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段故事 勾勒出人性的善與惡(圖)

 2022-02-09 07: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房屋建築和喀布爾山。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房屋建築和喀布爾山。(圖片來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兩個少年之間,一段曲折的故事,名為《追風箏的人》,是美國2005年排名第三的暢銷書。作家卡勒德.胡賽尼通過兩個男孩在阿富汗戰亂前後的成長與經歷,勾勒出人性,罪與罰。

阿米爾和父親居住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一棟別墅裡,過著富足無憂的生活。

阿米爾還有一個形影不離的玩伴——哈桑。

【01】太高估一段關係,是一場災難。

哈桑是僕人阿里的兒子,自幼與阿米爾生活在一起,他們都早早失去母親,與父親相依為命。

哈桑視阿米爾為最好的朋友,對阿米爾總有求必應。阿米爾慫恿哈桑用彈弓打鄰居家的牧羊犬,哈桑儘管知道會被父親訓斥,還是會照做。阿米爾每次遇到危險,哈桑總毫不猶豫衝上前護住他。

哈桑以為,阿米爾會和他一樣。直到那天,哈桑陪阿米爾參加風箏大賽,阿米爾叫哈桑幫他追回藍色風箏奪取冠軍。

哈桑對阿米爾高呼:「為你,千千萬萬遍」,隨即向風箏奔去。

然而返回時,哈桑遭到霸阿塞夫一行人堵截,阿塞夫變態地強暴了哈桑。這一幕,碰巧被不遠處的阿米爾看見,但阿米爾沒有上前保護哈桑,反而轉身離去。

阿米爾不斷安慰自己,為了贏得比賽博取父親稱讚,總要付出一切代價。這個代價,便是哈桑。

現實如同一堵漏風的牆,吹得人透心涼。

哈桑把委屈和疼痛全留給自己,只想護阿米爾週全,結果阿米爾卻對他見死不救,把他視作一枚棋子。

世間最難猜的,是人心;最難量的,是關係。

太高估一段關係的存在,往往都會以失望收場。

【02】朋友之間,也講究勢均力敵。

哈桑康復後,曾試圖與阿米爾重歸於好,但阿米爾總藉故躲開。

一天,阿米爾故意約哈桑到熟悉的山坡上,撿起地上的石榴就砸向哈桑。哈桑知道,阿米爾是為了宣泄心中的壓抑和內疚,他站著一動也不動,任石榴汁染紅衣裳。可哈桑越是容忍,阿米爾就越放縱,他一邊朝哈桑扔石榴,一邊辱罵哈桑是懦夫。

在一聲聲辱罵中,倆人徹底走向了決裂。其實,阿米爾和哈桑的關係早已失衡,從他們一個習慣索取,一個習慣付出開始。

阿米爾父親與拉辛汗的關係則不同。

父親與拉辛汗既是合作夥伴,又是精神契合的摯友。父親心中的鬱結,都會告知拉辛汗,拉辛汗對父親也始終真誠以待。兩人情同手足,併肩走過幾十年,從未心生嫌隙。

經濟學家艾瑞裡說過一句很戳心的話:「所謂的關係,不過是一場精確的匹配遊戲,最重要的是門當戶對。」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一心索取,有人無畏付出。

友情也好,愛情也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講究勢均力敵,彼此誠意相當,感情才能穩如磐石。

【03】越是愚蠢的人,越喜歡歸錯他人。

阿米爾生性怯懦,父親對他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力感,而對勇敢陽光的哈桑格外疼愛。哈桑生日時,阿米爾父親特意請最好的整形醫生為哈桑矯正兔唇。阿米爾心中不由湧起一陣酸楚,對哈桑心生嫉恨。

贏得風箏比賽後,阿米爾如願博得父親的歡心,但他既開心又忐忑。他害怕哈桑再次搶奪走父親的愛,也害怕哈桑揭穿他的見死不救。

阿米爾每天惶恐不安,彷彿頭上懸著達摩克利斯之劍,認為是哈桑攪亂了一切。於是,趁哈桑和阿里外出之際,阿米爾把父親送給自己的手錶和錢放到哈桑的床下,誣陷哈桑偷竊。

為了不揭穿阿米爾,哈桑點頭承認了一切。

阿里不忍見兒子受盡委屈,果斷帶哈桑離開了喀布爾。

阿米爾以為趕走哈桑能得到父親的獨寵,不曾想父親早已看穿他的小心思,對他更加厭惡。

把自身不幸的誘因,歸結於他人,是人性的本能。但唯有反躬自省,才能化解內心的怨氣,造就和諧的人際關係。

【04】偏見,是最難跨越的鴻溝。

隨著戰亂爆發,父親和阿米爾移民到美國,拉辛汗主動留下幫他們守護別墅,並邀請哈桑一家與其同住。

圍牆外雖戰火紛飛,但圍牆內,拉辛汗和哈桑一家卻過得和諧而溫馨,哈桑還喜得兒子索拉博。

可美好總是轉瞬即逝,拉辛汗前往巴基斯坦治病後,外面就流傳出哈桑是哈扎客人的消息。

當時的阿富汗,被以普什圖人為主的塔利班控制,與他們信仰相悖的哈扎客人則被視為低劣、骯髒的代表。塔利班認為所有哈扎客人都是騙子,是小偷,他們衝進別墅逮捕了哈桑。

無論哈桑怎樣自證清白,無論鄰居怎樣證實哈桑的良與正直,儘管還有拉辛汗電話確認,塔利班依舊堅持指控。

最後,塔利班無情地處死了哈桑和他的妻子,索拉博被送進了孤兒院。

哈桑和妻子沒有倒在貧窮和戰亂之下,卻輸給了偏見。

有人說:「阻礙人們發現真理的障礙,並非是事物的虛幻假象,也不是人們推理能力的缺陷,而是人們此前積累的偏見。」

人與人之間的偏見,是最難跨越的鴻溝。

【05】善與惡的抉擇,只在一念之間。

哈桑離世後,拉辛汗撥通了阿米爾的電話。在拉辛汗的召喚下,時隔26年,阿米爾終於再次回到熟悉的環境。

但當拉辛汗請求他前往阿富汗找到索拉博時,阿米爾拒絕了。

無奈之下,拉辛汗只好道出哈桑是阿米爾同父異母弟弟的事實。

真相如同晴天霹靂般擊中阿米爾,他衝出拉辛汗的公寓,遊走在人來人往的街頭。阿米爾彷彿站在三岔路口,一條是繼續負罪生活之路,一條是冒險贖罪重生之路。

回想起往昔種種,最終,阿米爾選擇了後者。

幾經周折,阿米爾在昔日死敵阿塞夫家見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索拉博身形消瘦,滿面驚恐,被帶上腳鈴當做寵物一般玩弄。

為了救出索拉博,阿米爾被阿塞夫打得面目全非。伴隨著劇烈的疼痛,阿米爾心中壓抑多年的罪惡感隨鮮血一起流淌而出,他笑了。

曾經的一個轉身,成了他半生的夢魘,如今的一個抉擇,救贖了他的往後餘生。

有時,偶然間的一個惡念,或許就會留下半生的遺憾;有時,不經意的一個善意,或許就能給餘生帶來溫暖。

善與惡,往往只是一牆之隔,取捨全在一念之間。

故事最後,阿米爾帶著索拉博一同回到美國,迎來了新的生活。

索拉博望著空中飄蕩的風箏,終於褪去傷痛的陰影,露出久違的微笑。

阿米爾滿心欣喜,對索拉博說出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轉身向風箏追去。

以風箏為始的惡,終以風箏得救,這便是人性善惡的因果輪迴。

正如書中所寫:「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

責任編輯: wendy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