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及其盟國尋求重整供應鏈,正在推動從外包中國轉向「友岸外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5月17日訊】媒體報導稱,俄烏衝突與北京防疫封鎖突顯供應鏈的脆弱性,使得美國與其盟國正在推動一種將商業限制在互信國家圈的新型全球貿易,稱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這種新戰略與盛行數十年的經濟全球化背道而馳。支持者認為,這是重整全球供應鏈,以降低對中國、俄羅斯等國與非市場經濟體依賴的契機,同時也是在全面全球化與孤立主義之間、離岸外包(offshoring)與本土生產之間的折衷之道。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一連串干擾事件發生後,包括COVID-19疫情爆發、俄烏衝突,以及美中貿易戰,美國官員目前正在與歐亞、太平洋盟國倡導、資助一種流通於友邦間的基礎物資生產、貿易新渠道,三星電子、Gap等企業也加入了這一趨勢。
美國財長耶倫(Janet Louise Yellen)在4月份演講時指出:「支持供應鏈‘友岸外包’到為數龐大的互信國家,將降低我們與可靠的貿易夥伴的經濟風險,我們也能持續安全的擴大市場准入。」耶倫還補充說,此類安排將讓美國深化與互信國家的關係,這些國家對於全球經濟的運作方式,與美國享有共同的規範與價值。
半導體與稀土金屬等產業已經展開此努力,民營企業也加入其中,增加在政治與物流風險相對較低的國家生產。
報導稱,近年來,西方與北京當局的緊張關係已經促使西方政府與企業追求多元化供應鏈,將產業鏈遷出中國。疫情又暴露了供應鏈的脆弱性,並加速了這一趨勢。而俄烏戰爭導致能源與糧食出口緊縮,再加上對莫斯科的制裁干擾全球資金與貨物流動,使得西方政府官員的急迫感有增無減。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Chi Tai)在4月的演說中表示:「你或許聽人們說,相互交易的國家不會交戰,但最近兩個月的局勢顯示,這不必然是真的。」戴琪說,多元化關鍵產品的供應來源,「以確保下次危機時我們不會陷入恐慌、絕望」,至關重要。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一些產業的「友岸外包」行動甚至早於決策者。近年來,服飾企業努力因應美國制裁新疆棉的政策,接著疫情引發的物流乾擾,導致從亞洲出貨的時間與成本激增,這些企業偏好「友岸外包」宏都拉斯、瓜地馬拉,以及薩爾瓦多等中美洲國家。
雖然這些地區的紡織質量與勞力供應仍然落後於中國,但企業受惠於產地更接近美國市場,以及自由貿易協定之下的低關稅,美國政府也斥資數十億美元發展當地經濟,吸引民營企業在該地區投資,以期降低美國的移民潮。
報導稱,總部設在邁阿密的Intradeco控股公司是受惠的企業之一,目前該公司在薩爾瓦多為沃爾瑪、亞馬遜等零售商生產服飾,執行長西曼(Felix Siman)表示,2021年春季,公司與卡文·克萊母公司PVH等4、5家新客戶簽約合作,他說:「這些公司不再想一切外包中國,人們對中美洲地區深感興趣,目前需求遠超過我們的負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靜馨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