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Joe Raedle/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9月10日訊】喜愛旅行的觀眾對於「白日夢冒險王」這部電影應該不陌生,片中主角為了找尋居無定所的攝影師,足跡先後踏遍格陵蘭、冰島、尼泊爾和喜馬拉雅。雖然全劇的取景都是在冰島,但格陵蘭場景的出現仍令人眼睛為之一亮。而格陵蘭最近也因為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而上了國際新聞版面。
起因是川普預訂9月訪問丹麥之前,拋出美國想購買格陵蘭的想法,遭到丹麥女總理弗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用「很荒謬」一詞打槍,結果川普決定暫時取消丹麥之行,引起美國與其北約盟邦丹麥之間一場外交風波。
川普習慣突兀式的發言並不意外,他以大國之尊向丹麥小國直接嗆聲的確也不太禮貌,但國際媒體一片撻伐或嘲諷之聲也忽略了這場「格陵蘭風波」背後的嚴肅戰略意涵。
丹麥和格陵蘭的關係為何?格陵蘭雖隸屬丹麥,但在1979年公投決定自治領土地位之後,內政自治,軍事與外交則交由丹麥管理。丹麥政府每年必須提供高達美金6億7千萬的補貼給這個人口不到6萬人的島國,對丹麥也是不小的負擔。
關乎美國全球戰略布局
重要的是,川普並非第一位提到美國有意購買格陵蘭的美國領導人。由於格陵蘭位於北極圈,自古即被美國視為重要的戰略要道,早在1867年美國與蘇聯談判購買阿拉斯加時,就曾經同時提起收購格陵蘭。1946年杜魯門政府時期,美國向丹麥政府提出1億美金購買格陵蘭,當時的戰略思考是為了圍堵蘇聯的擴張。美國在二次大戰期間還使用格陵蘭的軍事基地來抵抗納粹的勢力進逼。
直到現今,美國自二戰之後冷戰時期,在格陵蘭建立圖勒空軍基地(Thule Air Base),仍然是美軍、乃至北約在北極圈的重要軍事據點。該基地仍然可以協助控制衛星與攔截洲際導彈,對美國長期全球戰略布局極為重要。
是以,說川普要買格陵蘭是一時興起、未經大腦的突兀發言,其實是忽略上述美國與格陵蘭的歷史。
全球氣候變遷與地球暖化,是造成格陵蘭更為炙手可熱的近期因素。在全球暖化的趨勢下,北極圈逐漸浮現新航道,開發潛力大增。格陵蘭的冰封區域逐漸縮減,水力發電能量增強,觀光潛力也亮眼。重要的是,格陵蘭包括稀土、鑽石、石油、鐵礦、天然氣等豐富資源,引起美國、俄國、中國等大國的關注,再加上北極圈的戰略位置,讓格陵蘭儼然成為新的兵家必爭之地。
今年4月,俄國總統普京宣布將推動一項在北極圈擴張部署的計畫,包括興建港口等基礎設施以及增加破冰船船隊規模。中國則是對格陵蘭擁有的礦物──稀土情有獨鍾,而這也是讓華府戒慎恐懼之處。因為中國已經是全球稀土最大的擁有國,此類礦物除了可用於手機與電池等用品,也是軍事高科技製造的重要材料。此外,根據估計,格陵蘭地底富涵1百70億桶原油和豐富天然氣蘊含量。
「冰上絲路」結合「一帶一路」
中國有意打造一個能夠經由北極直通美國東部的航道港。北京更有意將這條「冰上絲路」與「一帶一路」計畫結合。種種規劃,讓華府深感芒刺在背,也催化了川普有意在訪問丹麥之前,掌握格陵蘭話語權的用意。
原本格陵蘭只有一座主要聯繫丹麥的小機場,數年前計畫蓋三座機場,中國就準備提供5.5億美元融資,不過此案去年已被丹麥與美國聯手阻止。在2016與2018年,中國國企也試圖收購格陵蘭一處廢棄美軍基地,以及參加新機場標案,兩者也被丹麥否決,背後就是當時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的介入阻擋。
美國國務卿龎培歐今年5月特別公開強調中國不是「近北極國家」,並警告北京在北極圈的企圖直接衝擊美國、丹麥以及北約所維持的現狀。川普政府不只是運用所謂「印度太平洋戰略」來制衡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崛起與擴張,也密切關注中國在其他地區和領域的野心舉措。
川普先前對格陵蘭的發言,縱使沒有指名道姓提到「中」,但也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對於後續發展,川普政府其實應該把握幾個重點:一是不要流於意氣之爭或口舌之辯,而是應該提出雙贏策略,亦即拿出一個讓丹麥政府有下台階的具體合作方案。這個方案至少必須關照到丹麥和格陵蘭的面子和裡子,也不能挾開發資源之名衝擊到格陵蘭原住民的利益。
二是必須循序漸進,發動輿論戰,一方面說服丹麥此一收購方案有助減輕其財政負擔,另一方面可以投資格陵蘭的發展為名,爭取外界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華府必須將此一計畫與北約安全防衛連結,進而爭取北約盟國的力挺。
三是,格陵蘭的冰融不會在一夕之間,而會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其間各種躁進式的開採可能造成開發的風險與意外,更會對自然生態帶來摧殘,這也是未來美國必須戒慎恐懼之處。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章為《美中都覬覦 格陵蘭是新兵家必爭之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