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二戰的中國教訓:美軍統帥為何而爭?(圖)

華府統帥部的中國因素——名將之爭:馬歇爾與麥克阿瑟(上)

 2023-04-12 0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華府統帥部的中國因素——名將之爭:馬歇爾與麥克阿瑟。
華府統帥部的中國因素——名將之爭:馬歇爾麥克阿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二戰確是人類最慘痛最恐怖的記憶。其超過5000(或7000)萬人的死亡,無數城市化為廢墟、文明毀於灰燼。關於二戰的記錄不可勝數。但是歷史永遠是不可缺席的教師。二戰的教訓,對於中國戰後迄今的發展,更有莫大的關係,很多關鍵問題,已被遺忘或扭曲。現在的美國和美中關係,又來到歷史性時刻,本文試圖以幾位美國二戰的統帥級人物與中國的故事,溫故知新。

羅斯福擺脫孤立主義充當全球民主兵工廠

先說說羅斯福(F.Roosevelt 1882~1945),他是二戰中家喻戶曉的美國總統,其人生傳奇無人可比:不到40歲已因疾而半身癱瘓坐輪椅,卻連續競選州長、總統成功,而且總統一做四屆。不僅維護美國憲法精神,而且帶領美國走出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踏入榮景。接著投入二戰,足足打了五年,使美國成為戰勝法西斯的堅強堡壘,他終於德日投降前夕,鞠躬盡瘁而病逝。63歲的一生功勳,使迄今十三位繼任總統,相形見絀。《紐約時報》在哀悼文中說:一百年後,人們也會跪下感謝上帝,賜予我們羅斯福總統,他帶領我們度過難關。

羅斯福1933年首任總統,經濟困厄之烈於今不可想像,工業農業下降50~60%、失業率達25%、200萬人無家可歸,32州銀行關閉,國庫枯竭。社會怨氣衝天、美共上街。史達林(斯大林)遙呼「資本主義總危機」將臨。羅斯福以總統大權,力行緊急救濟法,以公共工程,建田納西水壩,收納黃金為國財,監管華爾街、削減政府開支,立社會保險……得到社會廣泛支持,經濟日漸振興,得以高票連任。二戰1939年在歐洲爆發,羅斯福警惕納粹,秘密軍援英法。最富有魄力的是,將國人的「孤立主義」傳統,轉變為抗擊侵略的國際主義戰略,制定援助同盟國的「租借法案」(以500億美元軍需物資運送英國、中國和蘇聯,不必歸還)。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羅斯福已在著力推行整軍備戰和支援盟軍的雙重政策,宣稱美國是「民主國家的兵工廠」,發表「四大自由」演講。對日宣戰後,計畫擴軍1000萬,一半開往國外。大部分工業改為軍工,婦女200萬被動員入廠勤工。據戰後情報,日軍透露,由於羅斯福對日本實行的海路禁運,石油來源被截斷,「威脅日本之生存已無法忍受,必須掙脫美國的鎖鏈」……這是偷襲珍珠港最重要的原因,而非美國軍方的疏忽。其後,羅斯福調兵遣將,奔波於盟國高層,主持開羅、德黑蘭、雅爾達三次巨頭會議,協調盟軍的全球戰略合作及戰後國際秩序的重建。以其超越國家利益的風格與政治理想,不辭病體辛勞,贏得當仁不讓的世界領袖地位。

羅斯福非常關注中國二戰後的和平進步。他說,中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戰後中國要取代日本,對亞太局勢穩定很重要。國共組成聯合政府後,他要「請蔣介石毛澤東來白宮喝咖啡」。他極力推動給予中國大國地位,中國出席開羅會議,成為安理會成員之一都是他的主張。羅斯福讚揚中國艱苦抗日,拖住日本貢獻非凡。他曾對兒子艾利奧說過──日本野心很大,軍力凶狂。假如中國因孤立而屈服,不堪設想。「日本將有可能抽出150萬軍隊,再武裝500萬中國人,組成黃種大軍,獅子一般撲向澳洲、撲向印度,佔領埃及,然後和德國在中東會師。那時美國還能做什麼?上帝才知道。」

因此,美國的亞洲戰略一定要支援中國,打敗日本。

馬歇爾享譽東西方 敗於使華調停內戰

在二戰的美軍統帥部,有兩位五星上將馬歇爾和麥克阿瑟。是盟軍歐洲、亞洲兩大戰場的最高指揮官,在全球享有赫赫威名。正是這二位名將,與中國二十世紀命脈發生密切關係。

馬歇爾因1946年來華調停內戰,而廣為人知。其實,他在二戰中地位崇高、西方的影響力遠大於中國。美國軍事體制陸軍部長位高,但是文職;總參謀長是武職,實掌軍權,歷來「陸軍總長」職位倍受關注。馬歇爾1939年9月~1945年11月出任此職(人稱馬帥),貫穿二戰始終。美國本土久無戰事,軍力不彰,故馬帥承總統意,首在擴軍備戰。選才練兵,爭取國會撥款。衝破孤立派反戰勢力,經過三年重鼓,終於將一支90萬的常備軍,擴充到現代裝備的540萬精兵。

二戰有西歐、蘇德、北非、太平洋、東南亞、中國幾個大戰場,美國以豐富的戰爭資源,成為唯一跨歐洲亞洲兩大戰場長期作戰的國家。馬帥要協調多方面的戰略需要和矛盾──制定的全球戰略是「先歐後亞」。必先搶救被德軍鐵蹄踐踏的歐陸和蘇俄,難免疏緩麥克阿瑟主打的亞太戰場。而在開闢「第二戰場」上,英相丘吉爾忌畏納粹鋒芒,一再拖延。因窮與協調美英,支配大量美軍美援,形成馬帥在歐戰中的高尚權威。例如誰先佔領柏林?要擺平英美軍隊,讓位給擊敗德軍主力的蘇軍,以利戰後大局。遂命艾森豪盟軍易北河止步。投擲原子彈的地點也由他和陸軍部長一道選定,長崎那顆更是馬帥的抉擇……

這位被丘吉爾稱為「二戰勝利組織者」的馬歇爾,卻在中國遭到一生最大的失敗。他被杜魯門以特使派往中國調停內戰時,華府知情人並不看好。但他超級自信,總統以馬帥國際公關大師的聲望經驗,折衝國共內戰應是「馬到成功」。殊不知國共關係深不可測,最後還是刀光血影,調解失敗。馬帥不甘有辱使命,逾期數月才回國。馬歇爾使華鎩羽而歸,是美國十九世紀以來對華政策的最大失敗。

魏德邁戰略之才不敵謝偉思親共反蔣

馬歇爾掃興之因何在?應介紹兩位相關人物:美國將軍魏德邁和外交官謝偉思。魏將軍(A.wedemeyer1897~1989)西點軍校出身,曾在天津學過漢語。1941年知名著作《勝利計畫》,為二戰反納粹德國提供基本戰略。抗戰後期任遠東戰區參謀長二年(蔣為總司令)。對中國與國共兩黨,有較深瞭解。司徒雷登1949年8月卸職後,內定魏任駐華大使,竟因中共反對而作罷。馬帥來華,他為協助曾詳細介紹中國局勢,預言使命很難成功。指國共是極不相容的敵對力量,根本不能合作。魏德邁1947年夏奉杜魯門諭,曾對中國各地各方面作過一次深入調查,寫成長篇報告。他也坦告蔣:你們已不能用武力打敗中共,惟有改革政治經濟得到人民擁護才得成功,但在中共叛亂下做不到。他認為蔣正直無私,是一個鬆散國家的合理領袖,不是獨裁者。他說法國六個星期就投降,中國抗戰苦撐七年,令人敬佩,美國應該援助中國政府。他對東北問題,主張中美英蘇四國暫時託管……結果他的報告不被接受,因為「馬歇爾對蔣介石成見太深」,認為國府不可救藥,而相信中共是一個「農民改革者」,可寄予希望。因此,馬帥1947年初回到華府,杜魯門馬上就對國府斷援,長達一年。

魏德邁雖有戰略之才,援華之心,不敵馬帥白宮權勢,一腔遺恨眼看中國落入中共之手。馬歇爾返美任國務卿後,要求魏修改他的報告,被拒。報告被封存二十餘年。艾奇遜1949年初接國務卿,發表《白皮書》,到韓戰爆發,杜魯門1952年落選,棄蔣外交才告停。這期間有個親共人物「謝偉思」(1909~1999)值得一提。他出生在成都美國傳教士之家,一口四川話,懂中文。再回國,加州大學畢業,進入國務院成為外交官。派駐中國,和范宣德、戴維斯被稱為「三個約翰」(姓名皆有John),對國務院助共棄蔣的對華決策有重大影響。他們要求組「美軍觀察組」駐延安。蔣堅予拒絕。一直鬧到開羅會議,由羅斯福施壓,蔣才勉為同意。組長包瑞德負責軍事情報,謝偉思負責政治分析向國務院報告。謝首途延安,一住三個多月,和毛交談五十餘次。毛視為「外交統戰的開始」,稱他為「戰友」。謝將對中共的好評與合作期待直送華府,得到國務院支持,甚至願派一師美軍登陸山東與中共合作。蔣聞訊大怒,向美方強烈抗議。觀察組直到胡宗南進攻延安才撤銷。謝偉思回到美國曾受忠誠委員會審查,一度開除國務院,後抗辯脫罪,1963年退休。文革後期謝偉思四次重返大陸。

麥克阿瑟有遠見 共黨將赤化遠東

和二戰尾聲相連的中國內戰,滲透著很深的國際背景,除蘇共外,政府方面的美國因素十分顯著。從駐華大使館、國務卿馬歇爾以至總統杜魯門決策的主流,壓抑了對共產主義保持警覺和非議的一派:包括魏德邁、參與重慶會談的赫爾利大使及大名鼎鼎的麥克阿瑟等。馬歇爾和麥帥是同齡的五星上將(1880~),都先後陷入中國問題的漩渦,但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路向。

1945年12月馬歇爾出使中國前,借道東京,和盟軍佔領日本的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在美國大使館一同住了幾天。麥帥在回憶錄中寫道,幾年不見,發現馬歇爾蒼老了許多,過去的敏銳與活力不復再見。他不明白國務院為何要讚許中共是「農民改革者」而不是極權的共產黨?為何不協助蔣介石奪取明明可得的勝利,而要張羅停戰和談,搞聯合政府?……馬歇爾在中國斡旋前後一年,對蔣很不滿,回國後不再給蔣提供軍事補給,蘇聯卻日夜不停地將二戰末期美國大量軍需品(麥帥經手運輸海參崴)提供給中共部隊。最後蔣軍敗退臺灣。麥帥看在眼裡,頗為不平。寫道:

「美國違反承諾,不再援蔣的軍隊,實是犯了史上罕有的大錯。美國在亞洲的百年經營毀於一旦,還背上『紙老虎』的罵名,成為世界的笑柄。在未來幾百年,美國這一失誤對自由世界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將逐漸顯露出來。」

──麥帥1964年的這段話,被其後的經歷證實,他對美國高層綏靖政策的批評是明智而有遠見的。也反映他和當時流行的失敗主義的根本分歧。國民政府1949年12月9日遷臺辦公,美國務院急匆匆通知駐外代表,「臺灣很快會落入中共之手,臺灣毫無軍事價值……」其後,艾奇遜又聲明,「臺灣不在我國防禦計畫之內」。麥帥對艾奇遜的斷言極為失望。

中共以「農民改革者」之偽說,「借殼上市」騙得農民的支持和部分西方人的同情而贏得內戰,如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學校長,駐華大使)所述:中共把自己描述成誠實清廉、進行「農業改革」的、獨立於莫斯科的政黨。又把國民黨描述成徹底的腐敗無能,就為中國人輕易的拋棄國民政府,接受共產黨政權鋪平道路。也促使很多外國外交官、商人和傳教士都相信新政權會比國民政府好。

對中共宣傳洞悉其奸者,當年確實不多,麥克阿瑟是其中一個。他對馬帥孜孜於國共談判,抱著嘲諷的態度(張治中回憶錄也爆料:馬歇爾下車伊始,提出的整軍方案竟是國共2:1,空軍海軍中共佔1/3。蔣看到大為吃驚。後改為5:1。海空軍不提)──麥帥一再指稱白宮不瞭解中國。原因之一是國務院對華的偏向心理與決策情報來源,靠的是謝偉思這樣在延安被洗腦的親共分子。

統率韓國和臺灣防務的西太平洋總司令

麥克阿瑟竭力讓華府高層意識到共產主義在遠東的威脅日益增長,他坐鎮東京,不斷將北朝鮮欲侵犯南韓的情報呈交華府,但華府沉醉在戰後傲慢中。1950年6月韓戰終於爆發,蘇式裝備的20萬北朝鮮大軍向南韓長驅直入,佔漢城而逼釜山,朝鮮半島赤化在即。杜魯門總統決定介入,命令統率遠東防務的麥帥動用海空軍支援南韓。同時強調防止臺灣和大陸相互攻擊,第七艦隊交麥帥指揮,戰啟第二天便駐防臺灣。白宮也同意投入陸軍的要求並組成聯合國軍,駐日美軍編成兩集團軍開往韓國,七月初,麥帥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開始和中國結下兵戎之緣。

麥克阿瑟是美國軍事體系養成的傑出戰將。曾是西點軍校的高材生和最年輕的校長,在一戰中初露鋒芒,30年代已任陸軍參謀總長。戍衛菲律賓,任菲陸軍元帥。珍珠港被襲後,日軍再以海空優勢兩棲作戰突襲菲國,麥帥部隊措手不及受到重創,退守澳大利亞。重振三軍,展開新幾內亞之戰、婆羅洲戰役、光復馬尼拉,再以「蛙跳戰役」,歷三年苦戰,殲滅日軍45萬兵力,結束西南太平洋戰爭。這場綿延數千海浬的對日大戰,麥帥英名遠揚(20世紀很少有如此大規模立體實戰經驗的將領。例如沖繩一役,美軍獲勝的代價是,傷亡五萬將士、艦艇損傷404艘、戰機被毀800餘架)。

麥帥的指揮風格總是身先士卒。親臨前線(如漢城撤退和鴨綠江巡視)把握第一手戰情。更具獨立的戰略思維,尊重戰爭倫理,有必勝的意志,也愛惜士兵的生命。指揮韓戰,不到一年,卻是他畢生征戰最險惡的一次。共黨武裝弱勢明顯,但雙方軍力太懸殊,麥帥深悉美軍的殺手鐧是海空優勢,切斷敵方後勤補給線。這是「仁川戰役」的必然靈感。

仁川大捷 將帥失和 華府強令壓抑制空權

1950年9月13日,美軍仁川登陸一舉成功,包抄南侵之敵,數十萬兵盡入殼中。麥帥揮軍越過三八線,以圖掃蕩北韓共軍。收復漢城,克平壤,登陸元山而趨鴨綠江。不料中共早已發動「抗美援朝」。組軍百萬,正源源滲入朝鮮戰場,以旗號「志願軍」代替「解放軍」。立即發動大規模戰役。麥帥的情報顯示朝鮮局勢將有重大變化。

仁川戰局勝轉後,美英方面引發爭論。英國指責不應越過三八線,參謀長聯席會議也稱只為摧毀北朝鮮軍力,不得窮追,禁越中朝邊界。白宮一度樂觀估計:不會導致中共參戰。然而,11月初,麥帥可靠情報:中共已有56個師、連後勤共86萬兵力悄悄進入朝鮮──遂要求炸毀鴨綠江大橋以斷敵通道,請示華府。

軍情急如火。馬歇爾國防部長當天緊急叫停:禁止炸橋!而且,命延緩對中國東北延江5英里地帶的轟炸行動!──麥帥看到如此禁令,有如岳飛之「十二道金牌」五雷轟頂:此令無異於對敵方進軍的橋梁和縱深提供保護。不可理喻!他隨即提出抗議,國防部僅以只可炸橋之一端應答。麥帥感到絕望、沮喪,對身邊參謀長希基將軍說:「一個指揮官在如此嚴峻的時刻,被剝奪使用軍事力量的權力,不能保護他麾下將士的生命安全,這是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他打算立即辭去遠東的一切職務。希基極力反對!勸阻道:你貿然離職,士氣必然一落千丈,整個軍隊會陷入潰敗!你的聲譽和責任也將被毀!麥帥默默地撕掉辭職電報稿。

這一幕,是美軍兩大將領:華府的馬帥和前線的麥帥分歧的高潮爆發。嗣後,麥帥認命,制定引誘性的撤退計畫。因炸橋方案被否定後二十天,共軍利用華府設置的保護屏道,已往朝鮮輸送20萬以上的新編部隊,數量已達數倍於聯軍的壓倒優勢。美軍既無增兵,又難以發揮制空打擊力,挺進鴨綠江,就有陷入被包圍的危險。11月底共軍發動總攻(即中共所謂「第二次戰役」),美第十集團軍和中共九兵團激戰長津湖,雙方受損慘重(兵無寒衣的九兵團僅凍死凍傷達三萬餘人),美軍遂從東海岸撤退,鏖戰西海岸。1951年3月奪回漢城,此後轉攻為守。雙方保持三八線戰略對峙,邊談邊打。直到1953年史達林去世,蘇共停戰壓力下,終止毛澤東在戰俘遣返上的阻撓,七月停戰協定得以簽訂。

(本文有刪節)

責任編輯: 玉亮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