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課本(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1年6月21日訊】最近,中國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一份某省教育廳對2020-2021學年教材的排查意見表。該意見表認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胡百精所著的《公共關係學》,「西方人物及思想展現較多,與中國現實與馬克思主義立場聯繫較少,與社會學教材補充要點第2條有一定不符。」並要求及時進行修訂。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何春根所著的《大學語文與寫作》,在「第21頁選用了‘摩西十誡’的內容,被建議刪除;該教育廳認為此教材革命文化、先進文化題材偏少,提出立即進行整改的要求。
而問題最嚴重的,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洪子誠所著的《中國當代文學史》,複查情況說明如下:「第2頁的前言中,提到周作人作品,他是當代負麵人物。第651-684頁的作品選,戲劇部分所選的是《車站》,其作者高行健屬於有爭議的人物,與排查要求不符。」並因此決定堅決停用此教材。
據北京大學出版社官方微信介紹,這本洪子誠的《中國當代文學史》,累計已銷售了70萬冊,堪稱當代文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著作。因為這場「排查風波」,讀者紛紛在豆瓣上打分力挺,如一條短評所說:今天驚聞此書竟然被鑑定為嚴重問題要求「堅決停用」,感到了時代的荒謬性……
一篇目前已經被404、標題為「《覺醒年代》獲白玉蘭獎,文學史教材卻因提及周作人被停用」的公眾號文章指出,豆瓣網友稱這份表格疑似出自九江學院,而複查意見則疑似出自江西省教育廳。而另一張在網上流傳、出處不明的截圖表明,《中國當代文學史》並非唯一「問題嚴重」者,溫儒敏的《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和陳思和的《中國現代文論選》也因為選用周作人的文章而遭「停用」。
所有這一切都預示著,我們的教材又要出現變化了。實際上,當局修改教科書就從未停止過。比如2018年中國教育部組織編寫的一套新版初中歷史教材,刪去了「文化大革命」獨立的一課,把它合併到其他課裡。罄竹難書的罪惡變成了《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下面的一個「專題」,成為被當局篡改、掩蓋的殘酷歷史中的又一篇章。
如今,新一輪以歪曲史實、隱瞞真相為目的的對教科書的修改又開始了。今天換掉一篇文章、明天刪掉幾個作家。今天我們看不到周作人的文字了,再過些年,可能年輕人就不再知道他是誰了。我們需要把周作人忘掉,附帶也把魯迅忘掉一大部分。當前的教科書中已經刪除了許多魯迅的文字,因為他的文章已經不合時宜了,也因為,他的文章太合時宜了。
張3豐在《過去重新變得危險》中指出,目前中國大學使用的許多教材的學術觀點成長於80年代,到90年代成為主流,通過教材的形式固定下來,並最終主導了一代人的觀念。
「八九十年代所誕生、討論,並且形成共識的東西,現在正在被重新檢視。這些共識,在世紀之交的那幾年,傳到像我那樣的年輕人那裡,並最終主導了我們的觀念。除了這些教材,還包括對法律和新聞的信仰,記者和律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這就是‘昨日的世界’。現在那些教材開始被踢出,預示著會有不同的現在——和未來。‘過去’從來沒有結束,它始終處在未完成中,有時候它會重新變得危險。」
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經歷了一個短暫的思想活躍期,面向世界,學習先進,分享人類共同的文明和價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古今中外,曾湧現出那麼多爛若星辰的人物和思想,他們也得以有機會進入我們的課本,這是世紀之交那一代年輕人的幸運。
然而,歷史的車輪並非總是向前,開倒車是經常的事。在「留下正確的人類集體記憶」的幌子下,真理開始被人抹去,而抹去這一行為的本身也被人掩蓋、遺忘,從此謊言就變成了真理。
意識形態當先,中國的教育怎麼可能培養出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現在,中國以「特色」之名棄人類文明的普世價值而另尋歧路,取而代之的是諸如「三個代表」、「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類被不停製造出來的垃圾。這些垃圾,既污染了我們美麗的文字,也污染了我們的思想。以這些垃圾來取代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結晶,不僅是在戕害國家教育,也是在戕害我們民族的後代。所以有人說,中國的教育,是「聚天下之英才而摧毀之」。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目前小學課本上還能找到龔自珍的這首《己亥雜詩》,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它也會因為太合時宜,而被人從課本中剔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