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令「中國製造」面臨的危機加劇。(圖片來源:Ivan Traimak/Adobe Stock)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20年3月23日讯】(看中國記者趙曉彤綜合報導)中共病毒疫情持續蔓延,雖然北京官方公布的復工率越來越高,但由於疫情向海外擴散並惡化,重創全球經濟,反而令「中國製造」面臨的危機日益嚴重。
美、日政府欲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
受中共病毒疫情嚴重衝擊的汽車行業中,日本和韓國的車廠受影響最為嚴重。但隨著疫情在全球發展,歐美越來越多的車廠也開始暫時關閉,而日本政府已另有考慮。
據《日經新聞》報導指,日本政府正在考慮,是否讓該其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TPP)接納包含台灣,泰國以及印尼、菲律賓等更多地區。
泰國是日本汽車業除中國外另一個重要的生產基地。目前日本已派高級代表前往泰國協商,預計泰國會在4月表達其意願。
日本製造企業進口的中間材料中,約有21.1%來自中國。報導指出,在疫情衝擊中國供應鏈而影響日本企業之後,日本政府有意以TPP來促進多元化,且「分散中國依賴」的構想,現已得到日本企業界的支持。
同時,日本政府就疫情而推出的刺激計劃中,也在考慮補貼那些將產線移回日本或移至東南亞的企業,特別是過於依賴中國供應鏈的汽車產業。
同樣美國政府已開始鼓勵減少對中國製造醫藥的依賴,在本土建立藥品及醫療產品的製造。
近期,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編製了一份有150種藥物(如抗生素)的清單,發現在美國銷售的產品中,有14%的藥物的關鍵原料來自中國,而8%的成品藥在中國生產。並指出,有20種藥品完全依賴中國供應鏈。
據估計,在美國市場,有近97%的抗生素來自中國。美國的降血壓藥的原料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四環素、青黴素等老牌抗生素藥,美國已經不進行生產,都從中國進口。而治療肺炎的頭孢菌素,專家相信,中國是唯一的原料供應國。
美國參議員魯比奧表示,川普總統將發布行政命令,將加強對藥品和醫療設備的「購買美國貨」要求。中共肺炎疫情的爆發為美國敲響了警鐘,暴露了美國經濟關鍵領域中供應鏈的脆弱性和對中國製造的依賴。
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上週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正游說川普總統發出行政命令,要求美國藥品企業把藥品與醫療用品供應鏈遷回本土。
疫情跑贏「中國製造」轉型 關鍵晶元仍短缺
在全球供應鏈中,中國大陸的製造業主要集中於組裝、裝配等中間加工業務,其上游零部件供應中,對於產品附加值低的部件,在全球或中國大陸較易找到替代供應商,但是對於原材料中高精度的零部件則大量依賴海外進口。當海外高精尖領域的供應出現問題,則中國製造將無可避免的受到阻滯。
深圳的一家跨國電子企業高層對《路透社》表示,智能手機、伺服器、計算機等電子設備中必須用到的存儲器、顯示面板,而面板所需要晶元主要進口自美國、日本及韓國。而疫情也正在這幾個地區蔓延。
報導引述中國電子電路行業協會近日的一封公開信稱,電子電路的上下游產業鏈要抱團發展,帶動產業鏈盡快回到正軌。
但高端晶元一直是中國製造業在技術環節上無法突破的一個領域。一位外貿協會負責人告訴《路透社》,目前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短板領域就包括通信裝備產業的高端晶元,在這些環節上中國的產業基礎相對較弱,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
據《日經新聞》引用消息人士披露,僅管武漢對市民執行嚴格的「封城」、「封路」管控。從2月開始,而一家叫做「長江存儲」的公司卻一直未有停產。這間公司是由中國紫光集團和官方合資,是中國目前技術最先進的記憶體晶片公司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引述CINNO Research半導體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文得指,據行業數據,若月產量十萬片的存儲器製造廠停工,會造成月收入減少1.5∼2億美元左右,同時,停工也會給上遊設備廠商與材料供應商造成損失。
行業海外佈局已形成 「中國製造」或已結束
供應鏈風險管理軟體公司Riskmethods的報告指出,在經歷疫情的衝擊,目前中國製造業仍需要數月,甚至幾個季度的時間才能恢復,且從2019年12月至今年2月,中國大陸宣布遭遇「不可抗力」的公司約增加了44%。
3月20日,《CNBC》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學者卡普里(Alex Capri)表示,疫情的爆發,導致在中國建立的大量供應鏈正發生快速變化。
卡普里指出,雖然外企在在過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大力投資「中國製造」,但隨著中美貿易戰,各國公司已開始將其供應鏈,轉移或分散到中國以外,這在製藥和科技領域尤其明顯,疫情爆發加速了外企將供應鏈撤離中國。他稱「供應鏈將會大規模重組」,但中國仍是重要市場,由於企業須盡快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以分散風險,所以可能實行「中國+1,中國+2或+3」的採購戰略。
卡普里預期,全球供應鏈將不會恢復到過去幾十年的狀況,過去人們所知道的全球化,已經結束。
出口企業經營資金困難
不僅全球範圍的供應量重組對中國製造業造成危機,出口加工企業自身的財務資金情況也在影響著「中國製造」的可持續性。如果這些企業不能堅持到疫情結束,則訂單也很難在疫情結束後再回到中國。
寧波中基集團副總裁應秀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目前進出口企業的壓力很大,公司平台下的很多企業都面臨因訂單取消、減少,並且疫情在海外發展,導致產品已經生產了,可是卻無法發貨並得到回款,庫存也積壓在倉庫,令企業資金週轉出現困難。至於已經生產但被取消的出口訂單部分,是否考慮採取履約保險的形式? 希望可以在保險、流動性方面給這些企業提供一些支持。
報導還引述杭州紡織品進出口企業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進入三月,歐洲採購商要求推遲發貨,還有供應商取消、或減少了訂單,但產品都生產出來了,貨物都困在手裡。企業要承受著工資、房租、庫存、資金流轉都多重流動性壓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