後來在對蒙古之戰中受圍困了一年,李全投降了蒙古,反領兵攻打宋朝,成了叛臣。宋理宗紹定四年,趙范、趙葵大敗李全於揚州。李全死了,「四娘子」留下一句話給部下:「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今事勢已去,撐拄不行。」離開部下,杳然而去。
高強武功的魂魄在武德,才能撼動山嶽泣鬼神,「梨花槍」失去了忠義之魂,帶淚梨花也就萎然棄於地了。
甘棠是野生梨,也可以說是梨的原生種之一,別名棠梨、杜梨、野梨、土梨、杜棠、白棠等等。
說「梨花槍」天下無敵二十年,說梨樹「甘棠遺愛」則是讓人懷念不下二千年。
甘棠是野生梨,也可以說是梨的原生種之一,別名棠梨、杜梨、野梨、土梨、杜棠、白棠等等。梨子的品種很多,山林常見,《本草綱目》說和棠梨嫁接,結果又早又好:「梨品甚多,必須棠梨、桑樹接過者,則結子早而佳。」
《詩經》的詩歌留下「甘棠遺愛」也叫「甘棠之惠」的典故,周朝初年召伯的仁惠德政帶給一代人幸福,讓後人代代緬懷。
召伯名叫姬奭(讀音是),他是周文王的庶子、周武王的異母兄弟。武王滅紂,封召伯於北燕。周成王時,召伯成為三公之一,故而後代稱召公。召公和周公共同輔政,以陜為界分治西、東,陝以西由召公管理。召公一直留在宗周輔政,對領地北燕,他派了長子替他去駐守。《詩經・國風・召南・甘棠》一篇的地方民謠,反映了他的仁政。
《甘棠》簡短、簡樸的三章,意蘊深長:
蔽芾(*讀音必沸。茂盛的)甘棠,勿翦(*剪葉)勿伐(*折枝),召伯所茇。(*讀音拔;意:在草叢中造舍休息住宿)。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殘壊),召伯所憩(*休息)。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挽枝低至地面),召伯所說(*讀音稅;意:止)。[2]
詩經《序》說「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於南國」。《甘棠》一篇是讚美召伯的身教和仁政,歷代都有共識。《詩經正義》說,周武王的時代,召公為西伯,他巡行鄉邑理政、決斷紛訟獄政時,不願勞煩人民,也不想耽誤了人民耕作農事,所以沒有進入城邑裡打擾人民[3],自己就在草野田畝間的一棵茂盛的甘棠樹下決斷人民的紛訟。
召伯的身教在地方上如春風化雨,讓侯伯至庶人都能發揮所長,不管什麼身分都盡忠職守,見《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伯待人的仁愛長在民心,深深感動人,故而人民作了這首詩來讚美他。三章詩句,都是講國人因為深愛敬仰的召伯從而珍惜、保護他曾經駐足工作、憩息的甘棠樹,可見民間對他的敬愛和繫念。
召公輔佐父兄建立了周朝,繼而又輔佐成王和康王創建了「四十年不用刑措」的「成康盛世」。召伯是周的大功臣,同時又是地方的父母官,從立法到地方斷訟,治政事無大小,事事為民著想,真「民之父母」也!
後代用「甘棠遺愛」、「甘棠之惠」、「甘棠有蔭」等來表示對仁官、廉吏的愛戴或懷念。漢朝宮中就有「棠梨宮」,映現了追仰先代聖賢召伯仁愛德政之心。《漢書・揚雄傳上》記載了棠梨宮:「事畢功弘,回車而歸,度三巒兮偈棠梨。」[4]
唐代白居易擔任杭州刺史時,治理杭州很得人望。在白居易離開杭州時,州民來相送,他將甘棠遺愛的典故寫入《別州民》一詩中。他自嘆「遺愛少」,未能如召伯留下廣大的仁愛治績,只有治理西湖(錢塘湖)堤防留給杭州人「救凶年」(*白居易增築了西湖堤,貯水以防天旱[5]):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
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凶年。
他也對竹子顯露自己的心情:「我去自慙遺愛少,不教君得似甘棠。」(《別橋上竹》)
梨樹之蔭--甘棠之蔭令人懷念啊!何年才能再回到那清涼、平寧的好年代?時代風氣每況愈下可不是一些個小粒子的問題而已,滾滾紅塵中,人們隨波逐流,道德日下,人的私心都在起著推波助流的壞作用!
甘棠遺愛在人間,樹上梨花純白芳菲讚頌大德之美;大道無形長在天地間,沒有放棄心中善念尚在之人!珍惜我中華傳統文化,「不伐、不敗、不拜」,讓人間梨樹處處聚蔭、繁花復茂。甘棠有蔭,惠風徐來!
甘棠遺愛在人間,樹上梨花純白芳菲讚頌大德之美;大道無形長在天地間,沒有放棄心中善念尚在之人!(以上圖片來源皆為Pixabay)
註
[1]「梨花散風雨」,梨花長槍寒光閃爍如白雪滿天飛舞,儘管槍長過丈,能攻也能守,心靜志專,能使槍達到出神入化之境。從清代鄭世元的詩《觀槍法》中,能揣摩梨花槍降妖除魔的槍法,聲影幻化,奇正虛實、變化多端如有神:
聞聲馳鐵騎,過影走金蛇。進退真神捷,盤旋任屈斜。
毫光團白雪,風雨散梨花。一氣如相貫,全身總被遮。
陰陽回地紐,狐媚遁天涯。彷彿陳安技,真堪任虎牙。
(點入閱讀--樂舞文學賞析:清詩・觀槍法)
[2]註釋*採自清代《欽定詩經傳說彙纂》。
[3]劉氏向曰,召公述職當桑蠶之時,不欲變民事,故不入邑中,舍於甘棠之下。見《欽定詩經傳說彙纂》。
[4]唐代顏師古註:「棠梨,宮名。」
[5]唐長慶年間(821年-824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見西湖舊堤倒塌,往往造成農田乾旱,因此修建一道從西湖斷橋到孤山的長堤,在堤的兩岸栽種楊柳,修水利又美化。
(原標題為:帶淚梨花非尋常女兒花 棠梨遺愛)
責任編輯: 淡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