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莫忘中共「吞併」史 學者:若台灣不保印度恐遭殃(圖)

 2023-04-30 07: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在這張拍攝於2023年4月5日的照片中,摩托車騎手穿過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達旺的積雪覆蓋的喜馬拉雅色拉山口。
在這張拍攝於2023年4月5日的照片中,摩托車騎手穿過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查省的達旺,被積雪覆蓋的喜馬拉雅色拉山口。(圖片來源:ARUN SANKAR/ Getty Images)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23年4月30日讯】最近印度地緣政治和戰略專家謝蘭尼(Brahma Chellaney)撰文提出警告,如果台灣落入中(共)國之手,那麼北京的下一個「統一」目標,將會是位在印中邊界的阿魯納查省,亦即中國所稱的藏南地區。

總部設在紐約的非營利組織「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最近刊出了謝蘭尼以「中印對抗正重塑亞洲」(The Sino-Indian Rivalry Is Reshaping Asia)為題的文章。

謝蘭尼於文中表示,中國在2020年春季曾經試圖侵占拉達克(Ladakh)地區,不過因為印度的抵抗而未能成功;2022年12月,中方又侵入了阿魯納查省(Arunachal Pradesh)的達旺(Tawang)地區,同樣也遭印軍驅逐。

阿魯納查省位在印度東北部,中國稱之為藏南地區。

謝蘭尼寫道,北京政府為宣示對於阿魯納查省之主權,已經多次把當地的地名「中文化」,若綜觀中方的各種動作,台灣是否能夠繼續維持「自主地位」,這與印度可說是息息相關。

他說,若台灣落入了中國之手,那麼面積與奧地利相仿之阿魯納查省,恐將會成為中國政府的下一個「統一」目標。

謝蘭尼提出警告,1951年中(共)國「吞併了」西藏,使得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及緬甸有了共同之邊界,北京一旦拿下台灣後,將會帶來類似的地緣政治重整,這樣一來,中國海軍將得以突破第一島鏈,而輕鬆進入了太平洋。

文章援引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吉爾迪(Michael Gilday)於去年的言論,指稱印度可以讓中國陷入「兩面作戰」的窘境,迫而使中國於南海和台灣海峽擴張之際,必須顧慮到印中邊界的情況。

此外,謝蘭尼亦寫道,北京當局認為台灣一向是中國一部分,可是這種說法存有歷史疑問,主要因為台灣是一直至19世紀後期才成為中國的一省,而清朝於短短8年後又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以致失去了對台灣的控制。

謝蘭尼現職是印度智庫「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學者,曾經是印度國家安全諮詢委員會之成員,他撰寫了有多本有關地緣政治的著作。

由於中國自4月8日到10日再度於台灣周邊進行軍事演習,而使印度智庫學者在最近又掀起一波討論台灣之熱潮。

印度前外交部次長顧凱傑(Vijay Gokhale)於4月中旬撰文指出,台灣可能為美中衝突的爆發點,因此呼籲印度政府應該及早擬定因應政策。

印軍棒打中共軍影片流出

有印度媒體報導披露,2022年12月9日中國和印度軍隊於兩國邊境的達旺地區(Tawang)發生了衝突,雙方皆有軍人受傷。從網傳影片顯示,印度軍人手持著棍棒向越過邊境線之中(共)國軍人不斷地揮舞,並持續進逼對方,將整群中共軍趕下邊境線。

據印度媒體報導指出,有超過300名中國士兵與大約150名的印度軍人參與了這次衝突事件,其中約100名中國士兵受傷,且其中有12人遭印度俘虜,而後被釋放,在印度方面,士兵受傷的不到20人。報導中指出,爆發這次衝突的原因,雙方皆指控是對方越界,不過都希望此事件能夠降溫。

印度國防部長辛格(Rajnath Singh)表示,由於中國士兵試圖越過實際控制線,想單方面侵擾邊境現狀。他說,因為印度軍事指揮官及時干預此情事,使得中國士兵回到了他們自己的陣地,此事件在外交層面上已經得到了處理。

中國軍西部戰區發言人龍紹華表示,由於中方的邊境巡邏遭印方軍隊阻擋了,因為印方軍隊跨過了邊界。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簡單回應稱,中印兩國目前邊境局勢總體平穩。

據網傳影片中顯示,在畫面中靠近拍攝者的身穿深色迷彩服、深色頭盔的就是印度軍隊,而另一邊穿著白色迷彩服的,則是中國士兵。由影片中可以看到,雙方對峙並叫罵,當時印度士兵手持棍棒且不斷揮舞,向中方不斷地進逼,而中方士兵被向後逼退,隨後就遭趕至邊境線下方。

責任編輯: 王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