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漢闕】班固:三班巨筆書青史(圖)


歷經四十餘年,經四人之手完成的《漢書》,堪成史學之盛典,有諸多之首創。(圖片來源:臺灣故宮博物院)

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上自漢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西漢歷史。這部書的主要完成者是班固,而在班固之前,其父班彪始而作之,班固之後,其妹班昭繼而寫之。

這一篇就來講述班彪,班固,與班昭的故事。

班彪:專心史籍,志在匡正

公元25年(建武元年)劉秀稱帝。其時前後,中國紛亂,群雄割據。光武帝劉秀掃平關東後,西邊還有隗囂,公孫述,竇融幾個實力最強的割據勢力。竇融最先歸附光武,隗囂表面歸順心懷異志,最終與公孫述皆為光武所滅。《後漢書》中班彪的出場就是在這樣一個亂世之中。

二十幾歲的班彪為躲避戰亂,投奔天水郡的隗囂。當時隗囂據西北之一隅,擁兵自重。而班彪則認為漢祚雖然中斷,但漢德未終,百姓思之。所以主張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復興漢室。隗囂對此不以為然。於是班彪為隗囂寫了一篇《王命論》,大意是:漢朝與上古唐堯之世一脈相承,所以上天降下符瑞為徵。而王者興邦建國,皆是有天命在先,並非僅憑智謀與武力就可成功。但隗囂始終不能醒悟,於是班彪離開隗囂,投到河西大將軍竇融帳下。竇融非常尊敬班彪,以師友之禮接待他。班彪則為竇融劃策,效力於漢朝。竇融所上奏章,也都出自班彪之手。所以《後漢書》評價班彪是通儒上才,身處亂世之中,卻能夠行為符合道義,言語不失於正。

班彪才高且喜好著述,尤其專心於史籍。漢武帝時司馬遷曾著《史記》,記錄上自黃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間事,而太初以後直至班彪的時代,這段歷史則是空白。當時也有如楊雄,劉歆這樣的學者曾續寫這段歷史。但他們的文章在班彪看來,近於鄙俗,不足以成一代之史。不僅如此,班彪對前史之作亦有自己的見解。如他認為司馬遷著史記,其功在於記錄了西漢開國至武帝之事,但從內容上看,班彪認為司馬遷的很多觀點都不合道義,有傷教化。他在《前史略論》中評論司馬遷寫史記:「序貨殖,則輕仁義而羞貧窮;道遊俠,則賤守節而貴俗功:此其大敝傷道,所以遇極刑之咎也。」於是班彪收集前史遺事與異聞,作後傳數十篇。

公元54年(建武三十年),班彪去世,留下一部未完成的史書。

班固:文史皆高才,漢家班蘭臺

班彪之子班固,字孟堅,九歲時就能寫文章,誦詩賦,長大後,博覽群書,且學無常師,九流百家之言無所不讀。班固性情寬和,從不因才學出眾而高人一等,人們因此而更加仰慕他。

班固同父親班彪一樣,認為漢朝繼承唐堯之德,從而建立帝業。但他認為班彪所作的十幾篇後傳還是不夠詳盡,於是潛心續寫,欲令完善。

古時,修史之事至關重大,為了給後人留下真實客觀的歷史,朝廷設置的史官才有資格修史。而無天子詔令私修國史者則在被禁之列。班彪去世後,班固續修前史。結果被人上告私改國史,班固因此獲罪入獄。班固的弟弟班超詣闕上書,被漢明帝召見。班超向明帝解釋了班固修史的用意是頌漢之德,補闕前史。這時,班超未寫完的書稿也被送呈到明帝的御案前。漢明帝看過書稿後,很讚賞班固的才學,命班固入校書部,做蘭臺令史,與另外幾人一同編修世祖本紀。此外,蘭臺是禁中藏書之所,蘭臺令史還負責典校禁中藏書。這些藏書為班固修史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的史料,班固根據開國功臣,平林軍,新市軍,公孫述等相關事跡資料寫成列傳、載記二十八篇,上呈明帝。漢明帝看過後很是滿意,於是令班固繼續完成之前的書稿。

班固自漢明帝永平年間受詔修史,一直寫到漢章帝建初年間,前後二十餘年,除了八表與天文志的部分,這部書的主體始告完成,名曰《漢書》。《漢書》修成後,為當世所重,學者無不爭讀。

班固不只是良史之才,亦是經學大家。公元79年(建初四年)漢章帝詔命大夫,博士,郎官,諸儒集於北宮白虎觀,講論五經同異,由漢章帝親自裁斷。這是一次重大的學術活動,當時的名儒博學之士如丁鴻、樓望、成封、桓郁、班固、賈逵,劉羨等都參與講論。這次講論的內容最後由班固彙集整理為《白虎通德論》,亦稱《白虎議奏》,後世稱為《白虎通》

此外,班固亦長於文學辭賦,與西漢司馬相如,楊雄,東漢張衡被後世尊為漢賦四家。漢章帝雅好文章,每逢盛事大典,班固都會獻辭作賦,以頌漢德。

漢和帝永元元年,竇憲出征匈奴,班固隨軍從征。漢軍大破北單于,追擊至北海,出塞三千餘里。大將軍竇憲登燕然山,令班固作銘文,刻石勒功,紀漢威德。於是班固寫成千古名篇《封燕然山銘》,行文肅穆,骨節鏗然。銘文中有句話「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這句話也就是成語「一勞永逸」的出處。

班昭:德才兼備,號曰大家

大將軍竇憲滅匈奴後,持寵而驕,竇氏子弟竟致謀反。公元92年(永平四年)六月,漢和帝與宦官鄧眾定謀收竇憲下獄,而班固因為一直受到竇憲重用,也被牽連免官。後來班固被洛陽令拘捕,死於獄中。漢和帝知道後,責罰了洛陽令。班固去世時,《漢書》主體部分雖已告完成,但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寫完。於是,漢和帝下詔,命班固之妹班昭入東觀藏書閣續寫《漢書》。

班昭,又名班姬,字惠班。博學高才。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令皇后及諸貴人跟從班昭學習,班昭因此號曰大家。班昭與其兄班固一樣不僅長於史學,亦長於文學。每有四方貢獻異物,漢和帝都會詔班大家作賦以頌記之。和帝駕崩後,鄧太后臨朝,與聞政事。遇到難以決斷的事情時,也會徵求班昭的意見。班昭都能秉承道義上書進言。班昭德才兼併,曾作《女誡》七篇,以教女子,以崇道德。當時的經學大家馬融讀後深以為然,令妻女都來學習《女誡》。

班昭續寫《漢書》的同時也負責教授《漢書》。《漢書》面世後,很多人並不能讀懂。馬融就曾跟隨班昭學習《漢書》。班昭七十多歲時去世,鄧太后親自身穿素服為班昭舉哀。此時,《漢書》中的天文志部分仍未完成,而這部分內容則由馬融之兄馬續完成之。

《漢書》:包舉一代,後世無改

這部歷經四十餘年,經四人之手完成的《漢書》,堪成史學之盛典,有諸多之首創。

從體例上講,《漢書》開創了斷代史,唐代史學家劉知幾稱其「包舉一代」。而其所採用的紀傳體,則在《史記》基礎上多有完善,遂成為紀傳體例之代表。自《漢書》以後,紀傳體斷代史成為歷代官修正史的主要體例,如劉知幾所評,後世「無改斯道」。

從內容上看,《漢書》較《史記》新增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藝文志》。《刑法志》記錄了兵刑法令及其歷史延革方面的資料。《五行志》闡述了災異與人類社會之間的對應關係,也記錄了當時各地發生災異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到古人天人相應的宇宙觀。《地理志》是一部地理資料,包括各地區劃、戶口、經濟、物產、風俗等。《藝文志》按西漢劉向《七略》的分類,記錄西漢一代藏書之盛,同時,亦是現存的最早的一部圖書目錄。

以上是關於《漢書》體例之大概,以及著書者的故事。《漢書》各篇每以贊結尾,以托褒貶。故而本篇亦作一贊,以頌《漢書》之功。

贊曰:

三班良史,一部漢書。

大義燦然,舉世爭讀。

事採遺文,聲協玉珠。

包舉一代,匡正世途。

本文留言

作者宋紫鳳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