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秀才 舉人 進士在今天算什麼學歷(圖)

 2021-01-26 07: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今天什麼學歷(圖片來源:看中國)
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今天什麼學歷?(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自隋朝起廢舉薦制,興科舉制,於是人才不再被埋沒,貧苦百姓有了出頭之日。那麼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今天什麼學歷呢?

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朝禮部舉行的恩科考試,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小編將題目大致進行了翻譯,僅供參考。如有衝車純屬巧合,抱歉。

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你想試一試嗎?

1、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藩鎮)

——國土大事

(題目大意:周朝實行諸侯分封制,最後造成諸侯做大,周天子靠邊站。唐朝實行藩鎮制,導致藩鎮做大,形成事實上的藩鎮割據。而秦朝和北魏則是實行中央集權制,使權利集中於皇帝手中,地方權力過小。請比較下兩者各有哪些可取之處?)

2、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平戎)

——國土大事

(題目大意:賈誼針對北方匈奴問題提出了「三表五餌」的防禦策略,主張用和平的手段瓦解敵人。班固譏笑賈誼的對策是書生之見。然而春秋時期的秦穆公用懷柔政策成功征服了西戎遊牧部落。中行也用「五餌三表說」警示匈奴單于,所以該學說並非無用之論。你對此有何見解?)

3、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變法)

——治國方針

(題目大意:諸葛亮沒有申不害和商鞅的心狠,卻想用法家學術來治理國家。而王安石變法實際上採取了十分嚴厲的措施,為了不揹負惡名不承認用的是法家學術。你對此有何見解?)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舉賢)

——人才競爭

(題目大意:中興名相裴度奏請在宰相私宅接見才士,憲宗准奏。從此天下賢才俊傑得以向宰相獻計出謀。你對此有何見解?)

5、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論。(以夷制夷)

——外交策略

(題目大意:北宋聯合金國攻打遼國,後來金國卻入侵北宋。南宋協助元朝滅掉金國,最終南宋卻被元朝所滅。你對此有何見解?)

第二場(各國政治、藝學策五道)

1、學堂之設,其旨有三,所以陶鑄國民,造就人才,振興實業。國民不能自立,必立學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愛之心,自養之技能,必需之知識,蓋東西各國所同。日本則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鑄國民之教育也。講求政治、法律、理財、外交諸專門,以備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設農、工、商、礦諸學,以期富國利民,此振興實業之教育也。三者孰為最急策。

——教育改革

(題目大意:陶鑄國民是關於國民人格、心理、價值觀的教育;造就人才是理工、技術教育;振興實業是商業、經營管理教育。這三者中最為國家所急需的是哪一項?)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盍縷舉近百年來歷史以證明其事策。

——外交策略

(題目大意:西方人侵略的首要目的是實利,而非土地。請詳細列舉近百年來的歷史事實加以證明。)

3、日本變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埃及用外國人至千餘員,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

——改革開放

(題目大意:日本最開始變法的時候,聘用了很多外國人幫助政府實施變法,使國家日益強大。而埃及的改革同樣也任用了許多外國人,卻喪失了經濟權和司法權等國家主權,又沒能使國家振興起來。和日本的變革作比較,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差別?)

4、周禮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近時各國研究農務,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資本、曰勞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實資智識。方今修明學制,列為專科,冀存要術之遺。試陳教農之策。

——農業政策

(題目大意:中國自古以來重視農業生產,我們講究的是人的因素在農學佔主導地位。但近來各國的研究成果表明,農學應該先講氣候環境,其次是土地資源,再次是資金密集,最後才是人的因素。我們重視農業生產,因此現在將農學專門設為一門學科,希望續存並研究先輩留下的農學精髓。請分析當前應如何發展農業?)

5、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

——國際法

(題目大意:美國排斥華工法令,如今十年期限已滿。我們應當趕緊引用國際法知識來駁斥這道苛刻的條例,以保護我國在美僑胞的利益。)

第三場(四書五經義)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

——何為大學?

2、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

——中庸之道

3、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經濟學

(題目要求:請詳盡闡述以上三句話的含義)

上面是會試題

下面四道策題是考狀元的

1、世局日變,任事需才。學堂、警察、交涉、工藝諸政,皆非不學之人所能董理。將欲任以繁劇,必先擴其見聞,陶成之責,是在長官。顧各省設館課吏,多屬具文。上以誠求,下以偽應。宜籌良法,以振策之。

——公務員考試改革

2、漢唐以來兵制,以今日情勢證之歟。

——軍事制度

3、古之理財,與各國之預算決算有異同否。

——財政制度

4、士習之邪正,視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禮教,以選士、俊士、造士為任官之法。漢重明經,復設孝廉賢良諸科,其時賈董之徒最稱淵茂。東漢之士以節義相高,論者或病其清議標榜,果定評歟唐初文學最盛。中葉以後,干進者至有求知己與溫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試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內,邪慝不興,正學日著,其道何之從?

——人才選拔制度

大眾動輒說「科舉」是八股文,希望各位網友,能有自己獨立的見解。科舉制度有所不足,但是並未脫離學以致用的軌道。

廢科舉,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應該加入自然科學(等現代學科)的教育與考試而已。科舉本身,沒啥問題,只是科目不夠全面。

註:清代武舉分鄉試、會試及殿試三級。鄉試分三場,首場考馬射,二場考步射及技勇,合稱外場,三場默寫武經。會試亦分三場,內容與鄉試相同。殿試於太和殿舉行,皇帝親試。馬試立三靶,各距三十五步(一百七十五尺),二回六矢,再射地球一次,中三為合始可考步射,弓以三力為準。步射立一高五尺五寸、闊二尺寸布靶,與射者距三十步(一百五十尺),六矢中二者為合,弓以五力為準。技勇包括拉弓、舞刀、舉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技勇弓必開滿,刀必舞花,石舉離地一尺為合。內場默寫武經一段,以不錯漏及端正為合。

以上為秀才交流不要搬兵弄斧,更不要拿法律來壓制考生,僅供參考娛樂,謝謝觀賞默默點閱,下次科舉再會。

責任編輯: 瑪德蓮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