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所說的河是指哪一條河流呢?(圖片來源: Jucember/wikipedia/CC BY-SA)
我們都經常會聽到別人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們經常用這句話來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那麼「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所說的河是指哪一條河流呢?
其實,這句話中所說的河其實指的就是中國的母親河黃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兩個出處,一起來看看這句話的起源吧!
1、改道說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注入渤海。
黃河沿途的地理環境複雜,河水從上游挾帶大量泥沙進入平原地區後,泥沙沉澱,形成了「地上河」,致使黃河經常改道。
歷史上,黃河曾多次改道。有記載的最早的一次黃河大改道是在《漢書.溝洫志》:「周譜雲,定王五年河徙。」
後歷經新莽魏郡改道、北宋澶州橫隴改道、明洪武至嘉靖間的河道變遷、清咸豐銅瓦廂改道等大的改道。
因此,有的村莊原來在黃河東面,若干年後,可能會因黃河改道,而變為在黃河西面。後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被人們用來比喻人世的盛衰興替,變化無常,難以預料。
2、典故說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率兵南征北戰,為平定叛亂立下了汗馬功勞,唐明皇因而把公主許配給郭子儀做兒媳,並為他建造了富麗堂皇的河東府。
郭子儀的孫子從小在蜜水裡泡大,嬌生慣養成性,長大後揮霍無度,等到先輩們去世後,門庭漸漸衰落,沒用幾年時間,萬貫家產就被消耗殆盡,他只好沿街乞討。
一天,他來到河西莊,想起30多年前的奶媽,便去尋訪。可是,莊前左右都問遍了,人們都說不知道,郭孫非常掃興。
天快黑了,迎面走來一個農夫,他上前一打聽,原來農夫竟是乳母的兒子。到了農夫家,放眼望去,只見糧囤座座,牛馬成群。
郭孫不解地問:「如此富有,你為什麼還要自己勞作呢?」
主人說:「家產再大,也有吃空的時候。家母在世的時候,率領我們發奮創業,才得這些家產。勤儉持家,其中樂趣無窮啊!」
郭孫聽後非常慚愧。
主人不忘舊情,收留郭孫管賬,無奈他對管賬一竅不通,主人不禁嘆息到:「真是三十年河東享不盡榮華寶貴,三十年河西寄人籬下。」
從此,「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便傳開了。
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東」、「河西」指的是哪裡?
黃河大改道之前,河東,指的是黃河以東的山西晉西南一帶地方(如今的山西省臨汾和運城兩個市)。自唐朝以後,黃河歷經多次的改道,河東也用來泛指山西全境了。
其實河東與河西,並非在說黃河的東邊和西邊,也不是泛指某個固定區域,指的是黃河的南北兩岸。春秋與戰國時期,河東指的是黃河以西,河西指的是北洛水以東的狹長區域。
但是黃河經過數次的決堤改道之後,黃河沿途地理環境變的複雜,河東、河西所處地域因止並不固定。因此,原來是在黃河東岸的村莊,因改道,可能一下子被挪到黃河的西岸了,於是人們便有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這句俗語了。
總而言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中的「河」指的是黃河,「河東」、「河西」,也並不泛指固定的區域。而古人也常借用黃河經常氾濫、改道等天災來比喻世事的無常了。
責任編輯: 傑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