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著《史記》的時候,記載了許多關於天象與人心關係的史實。(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年少時曾師從以講授《公羊春秋》見長的儒家大學者董仲舒。董仲舒給司馬遷講的第一堂課,就講到「天人感應」的道理,他說:「根據《春秋》的記載,天象的變化和人間的事情是相互響應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你們看,人世間每有社會動亂發生,上天就會先用災害或怪異現象來進行警告。只要這時人間世道不是太遠離天道,上天還是願意扶持的,但人們自己也要積極勉勵才行。」
董仲舒給司馬遷講的第一堂課,就講到「天人感應」的道理。(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司馬遷聽到這些話,想起小時候聽到、看到的一些因果報應現象,不禁恍然大悟。後來,他在著《史記》的時候,記載了許多關於天象與人心關係的史實。
《史記・齊太公世家》中,司馬遷記載:三十二年,有彗星出現。景公坐在柏寢台上,嘆息道:「唉!富麗堂皇,可是誰能長久享用呢?」「彗星在東北方出現,那正是齊國的地方,我為這件事憂慮啊!」
晏子說:「你身居高台深池,總想加重賦稅,加重刑罰。長此下去,連更可怕的天象也會出現,彗星有什麼可怕的呢?」
景公問:「能通過祈禱來消除災禍嗎?」晏子說:「如果祈禱可以把神招來,那麼祈禱當然也可以把神趕走。心懷怨恨的百姓數以萬計,你一個人祈禱,怎麼能勝過那麼多人的詛咒呢?」當時,景公喜好修建宮殿,聲色犬馬,生活極其奢侈華貴。而對民眾來說,則是賦稅繁重、刑法苛刻,所以晏子用這些話來勸諫景公。
《史記・宋微子世家》中,司馬遷記載,箕子在勸諫周武王時說:「如果君王敬天敬地,雨水就會按時滋養萬物;如果君王政治清廉,陽光就會按時普照大地;如果君王明智,氣候就會溫暖得當;如果君王有謀略,就會寒冷適度;如果君王聖明,就會風調雨順。反之,如果君王行為不檢點,甚至有惡行,那麼天象也會變的險惡。」
《史記・宋微子世家》中,司馬遷還記載:三十七年,火星占據了心宿區,而心宿區正屬於宋國的分野。這種天象讓宋景公很擔憂。掌管星象的子韋提議道:「可以把災禍轉嫁到丞相身上。」景公不干,說:「丞相,好比我的胳膊和大腿,丟不得啊!」子韋又建議:「那麼,可以轉移給百姓。」景公又不同意,說:「國君依靠的就是百姓,百姓沒了,國君怎麼辦?」子韋又說:「那就轉移到年成上吧!」景公說:「年成不好,百姓就會貧困,那我依靠誰當國君!我的性命該結束就結束吧!」
子韋聽了,非常感動,他說:「上天全知全能,對人間的一切事情都很清楚。您說了三次充滿仁愛之心的話,上天一定會賞賜您三次。今晚火星就會移開,您的壽命也可延長。」果然,當晚火星移動了三次,宋景公的仁愛之心使自身化禍為福。
責任編輯: 清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