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的夫妻飯店
【看中國2021年11月18日訊】
1、外賣「小哥」之家
劉躍的夫妻飯店,坐落在上海的市中心福建中路上。
飯店很小,只能勉強擺下六張小條桌、一張圓桌。
夫妻倆為人樸實,滿滿的憨厚都掛在了臉上。面對每一個客人,夫妻倆都是笑瞇瞇的。
劉躍夫妻店經營的是,低價位的家常菜。特別是十八元的蓋澆飯,一個葷菜,米飯管飽。
這是他家的特色,米飯管飽。
在今天,對絕大多數不差幾元錢的人來說,是完全沒有感覺的。
劉躍說,沒餓過的人,是不知道飢餓滋味的。
1999年,他十六歲從農村來上海打工。在沒找到工作時,有一次,他一整天只吃了一碗三塊三毛錢的牛肉麵。
當時,他最大的奢望,就是盼著一次能吃上三碗牛肉麵。因此,米飯管飽。
是劉躍,對漂泊在城市底層的打工者,感同身受的善舉。
因為,米飯管飽,所以,小飯店成為了外賣「小哥」們喜愛的食堂。
還有幾位「小哥」,一天只吃一頓飯,但一頓能吃五六碗米飯。他們是小飯店鐵打的食客。
白天,小店是「小哥」們吃飯的食堂。晚上,小店則是「小哥」們光著膀子、抽著煙、喝著啤酒,溫馨而隨意的家。
劉躍告訴我,這些「小哥」,大都是蘇北的青年農民,也是老鄉。
他們有一個默契,就是那些業績好、掙錢多的老騎手,會輪流坐莊,請兄弟們喝個啤酒。
八月的上海,晚上特別悶熱。
一天,「小哥」王波,送完外賣回到小飯店。
見到王波進來,眾「小哥」一起起鬨,喊:王老闆請客!
王波是個老騎手,「小哥」們都尊稱他為「王老闆」。
王波,笑嘻嘻得意地說,你們這些兔崽子,不就是想吃「大戶」嘛!今天,我「王老闆」請客。
話音剛落,一個「小哥」就迅速搬了一箱啤酒,「咣當」放在了桌上。拍黃瓜、花生米、豬頭肉、蔥爆肥腸等下酒菜,很快就擺上了桌。
「小哥」們,把我也拉上了桌,一起吃「大戶」。
王波在眾「小哥」們面前,開心得瑟著。
能不開心嗎?王波這兩天運氣好,每天都掙了400多塊錢。
兩天掙的錢,就抵得上克強總理所說的,還有六億中國人,每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
「小哥」們用家鄉蘇北腔調,夾雜著蹩腳的上海方言,邊喝邊鬧。但別有一番,鄉村爺們的風趣。
看著「小哥」們,滿滿溢出的開心樣子。活生生的再現了,我們祖先的傳統文化:
豐收農民,把酒喝!
老少爺們,吃大戶!
這世上,大老闆靠資本、掙大錢,「小哥」靠體力、掙小錢。
不管是大老闆,還是「小哥」。只要掙上錢,掙多掙少,心裏都是一樣。美滋滋的,樂開了花。
開心時,大老闆喝著上千元的茅台酒滋潤著,「小哥」喝著五元錢的啤酒瀟灑著。
這一刻,大老闆和「小哥」,都是一樣。借酒快樂,借酒灑脫。
藉助啤酒的快感,「小哥」們將忙碌奔波了十幾個小時的疲勞,在嘻哈打鬧中,通通拋到了九霄雲外。
將白天給平臺、商家、客戶、門衛、保安、交警當「孫子」,所受的窩囊氣,全撒了出來。
此時,「小哥」們嘴上,一個比一個牛逼,人人嘴上都是爺!
罰他們款的平臺,刁難他們的客戶,欺負過他們的門衛、交警。現在,在他們嘴裡都是「孫子」!
劉躍告訴我,這些「小哥」,就是以這種方式,在自嗨自樂中,找回尊嚴、排解憂愁、寄託鄉情。
我非常敬佩劉躍夫妻倆的親和力。讓我看到了「小哥」真實生活的另一面。同時,也看到了小店友善、寬鬆的煙火氣。舒緩了「小哥」們的生存壓力,撫慰了漂泊在異鄉「小哥」們孤獨的心。
2、錢,難借
與劉躍成為了朋友後,我特別想瞭解,小飯店在大城市生存的現狀。
劉躍,也夠哥們!他一五一十,向我講述了,他在上海開小飯店的經歷。
劉躍,38歲,江蘇宿遷人,16歲來上海。他人生的一大半時間,是在上海成長的。
他從16歲開始,就一直在飯店打工。從雜工、配菜,一直做到大廚。熟諳飯店的全流程。
2016年,國家天天在大喊,萬眾創業。
劉躍,這個在上海的打工仔,也被激發出來,創業開店、當老闆的衝動。
對於創業,劉躍最深的感觸是:底層人想創業,是借不到啟動資金的。
銀行的大門,對底層人永遠是緊閉的。創業基金的天使,也不會眷顧打工仔。
萬眾創業,對底層勞動者來說,就是一個響徹大地、空蕩蕩的漂亮口號。
我好奇地問,沒有啟動資金,那你怎麼開飯店呢?
劉躍說,是馬雲和馬化騰給他借的錢。
我突然一愣,完全沒有反應過來。
馬上好奇地追問,你認識馬雲和馬化騰?
劉躍說,他是在馬雲的支付寶「借唄」平台上,借了三萬元。在馬化騰的騰訊「微利貸」平台上,借了一萬七千元。
我一聽這個借款數額,非常驚愕,開口就說:兄弟,這一共不到五萬塊錢,你都借不來?你咋混的呀?
劉躍說,老哥哥呀,我跟你不是一個圈子。我們這個圈子的人啊,大家手頭都沒什麼錢。我們全村人,雖然一半都是親朋好友。有病有災時,都難借到錢。說創業要借錢,更沒有一個人會借的。
所以,他特別感謝馬雲、馬化騰這兩位老師,創辦的「借唄」、「微利貸」平臺。對他這樣底層創業的打工仔來說,這是比親戚還親的「天使」。
劉躍給我看,他的還款憑證。在還款憑證上,「借唄」,還贈送了他一句民間俗語:「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這句人話,多麼暖人心呀!想想我們現實生活中,太多的空話、大話、鬼話,這是多大的反差呀!
看著這些放大的細節,你就會真切地體會到,市場經濟,對底層創業者來說,是有溫度的。
是「借唄」、「微利貸」解決了,政府提出的萬眾創業,「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它彌補了我們現有金融體制的不足。
不與劉躍相熟,我還真不知道底層勞動者要創業,借個啟動資金,會這麼難!
真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3、尊稱老闆,實為「長工」
劉躍,借到了開店的啟動資金,這只是邁開了創業的第一步。
像劉躍這樣,漂泊在上海的底層人,是沒有社會人脈的。所以,他們能獲得的創業資源,都是最差的。這也是底層人創業,最大的軟肋。
在上海,開飯店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
劉躍租的小飯店,六十多平米,每月租金高達2.7萬。一年僅房租,就要32.4萬!
這房租,怎麼這麼高呢?
沒錯,因為上海的高房價,必然傳導為高房租。
高房租,滋潤了一批又一批,躺著吃房租的大小房東。
劉躍租的這個袖珍小店,像擊鼓傳花一樣,已經傳了四手。前四位曾經的小店老闆,都華麗轉身成了房東。
這世上,最爽的事情,就是只收錢、不幹活。是人,都盼望著這一天。
曾經的小店老闆,都成了房東,不幹活了。那,誰來幹活呢?
這就是,新接「盤」的最後一位小店老闆。
劉躍,這個創業者,就成了新接「盤」的第五位小店老闆。
作為,第五位小店老闆。劉躍每月必須將房租,交給前老闆們之後。他,才能撿一些剩羹裡的「利潤」。
所以,劉躍夫妻倆,雖然被人尊稱為:老闆和老闆娘,但仍必須揹負四座「大山」,被剝四層「利」、抽四次「頭」。
他們的本質,仍然是底層勞動者,仍然是被剝削者。他們僅僅是一對,有經營權的「長工」、「苦力」!
我問劉躍,你為什麼要「盤」下,這樣一個飯店呢?
他說,父母在農村,看病需要錢。為了把孩子從農村遷到城裡讀書,他在宿遷貸款買了房,要還貸。他和老婆還要在上海租房生活。
這一切,都需要錢。他必須去掙錢!
開小飯店也沒有科技含量。只要肯比別人多吃苦,就能掙上錢。
劉躍這對夫妻,血液裡淌滿了厚道、責任和擔當:為了家人,他們願吃盡天下一切苦。
劉躍,作為小店老闆,將小店視為了,用自己和愛人艱辛的勞作,去兌換一家人生活費用的珍貴平臺。
他以最狠的鐵心、最鋼的石腸,壓榨自己和愛人。夫妻倆,從早到晚,沒黑沒白。逼自己,當牛作馬,積攢碎銀。
劉躍,他頂著老闆的光環,同時在小店打了三份工。
凌晨,他是採購員。親自到批發市場採購食材,堵塞回扣的漏洞。
白天,他是大廚,確保炒菜質量。時常,還要客串「小哥」,給附近寫字樓送工作餐。
他愛人,雖然名頭上是老闆娘,但即要當收銀員,又當服務員,還要做清潔員。
每天,夫妻倆要工作15個小時後,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那抬不起頭、伸不直腰,租住的閣樓間。
哎,這世上底層百姓是沒辦法,才忍心剝削自己!含淚壓榨自己!
劉躍盤下小飯店後。他沒有再花一分錢重新裝修。甚至,連門面招牌都沒換。桌子板凳,都是淘來的二手貨。
劉躍夫妻倆,就是千萬個勤儉持家、艱辛勞作的中國人的縮影。也是千萬個,創業小老闆的縮影。
我們的祖先,世代都推崇和遵循的一句老話:勤儉持家,勤勞致富。
祖先中,鄉紳也好,實業家也好。他們成功的第一步,都是節儉為先、勤勞為先,榨取自己的辛勞,完成原始積累。節儉勤勞,是我們民族的特徵和基因。
但,現推崇的「彎道超車,跳躍發展」。助長了:投機取巧,抄襲剽竊,弄虛作假,一夜暴富。
真正的成功:一定是正道,不是彎道。一定是一步一個腳印,絕不是十步並兩步的跳躍。
這本來是常識,但已經沒人講了。
劉躍給我講,他苦點累點,自己都能扛。唯一揮之不去的內疚是,每年他只有春節十天的時間,回宿遷老家陪兒子。兒子已經12歲了,作為家長,他從沒有在作業本上簽過字。這一切都是農村的爺爺奶奶在代勞。
我又好奇地問了一個現實的問題。
上海房租這麼高!你夫妻倆這麼辛苦!為什麼不回老家開飯店去?
劉躍說,他們老家的店舖,打了六折,也沒有人租。因為客戶流量太少。上海房租雖高,但客流量非常大。
更主要的是,上海的營商環境非常好。政府執法部門,沒有吃白食的,更沒有敲竹槓的。
這番話,從一個最底層的創業者嘴裡說出來。
我這個生活在上海的新疆人,對上海這座城市,更加充滿了敬意!
創業者,不被刁難、不被欺負、不被敲詐。這是當下,最稀有、最優質、最珍貴的社會資源。
劉躍的小飯店,一路走來,隨著一點點的聚攏人氣、積累客戶。小店的灶火,一年比一年紅火興旺。
2017年虧損。
2018年持平。
2019年盈利。
夫妻倆開始樂了,他們玩命耕耘,甚至是自虐式的勞作,終於迎來了收穫!
哪知道,才樂了一年、高興了一載,災難就驟然降臨了。
4、小店,快挺不住了
2020年,新冠疫情,一巴掌就把劉躍的小店,打趴下了。
從汶川地震後,華夏逢災逢難時,就流行的一句話。
XX挺住!XX加油!
新冠疫情暴發後,XX挺住!XX加油!
在華夏大地,更是此起彼伏,吶喊震天!
其實,高聲吶喊的人,大多都跟我一樣,是體制內的人、端鐵飯碗的人、按月領工資的人。
不管疫情有多麼嚴重,不管災害是洪水滔天,還是山崩地裂,我們的工資,是一分錢也不少的!所以,我們對疫情的影響,是沒有切膚之痛的。
但是,像劉躍這樣,千千萬萬個民營小企業、小飯店,靠自己勞動掙錢的人,他們就真切地感受到,疫情就是災難!
疫情頭兩個月,飯店不能開業。所以,劉躍什麼也幹不了!眼睜睜地看著,小店沒有一分錢的收入。可小飯店的房租,每天都在積累。
兩個月下來,小飯店的房租,就已高達5.4萬元了!房租,變成了負債!
5.4萬元,這可是他們全家在老家,種五年地的收入。現在成為了一筆沈重的負債!而且是,沒有招惹任何人,飛來的災難!
此時,劉躍多麼希望有誰,能幫他一把,幫他頂一頂。
可是,除了媒體和牆上的標語:XX挺住!XX加油!這樣的口號外,什麼也沒有。
房東,只同意減免一萬塊錢的房租。
就這樣,在沒有一分錢收入的情況下,4.4萬元,卻活生生地被疫情「卷」走了。
好不容易,等到政府允許飯店可以開門了,但客戶沒有了。最慘的一天,只有四個人,進店來吃飯。
劉躍說,那些日子真是愁啊!
每天一睜眼,二千多塊錢的各項成本,就壓得他,頭皮發麻,心跳不止。
早晨買的食材,晚上倒掉,那真叫欲哭無淚呀!
那是他們開業以來,至暗的日子!
我問劉躍,餐飲業的從業人員和小飯店,有疫情補助嗎?
劉躍,一臉的苦澀地說,一分錢也沒有!
看著他茫然、失望的臉,這時,再想想眾人高聲的吶喊,媒體天天跳動的字眼:XX挺住!XX加油!
你會覺得,那些口號,多麼空洞,多麼虛無、多麼蒼白。甚至,是哄哄而起的噪音。
疫情期間,只有像劉躍,這樣最底層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才能體會到:時代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面對疫情的災難,像劉躍這樣體制外的小小百姓。又能靠誰呢?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自救!靠自己的毅力,拚命活下去!
5、外賣的奧秘
劉躍給我說,為了自救、為了止損,他決定做外賣。
餐飲業都知道,小店做外賣是不掙錢的。
小店,已經有了四個房東,像四座大山一樣壓著劉躍。如果再做外賣,就等於又多了一個老闆,又多了一座大山。小店,就又要被多盤剝一次。
可在疫情的非常時期,在小店生存面前,只要能保住小飯店,明知是吃著虧,抹著眼淚也要吃。這叫什麼呢?這就叫「無奈」。
夫妻倆,咬咬牙,腿更深蹲,腰更下沉。硬是又往自己身上,再多壓了一座大山!
只有生活中最平凡的人,才能蘊藏最不平凡的堅忍!
為了讓我直觀地瞭解,小店做外賣不掙錢,是虧本出力,劉躍隨手拿了一張,正在出菜的外賣單子,讓我看一看。
他說,大哥你看,這張外賣的單子,客戶,點了一份尖椒炒雞雜,一份米飯。一共付了16.8元。但外賣平臺,要先扣減技術服務、履約服務、商家活動三項費用。最後,只給了劉躍的小店8.33元。
劉躍說,這8.33元,攤掉房租、水電煤氣、食材,還扺不上成本。
可在去年疫情的特殊時期,只要能活下來,虧著本,也要硬撐。活下來,才是硬道理!
劉躍說,當時他就下決心,「燒錢」加大外賣!
我說,為什麼要「燒錢」呢?
劉躍說,客戶的數據,全掌握在外賣平臺手裡。你不「燒錢」,平臺就不會給你引流。客戶就根本不知道,你家店的存在!
劉躍問我,大哥,你懂外賣平臺「熱搜」榜排名嗎?
我說,不就是飯菜好,客戶評議出來的排名嗎?
劉躍笑著說,大哥,你還活在「雷鋒」叔叔的年代吧?
他說,他家雖是外賣平臺的簽約飯店。但他家的飯店,目前處在外賣平臺裡的什麼地方呢?
他要讓我,當場看一看。
劉躍馬上拿出手機,讓我看屏幕。他快速地翻著手機屏幕,翻過了一頁又一頁,才終於出現了他家飯店的名字和菜品簡介。
他說,他家小店目前「隱藏」在犄角旮旯的狀況,就是因為他現在沒有「燒錢」,去買「熱搜」排名。所以,必定要名落孫山。
劉躍說,大哥,今天我為你專門交一筆學費。給你現場,上一堂活生生的「熱搜」排名課。
隨後,劉躍在他的手機裡,向外賣平臺充值了500元的「推廣」費。頃刻,劉躍家的小飯店,居然昂首挺胸、驕傲地站在了「熱搜」榜前六位了。
太神奇了,神奇的我恍然大悟。原來,「熱搜」排名的奧秘就兩個字:掏錢!
真是:錢,是「熱搜」排名的通行證!錢,也是人生排名的通行證!
我問劉躍,那你剛充了500元錢,你家小飯店在「熱搜」榜前列的位置,能保多久呢?
劉躍說,保不了多久,你一天不花錢,「熱搜」榜上就找不到了。因為,這是一個動態的競價「遊戲」。誰出錢多,誰的排名就在前面。
劉躍說,除了「熱搜」排名。外賣平臺,還有一系列搏大眾眼球的「名頭」,也是要花錢購買的。
劉躍,讓我繼續看他的手機屏幕:優選、熱門、好評、回頭客、場景、品牌等。這些漂亮的「名頭」,一個個都是明碼標價,價格一清二楚。
聽劉躍給我現場上課、掃盲、講奧秘。我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的「文盲」、「土鱉」,半天才緩過神來。
原來,人們看到的「熱搜」排名榜,還有那些「好評」、「優選」、「品牌」等。都是花錢買來的廣告!
外賣「廣告」和電視「廣告」,都是一樣原理,一個爹娘:背後推手,都是競價系統。誰出錢多,就推薦曝光誰。
所以,人們吃的外賣,裡面摻和充斥了很多廣告費。
這是現實,也是必然!
劉躍說,疫情爆發後,容許開業的那些日子。他每天進店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的小店,在外賣平台上充值800元。以保證他的店,「熱搜」的排名能靠前一點。
就這樣,在去年疫情的那些日子,他靠「燒錢」,獲得了許多的外賣單子。
但夫妻倆工作量更大了,勞動強度更重了,更加辛苦了。他們以自己的堅韌和毅力,背著「五座」大山,咬牙匍匐前行。一點一點,慢慢爬過了至暗的日子。
去年年底,小店靠「堂食」能支撐經營了。他就停止了在外賣平台上的「燒錢」,不做虧本買賣了。
劉躍,這個淳樸的漢子,對外賣平臺的評價,也非常厚道。
他說,在疫情期間,他做外賣,雖然不掙錢,但畢竟減少了損失,讓小店活了下來。所以,外賣平臺的特殊作用,他也會永遠記得。
而且,外賣平臺三天就結帳,從不拖欠錢。這一點,他也非常佩服。
現在,小店在不「燒」一分錢的前提下,外賣回頭客仍佔他家營業額的10%。這些外賣的份額,也為小店攤薄了租金,降低了綜合成本。
6、小店灶火將熄滅
2021年,上海科學精準的防疫,保證了人們生活的正常。
劉躍的小飯店,也完全復甦和正常了,並且又開始盈利掙錢了。
久違的豐收喜悅,又掛在了劉躍夫妻倆憨厚的臉上。
但劉躍,好像命真的不順,命運不斷地在刁難他。
夫妻倆剛吃了兩天的熱飯,飯碗就要被砸了。
劉躍被告之,因為舊城改造,小店年底前必須拆遷,這是不可抗力!
這意味著:劉躍夫妻倆披星戴月,幾年聚起的人氣、積累的客戶、吹旺的灶火,即將灰飛湮滅。
這意味著:高房租,沒有壓垮的小店。疫災情,沒有打趴的小店。但卻倒在了莊稼成熟的豐收田野。
我與劉躍愛人談小店拆遷的話題時,她眼裡噙滿了淚花。
夫妻倆,五年嘔心培育,瀝血澆灌的全家「生活之樹」將被砍伐。這「生活之樹」的每一個樹杈、每一個樹枝、每一片樹葉,對一家人的生計,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老人看病、孩子讀書、還老家的房貸。還有他們在上海租房、生活費等,一切費用的來源全斷了、全沒了。
甚至,全家人憧憬的美好生活,也成了泡影、成了夢想。
一個家,生活之樹將被砍掉。夫妻倆,成了中年的失業者。轉瞬間,全家沒了一切收入。
將心比心,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劉躍夫妻倆現在痛苦扎心的憂愁。
面對這勤勞節儉、老實巴交的夫妻。我突然覺得,即將悄然倒下的小店,不僅充滿了悲傷、悲涼!甚至,是苦命的悲壯!
再放眼華夏,全國700多萬個飯店。這兩年,由於疫情和高房租。許多店都倒下了。
當年開的飯店,存活率還不到60%,這近一半的店:成了,一閃而墜的流星。成了,一現就歇的曇花。
這一批批倒下的飯店,背後又有多少個劉躍?又有多少個家庭,落入到生活的窘迫,沒有了收入的來源?又有多少個家庭,破滅了未來的希望?
哎!在華夏,小飯店要想辦成百年老店,已是天方夜譚,門都沒有。
能活過十年的,就要好好地謝天謝地,燒高香了。
面對這一現象,我只能自問:為什麼,底層百姓厄運的概率會如此大呢?為什麼,底層百姓改變命運會如此坎坷呢?
我問劉躍,小飯店拆遷後,他去幹什麼?
他說,還沒有想好。可能會去別人家的飯店打工,當廚子。也可能去跑外賣,當「小哥」。
他回答時,沒有任何抱怨,而且非常淡漠,這完全出乎我的預料。
我在想,如果我遇到了小店將被拆遷、自己將遭失業,家裡失去了一切收入來源。那我早就崩潰了,甚至瘋癱了。
再想一想,劉躍來自農村,是體制外的勞動者。他沒有鐵飯碗、沒有社會保障、沒有人脈關係。
作為一家之主。他抱怨,又有什麼用呢?不淡漠,又能怎麼樣呢?
這不抱怨、淡漠:是底層百姓,無奈下的隱忍。是底層百姓,憋屈的大心臟。
小店,年底前將拆除。它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
可以預見,不久之後,在鋼筋水泥的澆灌下,劉躍小飯店的灶火將永遠熄滅。
新建起的靚麗摩天大廈裡,將會有高大上的豪華中西餐廳。
但不可能,再有劉躍之類的小、土、儉的飯店了。
一座城市,本應是一個完整多樣的生態。既要有參天大樹,又要有低矮的灌木。這才是一個有溫度的現代人文城市。市井煙火一個個都熄滅了,都成為了過往泛黃的歷史。
若干年後,一定沒人會記得,上海的市中心福建中路上,曾經有過:一對勤勞的夫妻,開過一個小飯店。它成為了外賣「小哥」之家。成為了「米飯管飽」的食堂。成為百姓喜愛的市井煙火。
面對小店即將拆遷的現實。我只能懷著眷戀複雜的心情。
記錄下,這對平凡的夫妻,靠著勤勞的雙手,坎坷創業的經歷。記錄下,小飯店短暫的「一生」。
用小店的故事,告訴朋友,生活都不易!
這世上,還有太多的人,為了養家餬口,在掙扎的奮鬥!
咽淚含笑,留下一張坎坷創業的紀念!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