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7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短短兩個月間被罰收6718.37萬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12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綜合報導)打著執法的名義打劫企業及工商戶,這樣的事在當今的中國早就是司空見慣。只是在一個縣級小城運動式「薅羊毛」中,2547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短短兩個月間被罰收6718.37萬元,平均每家2.64萬元,令人髮指,以致當局都無法再遮掩了,稱其「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公信力」。
據中國政府網報導,國辦督查室12月17日發布《關於河北省霸州市出現大面積大規模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問題的督查情況通報》。
通報指,2021年10月份,為彌補財力緊張及不合理支出等產生的缺口,霸州市在6月份已經完成非稅收入預算7億元的情況下,向下轄15個鄉鎮(街道、開發區)分解下達了3.04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非稅收入任務。
11月份,為進一步促進鄉鎮(街道、開發區)加大非稅收入徵收力度,霸州市委明確稅收收入得分權重為20%,非稅收入得分權重為80%。霸州市各鄉鎮(街道、開發區)、村街以安全生產執法檢查等多種名義,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進行集中罰款、攤派、收費。
據不完全統計,10月1日∼12月6日,霸州市15個鄉鎮(街道、開發區)入庫和未入庫罰沒收入6718.37萬元,是1∼9月罰沒收入(596.59萬元)的11倍,涉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547家,平均每家罰款、收費2.64萬元。
11月份,13個鄉鎮(街道、開發區)出現明顯的運動式執法,當月入庫罰沒收入4729.57萬元,是1∼9月月均罰沒收入的80倍。
霸州經濟開發區辛章辦公區通知各村街書記(主任)領取《霸州市工業企業普查信息情況表》和霸州市財政局非稅收入專戶賬號,要求村街書記(主任)組織轄區內所有工業企業按照企業佔地面積,以1萬元/畝的標準,向霸州市財政局非稅收入專戶賬號轉款。11月10日∼12月6日,辛章辦公區共有309家企業向霸州市財政局非稅收入專戶轉款688.14萬元,繳費金額4000元∼50萬元不等。
根據霸州市的部署和要求,東段鄉在1∼9月非稅收入41.5萬元的情況下,重新核定提出了10∼12月非稅收入2166.5萬元的目標任務,派出所有包村幹部、執法人員、村幹部等對全鄉企業開展地毯式檢查並罰款。
10月30日∼12月8日,該鄉以「未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未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畫」等為由,對638家企業進行了處罰,合計罰款金額達1424.5萬元,平均每天處罰16家企業,平均每個企業罰款2.23萬元。
11月1日∼12月6日,岔河集鄉重點選擇轄區內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38家企業,以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名義集中實施高額處罰,罰款金額合計386萬元,其中罰款10萬∼24萬元的企業4家,罰款25萬∼60萬元的企業5家,相關處罰手續均不完整。
東楊莊鄉在1∼9月罰沒收入4.09萬元的情況下,重新核定提出了10∼12月收繳1395.91萬元的目標任務,並將其攤派到全鄉20個村街,由村街幹部向轄內企業直接收取費用,並通過鄉財政所交至霸州市財政局非稅收入專戶。
10月1日∼12月6日,東楊莊鄉攤派收費合計455.6萬元,其中11月份攤派收費429.3萬元,是1∼9月月均罰沒收入(0.45萬元)的945倍。
苑口村被攤派收費任務45萬元。該村將全村企業按照規模大小分為兩類進行攤派,一類企業10000元,二類企業5000元。11月24日∼12月6日,該村9家一類企業和15家二類企業交款16.5萬元,沒有任何收據。
通報稱,這種做法嚴重侵害了廣大中小微企業的切身利益,嚴重破壞了當地營商環境,直接抵消了助企紓困、減稅降費政策紅利,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性質十分惡劣,教訓十分深刻。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稱,截至12月16日15時,霸州市已經向2200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退款5472.82萬元。
《極目新聞》報導說,12月18日上午,記者試圖聯繫霸州市東段鄉、辛章辦公區、苑口村等地的30多家企業,但多數企業都不願意提及,謝絕了記者採訪。
網友說:「誰敢說?」 「如今還有誰敢說一個‘不’字?」
在中國,這樣以執法名義公然搶劫的案例是普遍現象。有山東網友留言說,本地的一家小企業,上個月在半個月的時間裏,被政府以企業環保不達標為由兩次共計罰款60萬元整。此家企業的工人說:老闆決定直接放假,來年開不開工再說!
網友說,很多企業只能認罰,上一套處理設施百萬起步,多的可能上千萬。而這百萬起步的設備,如果自己購買安裝只要15萬就能搞定。但「都是(政府部門)推薦企業過來裝,你自己去買驗收過不了。哪怕過了,後期都是盯著你,3到5天來一次」。
「說得好聽亂罰款、亂收費,實際就是公然打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靜馨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