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連瞭解基本的經濟真相都成了奢望?(圖片來源:Adam/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0月15日訊】從何時起,中國人連瞭解基本的經濟真相都成了奢望?從2018年開始,中國的經濟數據發布質量就開始不斷的下降了。
首先,是各省市陸續開始拒絕發布固定資產投資(固投)、企業經濟效益等關鍵性原始數據,只發布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增幅百分比數據,讓人無從核算。而在國家層面上,則停止發布固定資產投資的分行業原始數據,只發布一個籠統的固投總數的數據以及一、二、三產業和房地產投資的原始數據,對於各具體行業,譬如批發零售業、餐飲業或者鋼鐵冶煉業、汽車製造業等,中國國家統計局只發布增幅百分比數據,因此我們也無從核驗這些具體行業的具體發展情況到底是怎麼樣。
到了2019年,地方上的數據的停發情況更加惡化,除了固投和企業經營數據之外,越來越多的城市停止發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財政收支數據,甚至連最基礎的居民收支數據,都陸續停發。這種情況,導致投資界對城市級的經濟基本面進行研究,越來越困難。除了實地探訪這種管中窺豹的低效手段之外,要在宏觀層面上整體瞭解一個城市的經濟運行情況,越來越困難。事實上,這意味著經濟的真相,離我們越來越遠……
各位,依靠在商業中心看吃飯人群的多少,打聽某個在當地親戚的收入增減的這些膚淺的方式,是不足以在準確判斷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前景的。之所以存在地方級的政府統計部門,就是為了能夠收集、整理系統性的數據,以便上級政府以及投資機構可以整體性的掌握城市經濟存在那些問題,或許投資過剩,或許消費不足,或許勞動力緊缺,然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策,或抑制投資,或鼓勵消費,或放鬆戶籍。而投資機構則可以根據這些數據以及地方政府的治策,決定自己的投資方向,或減少基建投資,或加強商場投資,或興建學校醫院等。系統性的數據,是地方治理與一切民間投資的基礎。
然而,現在已經沒有這些數據了。地方政府內部或許還有一份完整的統計數據,供地方主官審閱,但是不再對外發布,不再接受機構的檢驗之後,這些數據在真實性的問題上,已經得不到多少正分數了。在另一方面,對於投資機構來說,在沒有數據的情況下,去考量如何加大對一個城市的投資,選擇什麼的行業,這成為了一種猜謎語式的遊戲,不再有任何的合理成分。
但是,請注意這個但是,恰恰是在這種幾乎沒有可信的地方經濟數據支撐的情況下,中國開始大規模發行地方債,今年1-8月份已經發行了4萬億,預計全年要達到6萬億的驚人規模。各位,單年度6萬億是什麼概念?2008年的所謂4萬億計畫,事實上用了三年才募集回來的。就現在這種情況,簡直讓人難以置信——發行地方債的政府不需要公布自己的實際經濟數據,負責審核的機構也不理睬它的實際經濟情況和還款來源,至於最終的資金方,根本就沒想過原來自己買下的其實是一個盲盒,說不定到最後收款的時候打開盒子一看,裡面就一張白紙上寫著四個字:歡迎惠顧。
不願意去賭盲盒的真正負責任的資金,當然只能是黯然離場。毫無疑問,這又會導致固定資產投資數據的加速下滑。體現在數據上,就是全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原始增幅,2017年還有5.9%,2018年下降到0.6%,到今年1-8月,已經下降到-3.5%。注意,這是一個負值。
就現在這樣的情況,研究經濟的有效數據變的越來越少的趨勢,已經是不可逆轉了。各地統計部門的數據發布許可權日益上移,現在連GDP的發布權都已經沒有了。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當然不可能是由於經濟蓬勃發展,增速高得嚇人。唯一的原因,只能是各項數據實在是不好看,必須將所有原始數據統籌起來,最後隨便給出一個增幅百分比了事。面對這樣的局面,除了敢於賭盲盒買地方債的資金之外,其它稍微有點底線的資金,都會拒絕投資。而僅僅依靠6萬億的地方政府債,當然不可能支撐得起總額超過60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繼續增長。
各位,這就是中國的現狀了:雖然經濟數據的日益缺乏未必是投資資金離場的原因,但是,這必然是原因之一,並且,這必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投資的寒冰捂熱,唯有切切實實的累積、一點一滴的改變,讓資金看到誠意,看到希望。
唯有真相,可以給資金以信心。而嘗試蒙上所有人的眼睛,停止數據發布,指望資金盲目的投入各種政府指定的不明所以的項目裡,毫無疑問,這種嘗試,注定會失敗!絕對,絕對,會失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