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團購(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12月25日訊】中共每年年底會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佈置下一年的經濟工作,這種例行公事往往是官樣文章,沒有新聞含量。今年則不然,官媒的相關報導中諸多線索一一曝光,從中可以發現不少事關中共經濟命運的變化。《淮南子.說山訓》裡有句話,一葉知秋,後來成了成語,意思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現在從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紛紛「碼農賣白菜」,亦可一葉知秋,看出中共面臨的經濟困境。
一、財政投資拉動經濟的政策已告失敗
任何國家的經濟都是「三駕馬車」,靠消費、投資、出口這三匹「馬」來拉。今年第一、第二季度因為疫情猖獗,所有經濟活動都處於半停頓狀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是,一季度GDP下降6.8%,二季度下降3.2%,這種局面在預料之中,這兩個數據只會少報,不會多報;三季度經濟活動開始復甦,國家統計局公布,三季度經濟增長4.9%,這個數據只會多報,不會少報。今年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1.7個百分點,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0.6個百分點。如果只看消費和出口,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只有2.3%,但當局採用了經濟刺激方案,通過政府投資來強行拉動經濟,造成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了2.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三季度的經濟增長一半多是靠政府投資製造出來的。
當局用政府投資強行拉動經濟,主要是三個手段:一,擴大中央財政赤字1萬億;二,發行1萬億元特別抗疫國債;三,地方政府用於基礎設施投資的專項債發行數量額外增加了1.6萬億元至3.8萬億元。三項合計,2020年用來強行拉動經濟的財政投資達到3.6萬億至5.8萬億元,佔GDP大約3-5%。然而,用佔GDP大約3-5%的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過是2個百分點而已,明顯是得不償失。明年當局已經不願再這樣做了,因為會造成更大的財政困難和潛在的金融危機。
政府花了3.6萬億至5.8萬億元投資,通過各種渠道分散到各行各業中,最後都用在哪些方面呢?投資主要是三大方向,製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2020年1月到9月製造業投資下降6.5%,基礎設施投資只增加0.2%,而房地產投資卻增加3.8%。這首先說明,由於民眾收入減少、失業大增,因此消費疲軟,哪怕政府大力鼓勵製造業投資,這3.6萬億至5.8萬億元的政府投資基本上沒能用在製造業投資上;其次,儘管地方政府大量發行基礎設施方面的專項債券,但這些錢多半用於還舊債,並沒啟動多少新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再次,中央和地方政府刺激經濟的巨額投資放出去後,最後絕大部分進入了房地產公司,改善了房地產公司因為住宅賣不動而非常緊張的資金鏈,也讓它們增加了一些房地產投資。
中南海意識到財政投資拉動經濟政策的失敗,所以在2021年將收緊財政開支,也不再允許房地產泡沫繼續膨脹。從今年的經濟動向看,明年的經濟可能比今年還糟:消費疲軟會加劇,這將進一步導致製造業萎縮;雖然今年年底前出口一度走熱,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的買家擔心中國疫情復發而採取了提前補貨的緊急措施,明年的出口依然困難;而投資又失去了方向,今後不能投資房地產了,也就不需要很多基礎設施投資,而製造業在相對萎縮的情況下無意增加產能。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這三匹「馬」都趴下了。
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目光「遠大」
12月18日中共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這是當局佈置下一年經濟工作方針的例行會議。會前在北京的《多維新聞》在12月7日的文章《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四大看點值得關注》中承認,疫情抑制了消費傾向和消費預期,消費恢復明顯滯後。因此該文預測,這次會議可能會關注如何促進消費。但這個預測似乎錯了,實際上中南海的目光好像頗為「遠大」,它當前更關注科技攻堅和產業升級。
往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般都將財政、貨幣政策作為首要內容,而此次會議列舉2021年的重點任務時首先強調的是科技和產業自主。為此中共領導人在會議上提出,要強化國家的戰略科技力量,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盯住戰略性需求導向,把高端晶元、高端數控機床、噴氣式發動機、關鍵原材料、新能源等領域作為重點創新方向。
中國經濟真的高枕無憂,到了一門心思追求「高大上」的經濟發展目標的時刻了?其實,中共高層之所以如此考慮,與中美關係的未來格局有關。據《多維新聞》12月19日的文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服下兩顆「定心丸」》介紹,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重點放到戰略產業的突破上,其實是為瞭解決中國在發展和安全上的重大難題,而這個難題的根源在於「美國遏制」。
三、走出對美國技術的依賴?
《多維新聞》12月19日的文章提到,儘管中共內部有觀點認為,若拜登就任總統,美國的對華遏制和科技封鎖將有所緩和,但中南海的戰略研判沒那麼樂觀,其考量是,美國的對華遏制具戰略性、整體性,不會隨總統更替而變化。為了避免被動,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利用重要科研院所及高校作為「國家隊」的角色,實行科研力量配置和資源共享。這個思路與上世紀毛時代軍工科研和軍工產業的「攻關」模式基本相同。
當然,中共經過幾十年處心積慮地從美國盜取科技知識和軍工機密,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科研基礎,其實力與毛時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是,這套舉國體制自身的無效率和浪費,已經反覆被前蘇聯和中共建政後的現實所證明;倘若舉國體制真能帶來科技發展的突飛猛進,中共也就不會對美國的科技封鎖那麼擔憂了。事實上,川普(特朗普)總統任內,美國把中共盜取科技知識和軍工機密的「門窗」稍微「關小了」一些,中共就立刻面臨「發展和安全上的重大難題」。
中共的「國家隊」都是張著雙手向「國家」無止境地索要資金和外匯的單位,只要給它們下達國家任務,它們的「伸手派」「張嘴派」嘴臉就馬上暴露無疑。而中共其實並沒有金山銀山供它們揮霍,於是,當局也把眼光投射到那些多金的民營企業身上,希望它們能配合政府,慷慨解囊,為發展政府想要的重點產業投資送錢。
事實上,中共對自主技術開發的前景並不樂觀,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相關部署頗有「臥薪嘗膽」的意味。
四、「斷鏈」的「世界工廠」沒有明天?
自從中共愛上了「世界工廠」這頂桂冠,其媒體經常強調,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完整、最系統的產業鏈,地球離不開它。然而,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卻道出了當局目下之尷尬。據《多維新聞》12月19日的文章介紹,中國政府認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中國必須具有更加堅實和可靠的產業供應能力和對關鍵核心產業的掌控。
那麼,這個多年來「配套完整」的產業鏈系統如何在一年間就失去了「安全穩定」呢?其原因是中共不願承認的。過去幾年來,出口產業鏈當中具中樞地位的外企和中國企業為了避免美國提高關稅帶來的壓力,紛紛出走越南、菲律賓等國家或撤回本國。不僅僅是下游的組裝企業帶走了訂單,而且還帶走了一些上游零部件製造企業。那些上游企業如果不跟著下遊客戶遷移出國,就只有倒閉一途。以致於現在越南的外國移民中突然出現了幾十萬「中干」(來自中國的幹部),即為了保住飯碗而跟著東家轉移到越南就業的原在華企業中層管理人員。
這些企業的出走,就是「世界工廠」的各種產業鏈突然失去「安全穩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原來「配套完整」的產業鏈系統突然失去了若干重要環節,實際上就成了無法順利運轉的「斷鏈」,剩下的上游廠家自然就成了「無水之魚」、「無土之木」,只能紛紛裁員關廠。於是廣東多地的工業園區出現了大範圍廠房空關,甚至拆廠房蓋住宅。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補齊各種產業鏈的短板,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提升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能力。《多維新聞》12月19日的文章甚至提到,今後中國政府必須承受可能的失敗,「忍受可能長達幾年、十幾年的投入產出的倒掛」;還要「頂住國際產業巨頭的產品衝擊和價格打壓與誘惑」。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為了救活「產業斷鏈」,中共將不惜成本,投入大量資金去研發技術和設備,對產業鏈上原來依靠外企採購的關鍵零部件實行「進口替代」,以便修補各種「斷鏈」;而挽救「世界工廠」可能需要「長達幾年、十幾年的」時間,在此期間,那些出走廠家早已把產品送到了美國的商場貨架上,而修補後的中國產業鏈即便可以出貨,也可能式樣落後、質次價高,缺乏競爭力。即便如此,中南海也下定決心要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否則,「斷鏈」的「世界工廠」就沒有明天了。
五、網際網路巨頭「賣白菜」
正當中共為發展高科技產業和修補「斷鏈」的「世界工廠」撓頭之時,它卻發現,那些坐擁巨資的網際網路大公司變得越來越「不務正業」。最近一些網際網路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進入生鮮食品社區團購行業,試圖利用自己掌握的海量數據、先進演算法和雄厚資本,掌控生鮮團購,也就是批量賣菜。
網際網路企業被認為是高科技企業,現在把經營重點放到賣菜上,放棄了高科技的發展,雖然來錢快,卻可能擠垮原來的網購生鮮食品企業,還可能形成日用食品銷售業新的壟斷。微信公號「人民日報評論」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此文引述習近平的原話,「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演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隨即市場監管總局宣布查辦網際網路企業阿里巴巴投資公司等三家企業,各開出50萬元罰單。
中共為何對大民營企業如此不滿?不是因為這些企業新的經營做法觸犯了當局的「乳酪」,而是因為,當局看到經濟局勢惡化的危險,希望這些有錢的企業為挽救經濟出力,把資金投入高科技突破或產業鏈修補這個政府急需的方向上去,而不是避難就易,熱衷於「賣大白菜」。那麼,為什麼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不約而同地都想「賣大白菜」,它們擁有大批經驗豐富的碼農,難道只會做「賣菜」這種生意嗎?
其實,網際網路巨頭們過去這兩年對開發新的業務市場和運用投資創造回報,已經動足了腦筋。它們在企業服務平臺、物流公司或面向消費者的文娛傳媒公司方面的投資,去年僅號稱網際網路巨頭的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和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這7家公司就有67個項目,金額達217億。但是,隨著民眾的荷包漸漸收緊,這些投資的回報越來越少。不是這些大公司無能,而是經濟環境的惡化令它們十分無奈,於是就看上了為十幾億人口吃飯服務的食品供應行業。在這個最傳統的行業裡,社區團購關係到4萬億生鮮食品的經營和批發零售,是老百姓吃飯的來源,也是整體經濟蕭條之後中國經濟最後還相對穩定的商業領域。高科技大公司用「碼農賣白菜」,是因為只剩下「白菜」可以賣了。
六、中國經濟局勢惡化,企業走投無路
其實,早在2018年底,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就發表報告稱,中國的新型經濟(指與高科技相關的產業)的相對重要性正在下降,且新興行業的財務健康狀況自2017年開始迅速惡化;相對規模的停滯不前和企業財務健康的惡化都表明,中國新型經濟的光芒似乎愈來愈黯淡;收入和資本回報率的下降正在侵蝕企業的財務健康,加上消費和家庭收入放緩,為中國是否可以依靠新經濟來推動經濟升級劃了問號。
該行對中國內地傳統和新興行業的3,000家上市企業進行分析,並對比它們2014年以來的財務健康情況,發現了兩個事實。首先,新經濟的相對重要性正在下降;在新經濟行業,國內上市企業的份額略有縮小,而全球同業企業的相對份額更高並仍在上升。第二,新興行業的財務健康情況自2017年起迅速惡化,毛利縮水,償債能力惡化。
該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新經濟的投資已經驟減,因為新興行業的收入增長率由2017年的25%降至2019上半年的-8%,甚至低於傳統行業。這表明,在整體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新興行業既不能削減成本,也無法提高收入,其投資回報率已經降至低於傳統行業的水準,未來前景不樂觀。
法國外貿銀行2018年底的這份研究報告其實給出了中國經濟大致的未來前景。新型經濟雖然是中共高層寄予極大期望的經濟升級動力,但這些行業本身受制於經濟下滑、居民收入減少、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大環境,不可能有成長空間。中共指望通過發展新型經濟來拉動經濟,其實只是一廂情願的夢想。中國經濟的頹勢,豈是網際網路巨頭們可能扭轉的?中南海始終不願承認的現實是,高科技公司想「賣白菜」,正是中國經濟苦無出路的真實寫照。但是,生為中國企業,這些民營大公司並不能真正地在商言商,它們必須為黨國「盡忠」,至於會不會投資「打水漂」,就只能明知不可為也得勉力為之了。民營大公司如此,黨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