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肺炎爆發,全球化將面臨崩解(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0年3月15日訊】在經濟全球化時期,主要國家都執行商品和服務自由流動的經濟政策,很多發達國家的國際企業熱衷於將自己的產業鏈或生產基地遷往其他國家,各國並不考慮自身產業鏈的完整性,也不考慮未來可能面臨物資結構性短缺的問題,緣於這些物資都可以在國際市場上得到補充。
商品短缺威脅經濟安全
這是各國淡忘經濟安全的時代。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發達國家已經將絕大部分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高污染產業、低端產業遷往其他地區尤其是後發地區,但這些商品中大多數都是人民生活所需的必需品,今年以來很多國家都因此陷入了困境。
韓國、中國臺灣、泰國等地先後推出政策限制旅客攜帶口罩出境。還有很多國家對口罩、醫用防護衣和其他醫療裝備的出口進行了嚴厲的限制。這直接導致這些醫用品在歐美一些國家出現了價格暴漲。
海外網2月28日報導,據美國CBS附屬電視臺KHOU報導,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頓的Holcombe醫療器械商店的門前,已經有民眾排隊等待店舖開門購買N95口罩。報導稱,在Holcombe醫療器械商店,一隻N95口罩的售價在20美元(約合人民幣140元)至25美元(約合人民幣175元)之間,其價格已經比正常時期飆漲了三四倍。
價格上漲只是一方面的,更嚴峻的是,亞馬遜上的數十款口罩產品已經全部售罄,也就是說,口罩開始出現了短缺。商品短缺這種現象,美國人已經數十年未曾經歷過了。
醫療裝備短缺還僅僅是開始,藥品短缺所帶來的問題將更嚴重,這將嚴重威脅到病人的生命。
印度政府已經表示,由於藥品供應鏈受到了衝擊,印度開始限制26種活性藥物成分及成品藥的出口,包括撲熱息痛、替硝唑、紅黴素和維生素B12等。印度對外貿易總局3月3日在一份聲明中說:「在接到進一步的指令之前,這些活性藥物成分以及所製成的配方產品因此限製出口,立即生效。」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局長哈恩3月3日對美國參議員們說,美國上星期出現了首個藥品的短缺,原因是缺乏活性藥物成分生產所需要的原料。歐洲也與美國一樣,據悉,僅僅在德國就已經有近280種藥品出現短缺。
(編註: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及其他媒體報導,白宮和川普(特朗普)正在考慮頒布行政令,旨在降低美國藥品及醫療產品(原料)對中國的依賴度。)
這就是歐美各國將自己的商品供給端置於境外所導致的風險集中爆發的結果。
重建完整產業鏈勢在必行
這會對未來各國的產業政策帶來巨大的影響:
首先,在這樣的時刻各國毫不理會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則限製出口,說明全球貿易在事實上已經倒退。
基於在經濟全球化之後,各國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又已經難以發揮作用,多邊貿易就會衰落,雙邊貿易就會逐漸成為主流。此時,各國之間為瞭解決自身所需,就很可能會開啟配額貿易。
這種配額貿易並不稀奇,在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之後,各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市場也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配額貿易曾經大行其道,這實際就將以關稅為核心的貿易戰上升為更高級的表現形式。
同時,雖然使用配額,但各國並不會放棄關稅,甚至會將關稅之「牆」壘得更高。
經過本次供給結構性短缺的打擊,各國的管理層都在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民眾當然會認為國家管理者在以往的經濟管理中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讓自身的經濟安全處於危機之中,並導致部分商品出現短缺。
一旦因藥品短缺而導致病人死亡,社會的怒火將因此而噴發出來。此時,各國的管理者就會通過關稅手段提高進口商品與服務在本國的銷售價格,目的是刺激相關產業回歸本土進行投資、生產,以便盡快實現自給自足,進而建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擺脫對外依賴性,重建自身的經濟安全。
換句話說,關稅是推動產業回歸、重建經濟安全的工具。
這就會導致以下問題的出現:
第一,次貸危機之後,很多國家都在執行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政策,有些歐美國際企業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就不斷在資本市場上籌集廉價資本回購自己的股票。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基於股票的收益率高於債券的收益率。
比如,在2018—2019年,美股可以保持漲勢的主要動力(或者可以稱呼為核心動力)就是上市公司的回購行為,這些回購行為中的很大比例是依靠在債券市場上發債籌資來進行的。
當各國管理者為了重建自身的產業鏈提高進口關稅之後,有些上市公司的收益端(即海外生產基地)盈利功能就會下降,甚至喪失盈利,而在本土投資又放大了資本支出,這會導致有些企業的利潤率驟降,甚至有些公司會因此而陷入債務危機,這是全球股市在未來所面臨的巨大壓力所在。
第二,亞洲、東歐的大多數國家在二戰之後都建立了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系,在未來會遇到一系列棘手的問題。
首先,由於歐美大企業重新布局自己的產業鏈,這些國家就會面臨資本流出的壓力,這對本幣匯率和通貨膨脹帶來衝擊。
其次,隨著歐美將自身的經濟安全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會努力實現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這些國家的出口就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當出口企業的開工率下降時,就會導致失業率上升的現象,而失業率上升就削弱了本國民眾對資產的購買力。出口企業開工不足、本國資產購買能力減弱將給本身的銀行體系帶來更大的壞賬威脅,進而對本幣匯率繼續帶來衝擊。
最後,在過去的很多年,亞洲、東歐國家都不存在進口壓力,即便對外依存度很高的商品都可以得到穩定的供給,根源在於擁有源源不斷的出口支撐了進口。但當歐美國家重建自身的經濟體系之後,這些以出口為經濟導向的國家的出口就會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進而將壓力施加到進口方面,那些進口依存度很高的商品供給就會面臨威脅。
這對於那些對能源、農產品進口依存度很高的國家來說是巨大的威脅,終歸能源與農產品的穩定供給是一國政治與經濟可以保持穩定運行的基礎。
寫在最後
二戰之後,世界各國逐漸淡忘了對經濟安全的擔憂,不擔心將自己的商品與服務的供給端置於境外,而今年以來已經發生的事情(即各國毫不猶豫地禁止很多醫療裝備和藥品的出口)將讓世界各國立即將本國的經濟安全置於最重要的地位上,重建本國的產業鏈已經是第一要務,這是關貿總協定開始執行之後世界七十年未有之大變局。
無論國家的管理者和民眾,都應該密切關注這一變局時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華啟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