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1年7月16日訊】最近,全國最牛的兩家校企已經基本宣布歇菜了:一個是北大方正,一個就是清華紫光。
相信大家都知道方正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校企,方正集團依托北大,被譽為中國「最牛校企」,旗下擁有方正證券、北大醫藥等6家上市公司。方正是一家擁有3600億元資產,年營業額高達1333億元,淨利潤16億元的大型企業。
實際上,20億元短期票據違約只是最後的那根稻草,破產重組之前,方正已經是千瘡百孔。
2020年,負債1600億的北大方正集團被申請破產(網路圖片)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方正集團本部的負債高達700億元,包括300億元的債券,400多億元的銀行貸款。而整個北大方正的總負債,更是高達3030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83%。最近剛剛塵埃落定,由中國平安接盤方正集團。
其實方正的沒落早已注定,內鬥不止,拚命加槓桿都是主要原因。拚命加槓桿就不說了,這裡主要說說像宮斗般精彩的內鬥。
早在1999年,方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內部的紛爭就開始了。那時候的方正分成了兩派:以董事局主席王選為首的技術派,以董事長張玉峰為代表的經營派。這樣的戲碼,與聯想內部的「技工貿」和「貿工技」路線之爭如出一轍。
與聯想倪光南黯然離去、柳傳志穩坐釣魚臺不同的是,北大要求王選和張玉峰同時退出集團董事會。
這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但方正內部的爭鬥遠遠沒有結束。王選時代結束後,北大副校長閔維方任集團董事長。僅僅2年之後,也就是2001年,同樣來自北大的魏新接任集團董事長。在此後的數年,方正內部的大亂鬥輪番上演——這劇情,比宮斗劇還刺激。
在這番大亂鬥中,以李友為首的資本集團「凱地系」,還上演了一出「內幕交易,侵吞國有資產」的戲碼。他們僅以4480萬元,拿下了方正集團30%的股權,這部分股權的真實價值至少12億元。瘋狂的內鬥加上盲目的多元化,中國最牛校企愣是被搞成了「中國最慘校企」。
方正的經歷,多少有點像海航。他們都曾是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大象。他們都曾凶猛地加槓桿。1993年,海航全部身家只有1000萬,但到了2017年,它的總資產規模達到1.2萬億元,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排第2,僅次於華為。他們都曾有過激烈的內鬥。海航的陳峰,一度被王健逼到退隱,直到王健離奇跌落普羅旺斯奔牛城,陳峰才重掌局面。
但如今,萬億海航和方正一樣,都面臨著破產重整。在海航和方正的背後,更多的企業正在倒下,湧金系、明天系、安邦系、泛海系……
還有前兩天宣布資產不足以抵債的清華紫光集團,被債權人徽商銀行宣布破產重組,這也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畢竟紫光和方正分別屬於清華和北大,算是中國最牛的兩家校園企業。那個靠著資源就能無限加槓桿的野蠻時代,真的過去了。
「高調」計畫控股台積電、收購聯發科的清華紫光要破產了(網路圖片)
如果北京當局不接著放水,會有更多這樣當初富可敵國,牛氣衝天的企業集團,紛紛垮掉,死給你看。不管是從出口創收還是解決就業、稅收上來說,都是北京當局無法承受的。美元緊縮箭在弦上,外資抽離也是一觸即發,不放水的話,這些企業會成片倒閉,中國的實體經濟可能會垮掉,這隻北京當局不能承受的。
同時,中國央行逆美元緊縮,降准放水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防止資產價格崩塌,主要是防止樓市硬著陸。你別看現在北京當局出手打擊樓市凶狠,不是說北京當局希望把樓市打垮,當然不是這個意思。畢竟,中國的土地財政還需要房地產來維持,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大部分的增量都來自房地產,樓市歇菜,中國的經濟完蛋。北京當局不會這麼蠢。現在搞樓市調控,主要是防止樓市泡沫繼續吹大,把銀行拖下水,避免發生金融危機。所以現在就是繼不能讓樓市瘋漲,也不能讓樓市坍塌,這個度非常難把握,搞不好就弄砸了。
現在美元要縮表,外資必然會回流,外匯佔款必然下降,而外匯佔款是中國貨幣發行的主要憑證。沒有外匯佔款當錨,必然要收水。怎麼辦?只能降准來釋放流動性。保樓市,保實體企業資金鏈,至於是否會再次發生中國2015年到2016年美元加息時候的萬億外儲大流失,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在實體企業和資產價格高企的現在,風險度比2015年高多了。這一次,中國央行是否會玩砸,只有天知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