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國學大師錢穆為何沒回大陸?(圖)

 2019-06-18 08: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錢穆在香港新亞書院演講。(網絡圖片)
錢穆在香港新亞書院演講。(網絡圖片)

錢穆,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他生逢亂世,流徙動盪,1949年因毛澤東點名批評他對美國心存幻想而遠赴香港,後半生孤懸海外,長年居臺。上個世紀50年代初,中共政權委託身在北京的錢偉長給錢穆寫信,勸他回到大陸。錢穆沒有同意,這是為什麼呢?

錢穆是當世公認的學術大家,一代宗師。他以史學成名,但學問之淵博,已經使其治學超越了史學而成為所謂「國學大師」。他認為對古典文獻的普遍懷疑會導致對上古歷史的全盤否定。在任何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有其短也必有其長,不能因為本國歷史發展到近代出現了種種病痛,就徹底否定其發展,甚至文化生命本身。

錢穆於1940年出版《國史大綱》,堅持國人必對國史具有溫情和敬意,以激發對本國歷史文化的愛惜保護之熱情,闡揚民族文化史觀,被國民政府教育部確定為大學用書。在《國史大綱》引言裡,他將中國傳統文化奉為圭臬。

1949年,錢穆因毛澤東點名批評他對美國心存幻想而遠赴香港,擔任亞洲文商學院院長,付出了遠離故土、拋妻棄子的代價。在人生最窘迫潦倒的時候,錢穆選擇了去創建一所新的大學。

錢穆授學,最看中讀書與做人。他告訴弟子,教育的最高理想在於培養「士君子」。「士」是指知識而言,「君子」則指人的品格修養,「知識」與「修養」兩者配合才能成就儒家理想中的「士」。他要學生們入乎時代之中,出乎時代之上。在錢穆看來,一個真正的士,應該超越國家和朝代的界囿,具備以天下興亡為已任的大觀念。

因辦學有成,錢穆獲香港政府尊崇。50年代初,中共政權勸他回到大陸。錢穆沒有同意,而在給老師呂思勉的回信中,錢穆做了這樣的解釋:「回來雖無刀禍之行,但須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這是學生萬萬做不到的。學生對中國文化薄有所窺,但不願違背自己的主張,願效法明末朱舜水流寓日本傳播中國文化,也很希望在南國傳播中國文化之一脈。」

在臺灣,面對巨大的時代洪流,錢穆依然選擇了純粹文化意義上的堅守態度。這位為弘揚中國文化奮鬥終身的一代國學大師,於1990年在臺逝世。他一生為學,其宗旨始終圍繞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力推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世價值,將此視為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復興所必不可缺的根基與凝聚力,時時呼籲中國人勿忘自己的文化精神。

責任編輯: 張雲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