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運動中的年青人。(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1月13日訊】今年22歲的年青人,是1997年出生的BB。讓我們一起按年序回顧,他們這些年來在香港教育裡經歷了什麼:
2000年(3歲,PN-K1學年)
事件:教改啟動
九七回歸之時,香港的教育改革已處於醞釀期;到2000年教改正式啟動,新課程、新政策接踵而來。
另外,香港學生在2000年首度參加兩年一度國際評核試PISA中創下佳績;拿下數學第一名;科學第三名;閱讀第六名。自此,香港繼續派學生應試。
2001年(4歲,K1-K2學年)
事件:兩文三語政策出臺
特首於施政報告內提到推行兩文三語的政策。為配合發展,語常會斥資二億元支援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中文。
2003年(6歲,K3-P1學年)
事件:因沙士停課
港人不會忘記的一年。沙士肆虐,全港學校於三月底停課約一個月。幼稚園畢業禮被延期或取消。
2004年(7歲,P1-P2學年)
事件:TSA(全港性系統評估)
此評估在2004年初開始試行,先後以筆試形式測試小三、小六及中三學童在中文、英文和數學方面能力。2006起,此評估全面落實推行;同年,全港有來自708所小學及452所中學,共二十二萬名學生參與評核。
另外在2004,教統局製作了「求學不是求分數」宣傳短片,學界熱烈討論。
2007年(10歲,P3-P4學年)
事件:SBA(校本評核)
校本評核是指於校內進行以及由校內老師負責評分的考試部分。經過多年在不同科目的實踐,教統局在2007年正式把校本評核正式為香港中學會考中文及英文兩必修科引入校本評核部分。
2009年(12歲,P6-F1學年)
事件:因豬流感停課
豬流感大流行;小學、幼稚園及特殊學校於六月十一日開始停課至九月新學年。中學亦被建議在考試完畢後提早放暑假。小學畢業禮被延期或取消。
2011(14歲,F3-F4學年)
事件:國民教育風波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諮詢稿》首度出臺,85%受訪教師認為課程內容諮詢不足,反對聲開始響起。經過一輪辯論,代表學界的幾個團體,包括學民思潮,於翌年七月廿九日發起反國教遊行、要求撤回課程。政府在二零一二年十月正式擱置課程指引。
2012(15歲,F4-F5學年)
事件:HKDSE(香港中學文憑試)
為配合三三四教改,屹立香港多年的會考與高考制度於2011年完成歷史任務。取而代之的是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第一屆於2012年三月舉行。必修科為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科。
2014年(17歲,F5-F6學年,即中學畢業)
事件:雨傘運動
八月三十一日人大常委作出有關政改決定,因為門檻太高而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應。學界首先發起罷課,佔領緊隨開始。參與者多為年青人。
2019年(21歲,大學最後一年)
事件:反送中條例風波
他們是這樣長大的。
對這一代年輕人指指點點之前,不如先問這個地方到底給了他們什麼。面對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學生永遠是被動的。有人質疑,既然一切原本就不錯,何必求變?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對新一代而言,轉變與不穩定才是生活應有定律。
所以,請不要用安定平穩去量度他們的生命與價值,事實是我們根本沒有批評的資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